論幼兒園游戲教學的本質特征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聽、最悲傷的歌︺
摘要:游戲是從兒童的興趣出發(fā),通過一定操作(內部的和外部的)過程使其在積極的緊張中獲得身心成長的活動。游戲從本質上說,是指一類由幼兒自主控制的、能帶愉快情緒體驗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動。幼兒園游戲教學的實質是培養(yǎng)幼兒的游戲性品質。
關鍵詞:學前教育 游戲教學 本質特征
一、幼兒園游戲教育的現(xiàn)狀
幼兒本性的第一位特征是興趣主義,游戲是其享受樂趣、探索世界、成長身心的最重要活動。幼兒園游戲與教學是有內在聯(lián)系的,但又是各自獨立的。前者更多地強調“興趣”“表現(xiàn)”“過程”,強調的是幼兒自主的活動;后者更多地強調“目的”“計劃”“效果”,強調的是教師指導下的幼兒活動。當前,幼兒園普遍是以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兒童為中心。課程設計是預成性模式,幼兒的學習興趣并不是考慮的重點。游戲更多是作為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輔助手段,而不是幼兒園教學的重要內容。游戲與教學、游戲與課程不是融合,而是對立的。
二、游戲的本質是什么
游戲從本質上說,是指一類由幼兒自主控制的、能帶愉快情緒體驗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動。能否帶來愉悅以及是否有豐富的操作材料和足夠的場地并不是判斷活動是不是游戲的主要標準,而應當看活動是否處于幼兒自主控制之中。
由幼兒自主控制是游戲最內在的本質。幼兒作為人類的一分子,他們有追求自由的需要,努力尋找一種由自己控制事物發(fā)展的感覺,會去做一些平時想做而一直沒有機會去做的事情,以達到自由王國的境界,另外,幼兒由于體力智力和經驗的不足,其不斷增長的愿望與能力同這一現(xiàn)狀產生強烈的矛盾和沖突,他們強烈地需要投入到游戲中去,投入到類同于現(xiàn)實世界的社會氛圍中去,以找到一種自主控制的感覺,達到消除緊張和自我保護的目的。
三、幼兒游戲的特征
1.幼兒游戲是孩子們嚴肅對待的正事
一般認為,游戲是愉悅的,是非嚴肅的。事實上孩子們進行游戲時,往往帶有一份專注,甚至是癡迷的狀態(tài)。他們在游戲中的嚴肅態(tài)度,不亞于成人工作時的狀態(tài);他們角色扮演時,其認真的態(tài)度就像現(xiàn)實中一樣。除了部分嬉笑打鬧以外,兒童很多游戲行為常常連一點笑的意思也沒有,甚至還伴隨著一定程度的緊張情緒。這種表現(xiàn),是游戲者充分估計了自我的力量,為自己設置著小小的障礙,為自己找來了不確定的因素,然后自己再以自己的智慧解決這些障礙和問題。是愉快后效支持下的緊張,體驗的是積極的情緒。
2.幼兒游戲在過程和結果里,過程體驗更重要一些
一個孩子正興致勃勃地玩泥巴,我們去問他“為什么要玩泥巴?”當一個孩子正興高采烈地蕩秋千時,我們問他“為什么要蕩秋千?”孩子們的回答往往是“好玩!”。他們玩沒有外在目的,只有內動力。游戲的目的就是游戲本身。不過他們具體的游戲絕不是盲目的。如果我們換一種方法問孩子,“你在干什么?”答:“我在做(手段)衣服(目的)。”問:“做衣服干什么呀?”答:“給(手段)我的娃娃穿(目的)。”其具體活動的目的性和整體游戲的無目的性,強化了過程,淡化了結果。這就是孩子們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在小黑板上畫房子,每一次方法都不同,但每畫成一次都不惜擦掉重來的原因。
3.幼兒游戲是有規(guī)則的,對規(guī)則的自愿遵守是游戲狀態(tài)得以維持的基本保證
游戲又是具有一定規(guī)范的。這種規(guī)范賦予游戲以規(guī)則,兒童游戲受游戲規(guī)則的約束。以人代人,受角色行為規(guī)則的約束。由于游戲規(guī)則是協(xié)調和裁判游戲行為的,它能使游戲得以順利開展,所以游戲規(guī)則是游戲者理解基礎上自愿接受、自覺遵守的,是一種內部的自我限制。如果沒有規(guī)則和兒童對規(guī)則的這種特殊態(tài)度,就不會有游戲行為。游戲根本上是一種自由活動,體現(xiàn)為兒童自主活動,包括自覺自愿接受游戲規(guī)則的約束。
4.幼兒游戲是以想象為基礎的,是現(xiàn)實的童話版反映
孩子復演婚禮場面,不可能全面復演。面前沒有人充當岳父岳母時,就對著前面假想有個岳父岳母,對著空氣喊“爸”喊“媽”。孩子們在旁觀者時,他是現(xiàn)實主義者,而當他參與游戲時,他是一個超現(xiàn)實主義者。游戲中任何一種假想的情境,都是兒童對真實生活的模擬,游戲的主題來源兒童的生活范圍,游戲的情節(jié)源自兒童的生活經歷,沒有聽到過,沒有看見過,沒有經過的事是不會反映在兒童自發(fā)的游戲中的。當旁觀者問“這哪兒有爸爸和媽媽呀?”時,游戲的孩子則會回答,“這是假裝的呀”。游戲是現(xiàn)實的后繼活動,是對現(xiàn)實的概括的反映活動,它源于現(xiàn)實又從屬于現(xiàn)實。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體驗和自己的意愿進行的概括,他們反映的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最能理解的,體驗最深的人和事,通過相像將現(xiàn)實改造成符合他意愿的假想的情境,從而,使現(xiàn)實與假想統(tǒng)一在一個象征的關系里了。
5.幼兒游戲符合兒童學習的特點――探索未知成為已知基礎上的游戲
游戲是對已有知識技能的練習和鞏固。游戲總是運用已有知識技能,以操作所熟悉的材料而展開的。當一個兒童置身于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和陌生的伙伴中時,他不會去游戲,他必須先熟悉環(huán)境,認識伙伴。將這一切成為已知的過程是探索,在一切成為已知的基礎上開展的活動便是游戲。
游戲中的兒童往往不滿足于已經習得的動作、知識和物品的用途,他們在運用已有知識經驗表現(xiàn)自己的同時,又在不斷地創(chuàng)造著未知。對一人已經操作得非常熟悉的材料,他們會去探索它新的意義,用不同的方法再去嘗試,玩出新的水平和技能。從已知到未知,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求異,又從自己設置的未知經驗中達到更高水平的已知經驗。幼兒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最初階段,需要學習包括衣食住行、交際交往在內的人的行為習慣的基本樣式,需要認識他們的周圍環(huán)境,因此幼兒學習內容的廣泛性,決定了幼兒學習途徑與方式的多樣性。游戲教學提供給幼兒一種學習方法,這種方式旨在改變幼兒學習過程本身。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有自發(fā)的學習動機,有成就感、自主感。
6.幼兒游戲使幼兒的幻想狀態(tài)內化
運動的積極參與是兒童游戲的鮮明特征。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外顯的行為會逐步內化為幻想,從而用一種思想在游戲。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的有些表現(xiàn)并不伴有明顯的外顯行為,但由于思維和情感的積極參與,使之在假想的情景中達到忘我的境界,得到愉快的體驗和滿足。比如一個兒童會在完全沒有同伴的情況下,在完全沒有材料的情況下,一個人滔滔不絕,喋喋不休,用語言進行著有豐富情節(jié)、生動內容的假想游戲。或者一個人用筆和顏料在紙上涂畫出各種只有他才能理解的符號,有意思地進行著紙上游戲。有時甚至在津津有味地旁觀別人游戲時,將自己投射到別人的游戲中,以致得到極大的滿足。這種情況在人身上會長期存在,如青少年的白日夢,球迷隨著場上球員的運動而擺動身體等。
幼兒園游戲教學實質是培養(yǎng)幼兒的游戲性品質。游戲性越強的孩子,其綜合能力越強。游戲性與創(chuàng)造力正相關,游戲性與兒童交往能力正相關,游戲性與兒童情緒情感發(fā)展及言語表達能力發(fā)展正相關。游戲性是一種主體性為核心的積極向上的人格特征,是在游戲活動中生成發(fā)展的,我們幼兒園的游戲教學不但要保證兒童有充分機會去游戲,而且要保證兒童在游戲中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
參考文獻:
[1]馮海蕾.幼兒園游戲教學研究.蘭州大學出版社,2005.11.
[2]劉焱.幼兒園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
[3]何夢焱.面向21世紀,培養(yǎng)兒童的游戲性.學前教育研究,1999,(1):82.
【論幼兒園游戲教學的本質特征】相關文章:
• 讓“精細化”成為幼兒園管理的靈魂
• 我是一名鄉(xiāng)村幼兒園教師
• 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初探
• 孩子在幼兒園被咬以后
• 如何開展幼兒園區(qū)域游戲活動
• 淺談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創(chuàng)新
• 淺談集團化幼兒園的有效管理
• 繪本教學中幼兒教師論文
• 淺談教師與幼兒園區(qū)域活動
• 美國幼兒園有“臭魚”
• 幼兒園生態(tài)辦學實踐
• 淺談幼兒園如何進行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