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生態辦學實踐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刻骨゛銘X1n╮
摘要:生態教育實踐,是幼兒教師在幼兒的全程教育中,充當好的引領者,漸進式的引導孩子,打破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式,運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改變原有的教育格局。生態式實踐極大地縮短了幼兒對幼兒園的適應周期,使學前教育的學生在入園時做到零適應期。
關鍵詞:幼兒園 ; 幼兒 ; 生態; 實踐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有“南陳北張”之稱的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創建人、校長張雪門先生倡導的行為課程,就是:“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 強調重視幼兒個體的需要, 用“生活來教育”、“以社會生活為教育的素材”,自幼兒周圍的生活環境設計課程內容。“生活就是教育,五六歲的孩子們在幼稚園生活的實踐,就是行為課程”。這一觀點充分體現了幼兒園課程的獨特價值。這與現代新倡導的幼兒園生態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教育要走進生活,是我們做好幼兒教育的重要工作。幼兒園要結合本地實際,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創造生態化、現代化的幼兒樂園,讓幼兒幸福快樂的成長,使幼兒園成為幼兒自由、快樂成長的樂園,把生態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起點。
現在社會上的許多幼兒園,都存在小學化的現象,這反映出幼兒園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化因素,許多幼兒園淡化了幼兒本身成長的需求,和幼兒的認知特點,為了實現幼兒園的功利化目標,安排與幼兒特點不相符的學習內容,這與幼兒教育的規律是大相徑庭的。作為幼兒園,應當運用正確的教育理念,實施符合幼兒成長規律的教育行為,把自由、快樂、美好、幸福的世界還給孩子。生態式教育實踐有著先進的理念,開放的模式,可以實現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因此生態教育應運而生,順應國際教育改革的道路,探索了生態式實踐的幼兒園辦學之路。
一、營造自然環境
進行生態教育實踐的第一步,是營造自然環境,為孩子創造出適宜自然成長的園地。“我們所提倡的幼稚園課程,首先應注意的是實際行為,凡掃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養雞、養蠶、種玉黍和各種小花,能夠實在行動的,都應讓他們實際去行動。”張雪門反對給孩子灌輸抽象的“死知識”,要求重視幼兒的實際行動在課程實施中的作用,這也應是當今幼兒園要吸取的觀念。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原則之一,是為幼兒創建與其身心健康發展相適應的優越條件。因此,我們在為幼兒創建教育環境時,不僅要體現出幼兒園的特色,還要具有藝術性、情趣性,要讓孩子們有足夠的空間去進行生態探究活動。幼兒園要有效運用現有的資源,靈活機動地規劃天然的生態區域,讓幼兒在青草綠地中嬉戲、在芬芳的泥土中玩樂,享受美好的時光。幼兒園不但要精心打造大環境,還應該通過宣傳欄、提示牌、作品展等,宣傳保護環境、勤儉節約等生態教育中的環保意識,還可以不定時的帶領孩子們打掃操場、清理垃圾,讓孩子們保護樹木,使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綠色與花香。靜態欣賞與動態參與相結合的自然環境是幼兒園生態教育成果的一個亮點。
二、實施人文管理
進行生態教育實踐的第二步,是實施人文管理,建立幼兒幸福的精神樂園。讓幼兒幸福的成長,是生態教育實踐的最終目的。因此,幼兒園的人文管理,是生態教育實踐的強有力的保障。實施人文管理方式,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1、營造和諧校園,追求人與人的和諧共處,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融,幼兒園與社會的和睦共融。幼兒教育既是普通的,又是瑣碎的,在平時的工作中,心懷愛心,從點滴做起,建立起積極主動、快樂向上的人文氣息。
2、打造一支具有專業水準的教師隊伍,為教師們提供自身發展的平臺,為幼兒園提供堅實的后備力量。幼兒園的發展,需要一支充滿活力,發展迅速的教師團隊。幼兒園要勇于更新舊的管理方式,運用多種手段,促進教師自身發展,增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打造出專業水平高,凝聚力強的教師隊伍。
三、開展生態教育
開展生態教育實踐的第三步,是建立幼兒健康成長的樂園。生態教育以生命為第一,幼兒發展為根本,快樂生活為基礎,圍繞珍愛生命、走近大自然、保護環境三點為教育方向,將自然生命、世界奧妙、家庭生活、多元文化、節約保護為生態教育課程的內容,貫徹到平時的教育中,讓教育真正地實現以生命為本,回歸自我,以幼兒為本,回歸本真,以快樂為本,回歸自然,以生活為本,回歸社會。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探究如下四種生態教育實踐模式:
1、開展生活化生態主題教學
生態主題探究活動,是很重要的一種教學模式。根據四季變化的特征,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生態實踐主題教育活動,融入愛與生命、人與環境的教學內容。為了增強孩子們的生態體驗,幼兒園可以充分利用附近的資源,與附近公園建立生態基地探索,與周圍農莊建立生態實踐基地,帶領孩子們開展生態之旅的教學方式,讓教育由單一走向多元,由書本走向生活,增加師生互動的自主性和親密感,進一步充實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在主題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要強調生命為本的教育,讓幼兒了解自己、愛自己,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將生命教育潛移默化到孩子的心靈深處,從而培養健全的人格。
2、舉辦體驗式生態節日活動
在全世界,生態類的節日大概有二十五個以上。從孩子的生活及興趣出發,從中選出海洋清潔日、動物日等節日,作為幼兒園節日教育內容,開展全園與班級自主體驗這兩種形式,讓孩子們體驗多種社會活動,像三月十二日植樹節的種樹、愛樹活動,三月二十二日節約用水活動,世界地球日的低碳環保活動等,在這些特定節日的實踐中,使幼兒逐步認識到許多事物的重要性,從而養成了愛護環境、理解他人、珍愛生命等好的行為習慣。
3、組織全園生態區域活動
幼兒最感興趣的,是全園性生態區域的游戲活動,也是生態教育實踐的一種全新的實踐方法。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們無拘無束的同時,還要保證他們的安全,根據園內場地的規模和現有的資源,合理安排劃分場地。要根據活動范圍,活動內容的難易掌握程度、器材數量等方面,在不同的區域合理安排活動人數,要保證園內所有幼兒都能進入場地,也要保證每一個區域內的教師和孩子都能盡情交流。在全園參與的活動中,組織者要在活動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積極協調管理人員、科任教師、后勤人員等,充分調動家長的力量,做到人人參與,大家體驗。 4、進行生態教育日實踐
生態教育日,即每月一日的生態教育,每個生態教育日,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展開相應的宣傳、教育、表演等方式進行生態實踐。如九月節約糧食主題、十月愛護動物主題、十一月低碳環保主題等。開展各種各樣的生態日教學實踐,提升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生態理念,展示了生態教育取得的成就,從而推動了幼兒園生態教育實踐活動的發展。
四、生態辦學實踐中的問題思考
1、實施生態教育的研究點是生態教育的滲透
生態教育的內容源自于生活,也必將實行在生活中。所以,在幼兒園日常的教學中,要和生態教育緊密聯系,并有機地滲透到日常生活中,這是及其重要的一種教育理念。將生態教育的總體目標具體實行在每學期、每個月、每一周、每一日,抓住這些難點,讓孩子接受這些教育理念,生態教育的實施才能取得成效。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時間的安排,可以將自主權交給教師安排,允許科任教師根據活動內容的需要,靈活地安排時間與空間,用這種管理方式,將生態教育的理念與活動具體實施在幼兒教育活動當中。
2、建立生態教育資源共享,提升生態教育的實施成效
生態教育相對于以往的教育而言,是一個較為新穎的領域,在實施態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所收集的教育資源,會比較散亂,不一定適合兒童的行為特點,也會為教學帶來了很多的困惑;同時教師在搜集資料、制作材料時,往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這也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麻煩。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求幼兒園必須要建立起適合自己發展的生態資源共享中心,將所搜集到的有效信息與操作材料進行合理有效的整合,讓它更加系統化、主題化,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減少教師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
3、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堅持以孩子為本的原則
正確的導向、合理的激勵、改進幼兒園教育的方式,是生態教育評價的目的,真正達到幼兒與自然、社會的健康發展,完整的評價體系是衡量實施生態教育的標準,是不能缺少的條件。意識與行為的生態教育,是一項長久的工程,不是一時間就能完成的,也不是能立見成效的。因此相對于我們的評價體系來說,應該具有全面的、發展性的評價過程。
4、重視幼兒社會情感、道德意識、行為習慣方面的培養,是實施生態教育的關健點
幼兒在認識自然、生命、環境時,讓他們知道知識是容易的,但要培養他們的意識與習慣是很難的,要轉化到行為就更加困難。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老師要通過自身的認識產生情感的體驗,促進其行為的養成,改進教育內容與教學方式,在家庭的配合下,讓幼兒完成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的過渡。
5、實施生態教育的重點是重視師資培訓,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目前,幼兒園生態教育的發展,還處于初級的階段,對生態教育的正確理解僅僅停留在外部生態環境的創建上,對生態教育實際內容、具體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是缺少的,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利用也有欠缺。因此高度重視師資力量的扶持,是實施發展生態教育的前提需要,老師們可以通過聽講座、看專題片、交流與實踐等一系列培訓活動,逐步樹立起正確的生態教育理念。
總之,實施生態教育實踐,是當今幼兒園的一個重要課題,幼兒園作為一個未來人才的培養基地,和諧快樂的生態環境是幼兒成長的基礎,團結協作的教育團隊是幼兒發展的保障。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在教師的正確教導下,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在當今社會中,基于對生命個體的尊重,我們憧憬著教育的返璞歸真。對于生命質量的追求,我們希望能達到人與自然最完美的結合。在幼兒園生態教育實踐辦學實施的過程中,教育本質的回歸,為人類達到美好的希望,起到了增磚添瓦的作用。
參考文獻:
⑴ 林一鋼、吳頏琛 著 ,開發綠色課程 創建綠色家園,基礎教育研究 2002-3
⑵ 許方文 著,構建生態評價體系 促進教育教學和諧 當代教育論壇 2010(02)
⑶ 王宏霞 著,有效教學法的生態學思考,基礎教育參考 2012-4
⑷王春燕 著,張雪門研究:幼兒園課程要從生活中生發 《中國教育報》2013年1月20日第2版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廳2011年重點資助項目“幼兒教育發展實踐研究”階段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1QJK019。
(作者單位: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廣西 南寧 530000)
【幼兒園生態辦學實踐】相關文章:
• 對幼兒園午睡常規的研究
• 2016新版《幼兒園工作規程》對幼兒園的現實指導意義
•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思考
• 幼兒園安全教育水平提升措施
• 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
• 小議幼兒園的精細化管理
• 幼兒園教學藝術綜述
• 淺談幼兒園教師的“三平”精神
• 幼兒園家長工作之探析
• 讓童謠在幼兒園綻放芬芳
• 幼兒園打擊樂教學探析
• 淺析幼兒園綠色生態課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