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禮儀習慣的養成是知行統一的過程,知是基礎,行是關鍵,習慣是歸宿。只有將幼兒道德行為的認識變成自覺的行為,才能真正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幼兒時期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情感教育屬于一種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養,包括興趣、情緒、性格、品德、行為習慣等,而禮儀教育是幼兒園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用情感引導和禮儀熏陶,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促進學習能力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 幼兒教育 禮儀教育 習慣養成
習慣是一種行為,是一種有目的的實踐活動。禮儀教育包括興趣、動機、情緒、意志、性格、品德、行為習慣等,是幼兒園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塑造幼兒健全人格、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情感教育屬于一種非智力能力的培養,它與智力因素互相聯系、互相影響。我們采用情感引導和禮儀規范的課題研究,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
一、優化習慣培養的良好環境
(一)創造心理環境
幼兒期是情感體驗迅速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幼兒特別敏感,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會對幼兒產生積極或消極的作用,因此,我們把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放在首位,讓幼兒在平等、融洽、和諧的人際氛圍中獲得教育和發展。
(二)構建互動環境
我們把活動室墻面的處理權給幼兒,讓他們自由展示自己的手工、繪畫作品,鼓勵幼兒與環境互動,拉近幼兒與環境的距離。
(三)提供體驗環境
幼兒園的環境與大自然的事物相比,資源十分有限。要滿足幼兒的各種需要,就必須讓幼兒從小環境走向大自然的大環境中,進行各種情感的體驗,讓幼兒的自主性得以充分發揮。
二、開設禮儀課程
(一)有計劃地實施禮儀教育
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及教學計劃,定期展開禮儀教育。一方面,我們把禮儀教育的內容按計劃定期向幼兒進行教授。另一方面,我們注重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各學科中。如:在活動中,幼兒在借東西的時候要講禮貌,說:“謝謝!”不小心把別人的作品弄壞了要說:“對不起。”需要別人幫忙時說:“請幫幫我。”
(二)在游戲中獲得禮儀教育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通過游戲,孩子們不但鞏固了禮儀知識,而且理解了其意義。如:在“娃娃商場”游戲中,營業員熱情接待,說:“你好,請問想買什么?”顧客說:“謝謝,麻煩你了!”在“娃娃家”開展“做客”游戲,讓幼兒學說:“請進,請坐,請喝茶。”通過這類游戲,幼兒得到了良好的禮儀習慣練習,良好的禮儀習慣得到了進一步鍛煉。
(三)因材施教
獨生子女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個性品質,如自私、愛發脾氣、任性固執、聽不得批評,等等。因此,對這類幼兒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對性格較怯懦的,以培養勇敢品質為主;對個性霸道的,以培養寬容、和諧與人為善的個性為主;對逆反個性較強的,采取綜合訓練的方式,對其主要進行不良個性的矯正訓練,等等。每個幼兒的家庭教育影響的環境和方式不同,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三、實施生活化教育
(一)以教師的言行影響幼兒
教師的言行舉止可以作為幼兒的表率,可以有意無意地引發幼兒的模仿,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響。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禮貌言行感染幼兒,影響幼兒,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習得良好的行為。
(二)在一日生活中隨機進行禮儀教育
來園、離園要求幼兒能主動向老師、小朋友問好打招呼,要求幼兒文明用餐,安靜入睡,使用禮貌用語,友好和同伴相處。
(三)在環境中滲透禮儀教育
在區域活動中,要求幼兒能禮貌地和同伴打招呼,請求別人幫忙時,給別人造成麻煩時……使幼兒在游戲中形成良好的禮貌言行。營造具有暗示性的環境,如:在活動區里放一個紙簍,可以起到暗示幼兒不隨地扔垃圾的作用。
四、家園共育
在進行禮儀教育時,如果家庭中沒有以同樣的禮儀規范要求幼兒,那么家庭與幼兒園之間就會出現教育斷層。而這樣的斷層,對幼兒園的教育不能及時鞏固,大大影響了幼兒園的教育效果。所以要培養幼兒的禮儀,必須有家庭的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師應該與家長保持經常聯系,向家長宣傳幼兒園對幼兒禮儀教育的要求,使家長按照幼兒園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
幼兒在家庭中的時間多于在幼兒園的時間,他們往往對來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響接受得更快一些。如:出門做客、公園游玩、公共場合等,可以讓幼兒多多使用禮儀。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陳鶴琴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須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形成,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離不開家長的積極支持和合作。
(一)家庭教育中影響幼兒文明禮儀習慣養成的原因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在家庭教育中影響幼兒文明禮儀習慣養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部分家長對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缺乏重視,我們應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幫助家長樹立培養幼兒文明禮儀的意識。
2.家長禮儀素質不高,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無意間不文明、不講禮儀的行為習慣,孩子往往會記在心里,并跟著去做,慢慢地就會養成一些不良習慣。
3.家長的教育方法不當,影響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形成。由于家長對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目標、內容缺乏認識和了解,在培養幼兒文明禮儀行為中不能掌握正確、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
(二)家園共育是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針對現狀,我們通過家園合作幼兒養成教育活動,探索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有效策略,幫助家長樹立新觀念,掌握新知識,新方法,形成家園共育合力。
1.幫助家長樹立培養幼兒文明禮儀的意識
我們定期為家長舉辦文明禮儀知識講座或座談會,幫助家長了解和掌握文明禮儀的相關知識,向家長宣傳文明禮儀教育的信息,幫助家長端正與更新教育觀念,讓家長成為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監督者。
2.將文明禮儀教育滲透到家庭教育之中
幫助家長正確把握培養孩子良好文明禮儀習慣的要求和目標,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文明禮儀培養目標和具體要求,懂得良好的行為養成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在幼兒文明禮貌和行為規范教育方面保持一致,使文明禮儀教育發揮持續的作用和價值。
3.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理念
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本著尊重、平等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讓家長了解孩子、了解幼兒園、了解養成教育,樹立全新的育兒觀念。
家園共育一直以來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發揮家長獨特的教育優勢,充分滿足家長了解教育、參與教育的需要,取得家長對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理解、支持與配合,才能真正提高幼兒園文明禮儀教育的質量和成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一定會在成功的喜悅中品嘗到甘甜。
參考文獻:
[1]陳幗眉.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評價手冊.北師大出版社,1994.
[2]孫云曉,鄒泓主編.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北京出版社,2006.
[3]孫云曉,張梅玲主編.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北京出版社.
[4]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5]中國幼兒園
教案網.
【幼兒園文明禮儀教育與良好習慣的養成】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師師風師德自查整改報告范文(3篇)
• 西鄉縣幼兒園教師隊伍配備情況調研報告
• 幼兒園一日生活探班
• 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方式方法探究
• 從幼兒園調查表談家園合作
• 道一聲再見,我的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數學教育
• 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成理念解讀
• 讓家長成為幼兒園的親密合作伙伴
• 論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徑
• 幼兒園管理之我見
• 幼兒園歌唱教學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