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共同擔負起幼兒教育的重任,是現代社會對幼兒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新《綱要》在總則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事實上,幼兒的發展歷來就是幼兒園、家庭、社會等諸方面教育影響力“匯合”的結果。為了實現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我們牢牢樹立“大教育”的觀念,打破關起門來孤軍作戰的局面,與家庭、社區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關系。同時,在合作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優勢,主導各方面力量,使之支持、放大幼兒園教育的積極影響。
一、溝通是開展“三結合”教育的必要前提
通過幼兒園和家庭、社區之間的溝通,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是開展幼兒園、家庭、社區“三結合”教育的必要前提。溝通體現了尊重,換來了理解和支持。
1.以交流為平臺,建立起深厚的伙伴之情
我們選取有代表性的家長作為家委會成員,提供各種機會與家委會委員平等交流,讓他們深入了解情況,參與管理。由于幼兒園與家委會之間有了正確的定位,使家委會委員的主人翁意識更強了,主觀能動性得到更好的發揮。另外,我園設立的家長放心記事本,家長們可以把許多心里話寫在本子上,教師及時做出反饋。這一舉措,建立了家長們對幼兒園極大的信任,更好地實現了溝通。
2.以活動為載體,建立起真摯的朋友之情
我們在做好家園常規工作的同時,還注重聽取家長意見,適時組織豐富多彩的大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促進了解,增進感情。比如“寶貝尋寶總動員”親子活動,實施家園同步的延伸。在活動中,孩子與父母、老師沉浸在合作尋寶的愉快情境中。在盡興地活動的過程中彼此建立起真摯的朋友之情。
3.以幼兒為紐帶,建立起友好的鄰居之情
我園地處遼化中心,社區各種資源的潛力大。為了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教師們利用各種機會,帶孩子到附近社區參加活動,與社區建立了深厚情感。孩子是最受人歡迎的,大人們由衷地接受孩子,同時也就接受了教師,接受了幼兒園。孩子成了幼兒園與社區、家庭溝通的紐帶。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礎,我們便經常保持聯絡,互通信息,互幫互助,資源共享。如,在認識蔬菜這一活動時,幼兒園組織大班幼兒參觀菜市場,孩子們在摸摸、看看、聞聞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以前從未見過的蔬菜,豐富了知識,開拓了視野。
4.以學習為途徑,建立起融洽的同學之情
首先,對家長學校進一步實施規范化管理,明確制度,制定計劃,由原來的大規模集體授課變成雙向互動的小范圍授課;由原來的教師為主講隊伍變成教師、家長、社區代表組成主講隊伍輪流講課。在社區代表授課時,教師與家長一起聆聽,結為同學。在育兒經驗交流會上,家長們理性的思考、在行的見解又讓教師們受益匪淺。在這樣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過程中,各方代表共同切磋,共同探討,成為幼兒教育這一領域中的共同耕耘者,產生了許多共鳴,從而結下了融洽的同學之情。
二、合作是開展“三結合”教育的有效途徑
新《綱要》中指出:“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幼兒園同時應為家庭、社區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務。”教育是一種通過共同探索而進行的社群活動和文化分享。家長的不同職業、不同文化背景本身可以為幼兒園提供豐富的教育內容,也可以為幼兒的教育需要提供多種支持和幫助。幼兒園則可以為家長提供各種有關教育的資訊,并指導家長充分認識家庭、社區環境的教育價值,學會積極利用它們來教育兒童。三者合作,為幼兒園與家庭、家庭與社區,幼兒園與社區提供了一個交流和經驗共享的機會。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的人之間的對話,不同思想的碰撞,不同智慧的結合,更加深了我們對教育、對人、對社會的理解。
1.參與――整合幼兒教育隊伍
家庭、社區參與幼兒園的管理,是三結合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幼兒園辦園思想的體現,這樣有利于幼兒園工作質量的提高。學期工作計劃出臺前,我們請家委會成員及社區代表參與計劃的討論,廣泛征求來自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發揮監督評估作用,力爭每一項重大決策的出臺都征得家長的認可。定期發放家長調查問卷、社區調查問卷,廣泛接納良好的建議。每月,為了了解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滿意程度,也為了檢驗教師的工作,我們都要和家委會成員擬定評估標準,對每位教師進行考核,而家長們的反饋意見則作為我園教職工考核的依據之一。
2.引“資”――豐富幼兒教育內涵
家長中不乏人才,挖掘家長中的教育資源并有效利用,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在一次對家長開放活動中,我們提出想邀請一些家長為幼兒上課,結果得到了廣大家長的熱烈響應,許多家長積極報名參加。這些家長平時就與孩子朝夕相處,了解孩子的認知特點,課上得生動形象,孩子感到非常新鮮、親切,效果非常好。如我們有位家長在消防中隊工作,他主動提出為孩子上課,于是孩子們在實地邊參觀邊聽這位家長上課,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如今,家長進園上課已列入我園的工作規劃中,幼兒園定期請各行各業的家長來為孩子上課,他們中有醫生、個體戶、營業員等等。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點、專長,自愿報名,走進幼兒園和教師一起組織保教活動,為孩子成長提供幫助。
3.互動――形成幼兒教育合力
為了豐富幼兒園的生活,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幼兒園采取各種途徑、方式開展親子活動,如親子拼圖比賽、親子體育游戲等。同時,還利用節假日向社區開放園內活動,將社區活動和園內教育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在奧林廣場舉辦的“幼兒才藝表演”等活動,在促進幼兒發展的同時也為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服務。這些“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使幼兒園工作社會化,使孩子體驗到了在幼兒園環境下和社區環境下與家長及其他小伙伴的家庭一起活動的快樂,促進了幼兒社會性行為的發展,增進了各方情感,促進交流學習,彌補集體教育的不足,從而形成了教育合力。
以溝通為前提,以合作為途徑的幼兒園、家庭、社區“三結合”教育形式,使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和鍛煉。同時也促進了我園各項活動的蓬勃發展。這種教育形式得到了家長、社會的廣泛認同。幼兒園、家庭、社區“三結合”教育現以成為我園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拓展思路,創新“三結合”的形式,豐富“三結合”的內涵,真正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開展幼兒園\家庭\社區“三結合”教育初探】相關文章:
• 幼兒園飲食生活的教育價值
• 幼兒園雙語教育的開展和探究
• 幼兒教育理念及教學經驗和方法
• 論幼兒園賞識教育
• 學前教育中音樂舞蹈重要性
• 幼兒園中的音樂教育
• 幼兒園二年制幼小銜接教育策略
• 幼兒園民間游戲開發四步曲
• 幼兒園面塑活動組織與開展策略
• 淺談幼兒園班級博物館的建構
• 農村幼兒園標準化建設
• 城鄉幼兒園互動協作發展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