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俗文化所具有的生活性、稚拙性、娛樂性等特點,符合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要求,是獨具價值的、鮮活的幼兒園課程資源。我們通過將民俗文化引入“環境”,服務課程內容;研磨“內容”,豐富課程資源;走進“節日”,拓展課程內容。努力讓優秀的民俗文化資源進入幼兒園,讓幼兒潛移默化地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關鍵詞:民俗;資源;幼兒;教育
民俗文化所具有的生活性、稚拙性、娛樂性等特點,符合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要求,是獨具價值的、鮮活的幼兒園課程資源。
我們昆山作為上海和蘇州之間的“中心花園”,風景秀麗,景色宜人。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曾誕生過著名愛國主義學者顧炎武、散文家歸有光、畫家龔賢,更是被譽為“百花園中一株幽蘭――昆曲的發源地。美食文化源遠流長:陽澄湖大閘蟹、奧灶面、周市燠鴨、正儀青團子、周莊萬三蹄系列食品深受眾多游客的青睞。這些地方民俗資源既有利于形成地方教育和園所特色,又有利于地方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從而讓幼兒更多地了解本土民俗文化,并在這個過程中充分感受地方民俗文化的魅力和價值。
一、引入“環境”,服務課程內容
蒙臺梭利曾說過:“在教育上,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有的東西,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為了讓幼兒潛移默化地接受本土民俗文化的熏陶,我園以民俗文化為主基調調整園舍環境規劃布局。走進校園,映入眼簾是水鄉牌坊,側墻的民間工藝展示區擺放了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制作的民間工藝品,讓人仿佛走進了水鄉人家。一樓的走廊里紅墻黃瓦,古色古香,開設有青團子、奧灶面、萬山蹄、襪底酥等地方特色美食店;二樓的藍印花布更展現了水鄉獨特的韻味,昆石加工、草藝編織、土布印染……孩子們在里面穿梭著,忙碌著,不亦樂乎,儼然成了民間工藝坊;三樓的臉譜、民族服裝、戲曲舞臺燈精心營造濃厚的民俗文化氛圍,從不同角度向幼兒展現中國優秀的民俗藝術文化。讓幼兒在環境的刺激、引導、激勵下,潛移默化地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
二、研磨“內容”,豐富課程資源
1.開展民俗文化在主題活動中滲透的園本教研活動
當前幼兒園課程內容多以教材為主,教師在實施教材活動的過程中,往往忽視幼兒生活中蘊含的許多有價值的資源,從而錯失了對幼兒進行民俗文化教育的契機。為此,我們開展“民俗文化在主題活動中的開展”的專題研討。每位老師先思考,向家長或長輩了解昆山的風俗文化資源和形式,然后集中分享、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昆山民俗文化,最后各年級組商定如何將這些民俗文化融入主題。例如大班在“我是中國人”主題活動中,融入了剪紙、中國畫、泥塑、昆山名人、昆曲等活動內容,讓民俗文化有效成為課程教學內容。
2.開展民俗文化在集體教學中的課例研究
教師們采用一課多研、同課異構、對比教學等形式挖掘家鄉民俗文化的主題教育資源。如在“昆山三寶”的主題中,通過同題異構,形成了適合不同年齡段的教學活動。小班科學活動“并蒂蓮兒開”,在有趣的科學實驗中讓幼兒了解并蒂蓮的特征,知道并蒂蓮是昆山的三寶之一。中班社會活動“昆山三寶”中,通過看看、講講、玩玩認識昆山三寶的名稱、特征以及用途,讓幼兒感受昆山三寶的奇特。大班語言活動“昆山三寶真不錯”,則讓幼兒感受到多元文化,將三寶的奇特與美用快板的方式念出來,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因此對家鄉文化有自豪感,感受家鄉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通過一系列的研究探討、拓展挖掘,現如今形成“昆山的飲食文化”“昆山的工藝文化”“昆山的節日文化”等具有園本特色的課程體系。由此,教師大膽地嘗試了主題背景下的課例研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走進“節日”,拓展課程內容
傳統節日沉淀并折射出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它潛在的教育價值對幼兒的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可以讓幼兒在真實情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因此,我們找準教育的切入點,整合傳統節日中昆山的特色文化來拓展課程內容。
在元宵節來臨之際,幼兒園處處張燈結彩,充滿了節日的氣氛。小班幼兒玩燈籠賞燈籠,中班幼兒搓元宵,大班幼兒做燈籠、猜燈謎等;端午節時孩子們在畫粽子、裝飾龍舟,與爺爺奶奶一起包粽子,邀請爸爸媽媽講述屈原的故事等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習俗。每逢重陽佳節孩子們帶著自己買的重陽糕走進敬老院,給爺爺奶奶吃重陽糕、為爺爺奶奶表演節目,從小培養孩子關愛老人、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立夏時節根據昆山立夏吃蛋、吃蠶豆的習俗,孩子們在剝蛋、剝蠶豆、剝豆瓣的活動中不僅感受了傳統節日的趣味性,也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在新的課程資源觀的指導下,我們逐步形成了“學習領悟―收集整理―審議篩選”的資源開發思路。民俗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幼兒成長需求的變化,我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進一步研究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有效策略,讓優秀的民俗文化資源進入幼兒園,讓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看得見、聽得懂、摸得著、做得來”,在欣賞、體驗、探索、合作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參考文獻:
張宏偉,董葆莉.論重視傳統節日文化的意義[J].社會科學論壇,2005(5):50-51.
【讓優秀的民俗文化資源走入幼兒園】相關文章:
• 關于幼兒園建筑設計的探討
• 幼兒園教育要重視能力培養
•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的作用
• 關于實施幼兒園責任保險工作的通知
• 幼兒園教師與家長合作的策略
• 淺談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價值
• 淺議幼兒園的書法教學
• 男幼師在從事學前教育的問題探析
• 舞蹈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價值
• 幼兒園數學教學實踐漫談
• 學前教育學術研究:再論幼兒園課程審議
• 民辦幼兒園教師職業歸屬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