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由于農村經濟水平的發展較為緩慢,導致教育水平相對落后,雖然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但由于家長意識的薄弱以及農村教學水平的限制,使得幼兒教育表現出明顯的滯后,這種滯后極其成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設施落后,師資水平較低
即使政府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投入,由于農村各項資源的顯著不足,真正落實到民辦幼兒園的這部分資金顯然不足以保證幼兒良好的教育,這就使得幼兒園硬件設施跟不上,更甚者幼兒安全得不到保障。缺少幼兒游戲娛樂設施,學校的面積有限,無法提供多功能教學場所,缺少多媒體現代化教學設備,使得教師只能使用傳統化教學手段去指導學生,大部分學校都依然采用黑板板書教學,學生甚至對計算機都無法接觸。幼兒由于主動認知較為薄弱,處于觀察學習的階段,如果繼續采用這種傳統教學設施,不僅教學效率不高,而且這些傳統的教學課堂使得幼兒的全面發展得到限制,不利于整體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農村較城市而言生活以及教育水平低下落后,大部分教師都選擇去城市獲得更好的教學環境,使得幼兒園在師資力量這塊顯著落后與城市,這就造就了農村整體教育水平較為薄弱。很多幼兒園可能僅僅幾名教師,就需要承擔起整個學校的教育工作,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和精力的不足,對于幼兒的教育可能僅僅只是停留在照本宣科,或者是起到保姆的作用,吃飽穿暖,并不會在幼兒知識啟蒙階段給予其正確的引導,久而久之這種行為逐漸成為意識習慣,使得農村幼兒教育的門檻越來越低,變成一個惡性循環,更有甚者由于監管不利,教師對幼兒進行虐待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針對這些問題,優化幼兒教育隊伍的建設刻不容緩。
二、幼兒自身家庭觀念的影響
農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家長對于教育的不重視,經濟條件的落后,大環境的影響,使得幼兒教育首先從家庭這塊開始放松。眾所周知由于地理原因的限制,農村成為對外輸出勞動力的主要部分,他們承擔著建設城市的任務,這直接導致留守兒童的形成,家長疏于對幼兒的教育,缺乏幼兒教育的意識,很大一部分幼兒是由長輩撫養或者是直接寄宿學校。幼兒在成長發育階段失去了父母的引導和關懷,而現有的教育資源不足,不能滿足幼兒這種家庭和學校雙向的良好教育。
三、教育內容單一,缺乏多元化
基礎設施的不完備以及師資力量的缺乏,教育經費緊張等原因導致幼兒教育的整體內容單一,知識結構簡單,在德智體美等多方面難以形成引導培養,目前幼兒的教育依然是停留在保教合一的模式下,相關部門缺乏符合幼兒健康成長的專業化全面的教材方案與管理理念,管理上缺乏規范的標準制度,也由于教學環境的限制,對于科學得教育活動難以施展,缺乏英語,舞蹈,音樂和美術等相應的專業教師,整個幼教知識的單一化,固定化。對于新的知識方法缺乏合適的渠道引進,缺乏對幼兒在道德價值觀,生活規范,才藝技能等方面循循善誘的引導教育,更重要的是不能及時順應教育改革的大潮,對傳統教育缺乏創新思維意識,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下,幼兒掌握不到豐富的知識,接觸不到多樣的培養方向,智力水平與身體水平得不到全面地開發,作為各方面發育的啟蒙期,這樣的教育化境對于幼兒的成長非常不利[2]。公平視野下的教育,不僅僅體現在基礎設施與師資力量的硬件公平階層,更重要的是一種制度意識的公平,城市創新課堂改革要先于農村,幼兒教育的創新改革也應作為農村教育的一項基本任務落實到基層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幼兒教育為農村教育做出積極的鋪墊,加速農村教育建設,為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從而良性的推動農村經濟與文明發展,達到社會的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宣揚公平教育的前提下,針對幼兒的教育更加不能疏忽,針對農村幼兒教育出現的這些方面的問題,各方面都要重視起來,政府部門加大對幼兒教育的投入,使得幼兒園硬件方面得到顯著提升,教育部門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多方面培養,為農村幼兒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提供生活保障,積極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開拓教師學習先進教育方法理念的渠道,為農村的幼兒教育事業奮戰在一線。社會也應多方面向農村家庭宣傳幼兒家庭教育的必要以及幼兒教育的意義與潛在價值,開展各種活動幫助幼兒與家庭重建新型家庭結構,使得幼兒在家庭和學校的共同撫養下健康的成長。農村幼兒教育水平的低下歸根結底是農村經濟水平的低下,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越來越多企業也選擇回歸農村,為廣大勞動人民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農村幼兒的教育應該作為農村教育的基礎,各方面做出轉變,切實加強對農村幼兒的教育建設,從而整體化促進農村教育。
參考文獻:
[1]雷云鳳.公平視野下的農村幼兒教育發展弱勢及其歸因[J].教育,2017(2):00008-00008.
[2]李文珠.以實踐活動為依托,促進幼兒社會性教育[J].考試周刊,2016(38):188-189.
作者:李曉雪
【農村幼兒教育發展弱勢及歸因】相關文章:
上一篇:長江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價值
下一篇:新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