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教育活動是目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理想的集中教育活動可以實現幼兒的有效學習,實現師幼互動。從我國現在幼兒園的師幼比來看, 集中教育活動能經濟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其次,集中教育活動能集中鍛煉教師的多種專業技能,而教師又可將習得的教學技能轉化到一日活動各環節中,從而提高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
怎樣讓課堂活起來,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讓幼兒教學充滿情趣,使集中教育活動變得有效?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選擇好的內容是保證集中教育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幼兒園課程從原先的分科教學發展為如今的主題教育活動。改革的基本導向已從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轉化為重視幼兒能力的獲得與發展,從注重課程的標準化和統一性逐步轉化為注重幼兒園課程發展和實施的多元化和自主性。與中小學固定教材內容相比,幼兒園教學內容具有多綱多本的特點,教師有教學內容的選擇權。我們怎樣選擇有效的教學內容?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
1. 要有目標意識
教學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內容的選擇必須緊緊圍繞目標來進行,否則教學會偏離方向。
2. 內容的選擇要與幼兒的實際生活密切聯系
我們如何解決教學內容脫離、遠離幼兒生活的問題呢?首先要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其次明確生活也是幼兒的學習;第三,關注幼兒的生活,利用已有經驗,引發更深入的學習;第四,動態展開教學,隨幼兒生活經驗的變化進行調整。
3. 根據幼兒的興趣選擇教育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笔紫龋P注幼兒興趣,從中選擇富有教育價值的內容。然后,將必要的教育內容“轉化”為幼兒興趣。
二、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目標要以各領域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確定。
1. 目標定位準確,符合幼兒發展需要
要制定科學合理、符合幼兒發展需要的目標,就必須研究幼兒、研究社會、研究人類知識。在我們的市級賽課上這種情況也很常見:目標定位不準,年齡特點把握不當,有的活動太簡單,對孩子們沒有難度。
2. 目標具有可操作性
制定一個具體的活動目標應當從本活動要干什么,教學核心是什么去考慮。解決以下問題:你想讓幼兒學到什么?你預期幼兒行為發生什么變化?把握這兩點,所設計的活動目標就能具體而明確。
3、在教學活動中實現活動目標的整合
活動中要有整合的思想,關注教育的多重價值,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能力等。
比如,幼兒科學教育往往被視為發展智力、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領域,而今天,“合作”“交流”“分享”“尊重和理解他人”“溝通”這些本來屬于社會、語言、藝術領域的目標也進入科學教育的領域。
三、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教育活動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
1. 教學活動的設計
這里,首先要明確一個教育觀念,教給孩子什么?怎樣教?
活動設計中,要把這些(探索知識的方法)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活動中,注重設計的整體性,關注每個環節的有效性。
2. 突出活動重點
教學重點是教學活動中的中心內容,是課堂結構的主要線索,掌握了這部分內容,對于鞏固舊知識和學習新知識都起著決定性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采用怎樣的方法突出重點呢?
遵循規律,小步遞進。是把大目標分解成階段性小目標,根據自己的起步點努力實現目標,并不斷提升發展目標。
尋找階梯,搭建支架。教學必須從兒童的現有水平出發,逐漸給兒童提出更高的發展要求。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為兒童搭建支架,引導兒童從一個水平向另一個更高的水平發展。
3. 進行良好的師幼互動
教師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觀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教師應了解幼兒在某一方面的發展水平,了解幼兒相關的經驗儲備,依據教學活動的需要為幼兒搭建感悟與理解的支架,使幼兒不斷地構建新的認知。
4. 設計有效的提問
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取決于師幼互動的有效性,而互動的有效性又取決于教師提問的技巧與技術。
提問應引導幼兒思維,幫助幼兒理解與學習教學內容。
抓住教學中的關鍵問題進行提問。
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在設計提問時往往很隨意,不具針對性,因而無法抓住教學的關鍵問題進行提問。
注意提問的指向性,引導幼兒的思維與操作。
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決定了他們的思維容易被外在的事物包括教師的言語所影響,所以教師的提問直接影響到幼兒思維和操作的方向。
5. 活動中教師如何回應幼兒
教育的過程也是對話的過程。教師應該把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和幼兒交流的每一句話都看成是教育。
價值判斷——選擇回應的方式。
活動中,幼兒經常有突如其來的想法或疑問。此時,教師要學會對幼兒的問題做出相應的價值判斷,如果適宜在當時進行討論研究,那么教師可以靈活調整活動進程,把生成問題作為推進現場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適宜追問——引導思考的方向。
當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之后,如何通過回應來推進幼兒的探究,還有賴于教師必要的“發問”。教師應該及時拋出能喚起幼兒已有經驗的問題,讓幼兒明確進一步探究的方向,并努力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解答問題。
靈活應對——推動思維的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回應幼兒話題一方面與教師的教學經驗有關,另一方面取決于教師對幼兒發展的充分預想。
教師應該認識到,回應可能是當時的一兩句話,也可能是隨后一系列的活動,所以,回應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幼兒思維的結束。教師要善于讓回應成為引導幼兒繼續觀察,探索的支架。
【幼兒園集中教育活動有效性的策略】相關文章:
• 淺談規范化幼兒園評估
• 加強幼兒園愛國啟蒙教育的途徑
• 幼兒園教育價值觀建設
• 幼兒園虐童事件之我見
• 農村幼兒園如何打造辦園特色
• 談幼兒園情境教學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學
• 職場媽媽:本期職業、幼兒園老師
• 幼兒園教育管理之我見
• 養老院辦進幼兒園
• 讓幼兒園成為家長成長的家園
• 構建特色鮮明的幼兒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