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頒布,人們對學前教育的質量予以了更多的關注,而教育質量的提高,核心要素在于幼兒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什么是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如何將素養滲透到教師的教學行動中,進而提高整體師資水平,都是十分急迫的研究課題。本文以南寧市青秀區為例,調查、分析城區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并提出四點針對性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教師隊伍建設;學前教育;西部;青秀區
南寧青秀區既是南寧市的老城區,也是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學前教育發展面臨諸多問題,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學前教育師資水平低。十多年來,青秀區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發展需求,銳意改革,積極進取,通過“請進來”和“送出去”等多種途徑,加大教師在職培訓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筆者通過實地走訪和調查,發現青秀區學前教育師資建設的主要問題,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效提升幼兒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四項對策,在大面積提升學前師資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青秀區學前教育也因此而成為南寧市學前教育的標桿。
一、解放思想,穩定教師隊伍
要想穩定教師隊伍,解放思想是關鍵。在新建園只有3~4個領導崗位編制、其他教師無編制且待遇低的情況下,造成了公辦園教師流失,特別是成熟教師流失的現象,這嚴重影響著幼兒園辦園質量和發展,也是擺在區黨委和政府領導面前的棘手問題。為此,區政府下大力氣在穩定教師隊伍上克服了新辦園教師無編制的困境。2018年下半年,對新辦幼兒園出臺了“地方政策”,參考中小學教師“控制數”的做法,提出幼兒園“規模數”新舉措,讓無編制的教師獲得與在編教師一樣的待遇。其中,所屬的鳳凰嶺路幼兒園、吉祥路幼兒園、林里橋中段幼兒園、南陽鎮中心幼兒園、伶俐鎮中心幼兒園5所園核定114個規模數,一是拿出60%的指標首選已經在園內執教年滿一年的教師;二是40%的指標對外招聘,分步分批完成。因區施策,為在該區公辦幼兒園特別是鄉鎮農村幼兒園工作的教師帶來了福利。同時,也為該區學前教育廣筑“師資巢”、招納賢才、打造穩定而優質的師資隊伍奠定堅實基礎,讓幼兒獲得有質量的教育成為可能。
二、“四帶”并行,發揮雁陣效應
針對“什么樣的措施能更好地促進各類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這一問題,我們展開了城區各類幼兒園的調研。結果發現,空靠本集團、本園“近親結婚”“自身繁殖”是不夠的,要改變現有的教育現狀,就要努力消除這種二元結構,我們必須走出圍墻“嫁接合親”,形成新的合作理念和文化。
1.專家帶骨干
為幼兒教師搭建足夠的發展平臺,創設成長環境,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1]。青秀區教育局幼教教研員是為數不多的研究型教研員。她作為特級教師和特級教師工作坊主持人,是城區學前教育獨特優勢之一。因此,我們建立以城區教研員為核心,以城區示范幼兒園的園長、業務副園長和年輕骨干教師為坊員,以北師大洪成文教授和臺灣愛彌兒教育集團董事長高秀華為工作坊研究導師的工作坊研究團隊,構建教研共同體,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同鉆研業務,推動專業發展。其中,坊員們既能和坊主一起深入一線,針對現有的教育教學問題開展教研,解決實際問題,又能跟隨導師開拓國際視野,學習先進的理念和經驗。
2.名師帶徒弟
師徒結對是目前很多幼兒園為促進新教師和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而采用的一種指導制度,通過導師指導,幫助專業發展尚不成熟的教師熟悉教育教學工作內容、提升業務能力、獲得崗位技巧、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樹立正確的職業觀[2]。青秀區學前教育優勢之二,就是擁有一批規模大、條件優、實力強的區直園和城區直屬公辦園。對此,三年前,我們打破園所之間的壁壘,通過調研、協調、把好關,選拔、聘用了8位園長為城區“名園長”,讓“名園長”們走出幼兒園,與其他各園的一些教師建立師徒關系,做青秀幼教的“大師傅”。這些名園長中,有特級教師、優秀教師和先進代表,她們業務素質高、德高望重,所管理的幼兒園深受大家的稱贊;徒弟則從民辦、公辦園中選拔。就此,“拜師求藝”掀起青秀區幼教人學習的熱情,“拉網小調”布滿青秀的每一所園,名師的“魚漁兼授”,有效提高了徒弟所在幼兒園的管理水平與教學效率,讓徒弟在家門口就能隨時隨地得到名師的指導,聆聽名師的講座。
3.龍頭帶普惠
青秀區的龍頭園既是示范園,又是青秀區優質幼兒園。他們以一拖二或三與普惠園簽訂契約幫扶關系,積極構建和諧、尊重、接納、合作的團隊幫扶文化。例如,南寧市第一幼兒園與青秀區南陽鎮中心幼兒園,建立了團隊契約幫扶支教關系,在管理、課程、文化、師資培訓方面長期保持聯動模式。南陽鎮中心幼兒園從辦園開始,南寧市一幼除了長期派駐一位骨干教師到南陽中心幼兒園支教外,每學期開學初,都會安排南陽鎮中心幼兒園的各崗位人員到一幼跟崗學習,每個班與南陽中心幼兒園的班點對點幫扶,為該園植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管理辦法,促其轉變思維方式,讓南陽鎮中心幼兒園少走彎路、不走彎路,建構符合現代教育思想的幼兒園文化。諸如此類,在青秀區建立幫扶關系的龍頭園、幫扶園就高達29組。這些龍頭園的到來,不僅激活了普惠園的“造血”功能,盤活了人力資源,而且有效促進了普惠園的文化構建、課程建設,為普惠園提供切實的發展指導,最終讓普惠園自立發展。
4.鄉鎮帶村
在青秀區4個鄉鎮,重點抓好鄉鎮中心幼兒園,依托其管理村的幼兒園,鄉鎮幼兒園成為村的示范和龍頭。在鄉鎮幼兒園的發展中,我們將其綁定一所城區公辦幼兒園,形成上有依靠、下有扶持的格局。如南陽鎮中心幼兒園,在接受南寧市教育局的評估中得到專家高度的評價,被稱為“市一幼的影子,村幼兒園的孵化器”。南陽鎮中心幼兒園這種“借力、造力、給力”的模式成為示范,讓一個鄉鎮的幼兒享受到有質量的教育,造福一方。管理專家們將自然界有趣的雁群飛翔陣勢原理運用于管理學的研究,形象地稱之為“雁陣效應”。“雁陣效應”給我們一個啟示:靠著團結協作精神,才使得候鳥凌空翱翔,完成長途遷徙。而在“四帶”發展模式過程中,我們看到,每一個模式你追我趕,人人爭當“領頭雁”,個個沖鋒在前面,正是“我不帶頭,誰帶頭”的錚錚誓言,集聚起“雁陣效應”,助力青秀區學前師資發展再提升。
三、“四動”共進,重構現代“學徒制”
在建立龍頭園幫扶機制、特級教師工作坊、名園長帶徒弟的過程中,我們啟動了“四帶”行動,為普惠園、坊員、骨干教師點燃指路燈。在發展他們的同時,城區也十分重視龍頭園、特級教師、名園長的提升,落實“專家帶動、骨干主動、園際聯動、文化互動”四動機制,通過政治引導、教研、研討會及成果物化等方式提高他們的遠見卓識,豐富其內涵,推動專業能力的進一步提高,為更好的“四帶”行動積蓄動力。一是練就強兵,嚴格約束。“打鐵還需自身硬”,龍頭園、特級教師、名園長是學科領域的排頭兵,要牢牢把握國家教育政策和先進的教育經驗,提升自主發展意識,做好專業發展規劃,加強專業素養的培養,成為“專業帶頭人”[3],積極主動為普惠園、骨干教師、徒弟找問題、尋對策,做他們思想、管理、業務的“先鋒部隊”。同時,要在發揮引領作用的同時,擔負起監督、管理的職責,針對一些幼兒園違背教育規律辦學、“唯利是圖”的不良做法,要有敢于講、敢于批判、敢于糾正的勇氣和擔當,堅決做好監督和引領。二是打好基礎,筑牢根基。在第三期行動計劃和改革發展實驗區,我們的改革取得了新進展。龍頭園、特級教師、名師要鞏固前期建設成果,使開展的課題研究、專題培訓、教研互助、推門執教、現場點評、蹲點指導等工作成為常態化,為青秀區學前教育發展成為廣西乃至全國“教育強區”打下堅實基礎。三是聚焦重點,打造品牌。將已舉辦五年的一年一屆幼教研討會辦出區門,不僅面向青秀、面向南寧、面向廣西,還要辦出規模,面向全國乃至東南亞、世界,讓青秀的幼教跟更廣、更新的理念接軌;特級教師要開拓更廣的帶坊路徑,讓更多坊員教師獲得發展機會,爭取帶出更多的優秀坊員,站在廣西乃至全國的幼教舞臺上舞動;名師帶徒,建立“一人一措施”,加強名師對徒弟的個性化指導,充分發揮名師的更大價值;龍頭園幫扶工作中,引導龍頭園明確幫扶的目的、內容和方式,注重品牌的打造,做到“一園一方案”。四是廣泛宣傳,擴大戰果。在“四帶”行動中,注意做好過程性宣傳,激發內動力,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從而進一步引導社會團體貢獻教育資源,參與到青秀學前教育的發展建設中來。
四、分層培訓,實現價值的系統性
培訓是提高幼兒教師質量的關鍵。但是培訓的價值很容易零散,甚至互相沖突。為了讓價值完整實現,我們做了個系統化設計,充分發揮教師培訓對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能動性,通過豐富、切實、多樣的培訓活動,推動教師的自主學習,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4]。在教師培訓中,我們充分利用示范性幼兒園師資的優勢,既讓示范園的名師園長實現自我價值,又讓普通園教師有機會選擇自己想學習的內容,讓各自在培訓舞臺上實現人生價值。從今年初,我們推出了“年研討、季開放、月報告、半月談、周周講”整套培訓體系,遵循自愿、自主的原則,開啟青秀區學前師資發展學習新模式。實踐證明,青秀區學前教師學習熱情高漲,場場爆滿,一片叫好,實現了名園長與教師專業的共同成長,實現“雙贏”。周周講。我們采取每周一次學習的方式,對城區所有幼兒園教師進行培訓。主講嘉賓為城區的示范幼兒園園長、副園長、骨干教師,專題內容則來自教師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解決教師的現實需要為目的,更好地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半月談。我們通過半月一次學習的方式,對城區幼兒園的園長、管理人員進行針對性培訓。主講嘉賓為城區聘用的八位名園長,專題內容來自管理者成長的成功經驗和幼兒園的建設、管理經驗。月報告。每月一次大學習,主要對象為城區名園長、示范園園長、普惠園園長以及這些幼兒園的中層管理人員、個別骨干教師,主講嘉賓則是廣西區內外的著名專家、學者和全國知名園長,以世界和國內前沿的理論和先進理念及研究熱點,全國知名幼兒園在課程實施、文化建設、管理模式上的成功經驗為專題內容,向幼兒教師們傳播最新的、科學的教育理念,給予教師思想的啟迪,推動其專業水平的提升。季開放。根據一學期城區幼兒園實施課程的情況,我們組織對外開放獲得上級部門組建的專家團隊或本城區教育局檢查評估的認可的并有引領作用的示范幼兒園或普惠幼兒園,通過教研員、名園長現場帶領研討,以現實案例分析,聚焦問題、解決難題。年研討。結合當前國內研究和關注的熱點問題,一年一次舉辦青秀區幼兒教育研討會。期間,我們采取外請專家和內部開放相結合的辦法,聚焦研究的問題做系列的報告,匯集城區的園長共同研討、共享文化。每次研討會,既是對前研討會的總結回顧,又是對未來研究提出新的方向,對正確引導城區幼兒園的辦園思想、文化構建和課程實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以上,除“月報告”“年研討”主講嘉賓由城區教育局指定聘請之外,其他三種主講嘉賓由城區名師、骨干園長自愿報名和報專題,參加培訓人員為所有幼兒園人員。在培訓中,教育局會根據城區幼教的發展需要制定主題,或由主講人自定主題,幼兒教師們則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除此之外,我們還有特級教師的專場報告,讓特級教師的示范引領效益達到最大化。近年來,由城區教育局推出不同形式的學習模式,參加人次達1.6萬人次之多,受益面廣、受用人多,“花少錢辦大事、辦成事”的模式受到眾生稱贊。這可以稱為青秀區在實驗區改革發展時期的“新氣象”。在這新氣象的背后,青秀幼教努力探索,找準定位,堅持“三個面向”謀“三大發展”,所有的培訓學習面向公辦園、區直園、民辦園,三點成面、協同發展,借助幼兒園“規模數”新舉措穩定教師隊伍;通過“四動”共進充分發揮龍頭園、名師、特級教師的引領作用,在“四帶”行動中有效促進普惠園、鄉鎮園和教師的發展;開創“菜單式”培訓模式,推動城區幼兒教師的主動學習,在自選、多元化、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培訓活動中,切實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科學保教能力,建設優質的教師隊伍。西部地區幼兒師資的水平提高,有很多東部地區和大城市所沒有的條件限制和制度障礙。但是我們不能被障礙所嚇倒。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西部地區的特色,教師的職業發展也是可以做好的,幼兒教師的水平也可以獲得實實在在的提高。青秀區的案例還有其局限性,青秀區的探索也只是開端,探索的路上還會有更多的挑戰。幼兒師資建設永遠在路上。
參考文獻
[1]趙明仁,李京蔓.西北地區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現狀、困境與對策[J].教師發展研究,2018(3).
[2]法富珍.幼兒園骨干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調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6).
[3]洪秀敏,朱文婷,劉鵬,繳潤凱.新時代幼兒園園長專業素養的調查與思考[J].教育學報,2018(5).
[4]李學容,蔡其勇.幼兒教師專業發展與制度重建[J].人民教育,2013(22).
作者:廖丹萍 單位:廣西南寧市青秀區教育局
【西部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新思路解析】相關文章:
下一篇:均衡發展理念下城鄉幼兒教師論文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