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室內環境是幼兒活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幼兒的生活、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在今天,人們把一直所重視的幼兒園室內環境的創設提高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被譽為“孩子的第三任老師”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得到自然的發展,教師的職責在于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環境。”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室內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室內環境創設已漸漸成為幼兒園工作的熱點。《幼兒園工作規程》中也明確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宜的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這里的環境只的是室內環境)室內環境不僅影響幼兒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使幼兒能夠主動地參與幼兒園室內環境的創設,讓幼兒產生室內環境的互動效應,從而在室內環境中受到啟迪和教育,正是由于室內環境是幼兒每天所處、所接觸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社會化的發展以及個性的發展,無一不受它的影響。因此幼兒園環境對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環境 社會性 教育目標 心理發展
(一)室內環境布置的意義
1. 幼兒園室內環境的布置與教學的互動性
室內環境是幼兒教育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有時是教育活動的起始,有時是教育活動的延伸。為了讓幼兒對學習活動有所了解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將所要學的知識在環境中透露出來,以便能讓幼兒對所學的內容,翹首以待、積極關注、嘗試。為了讓學有余力的幼兒進一步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讓學力不足的幼兒有一個更長的消化知識的過程我們在環境中將知識保留,并將其適當引向更廣闊的空間。我們的環境中的許多作品是教育、教學所用。例如作品《我幫媽媽晾衣服》晾桿上的毛巾、衣服,長短不一,可放在區角活動中,作為計算教具,可用來認識上下、長短、數數。在室內環境與教學活動中,二者互為一體又互相促進,環境不再是一種擺設,而是幼兒教育活動的一部分。
2. 室內環境的布置對幼兒身心發展的作用
室內環境對幼兒的發展具有特殊意義,這是由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環所具有的教育價值兩方面決定的。溫暖和諧的環境能使幼兒性格活潑,行為具有理性,并善于交往。從某種意義上說,室內環境是幼兒重要的生存條件,對幼兒身心發展有一定的作用。
(1)智能的啟發
室內環境的建設應著眼于豐富幼兒的知識,增長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如一些級幼兒園結合教育目標和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發展水平創設墻面的的主題欄,內容豐富:有慶祝各幼兒園結合教育目標和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發展水平創設墻面的的主題欄,內容豐富:有慶祝各種節日的主題,有愛祖國、愛家鄉的主題,有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題,也有孩子們所喜愛的故事主題等。豐富的主題內容深深吸引著幼兒,他們不但潛移默化的受到了教育,而且通過他們的參與布置和看看講講,也很大程度上獲得認知上的發展和語言能力、動手能力的提高。再如,室內師生共同創設的各個活動角、自然角使孩子們了解了許多科學常識;生活勞動角,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等。孩子們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學習,探索,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
(2) 情感的感染性
首先,室內環境的美化,可以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的情和能力。我們力求從尊重幼兒的審美興趣,滿足他們的審美需要出發進行室內環境的創設。對于每一個教育主題的室內環境布置,我們除了用它豐富的主題內容來教育幼兒外,也努力營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藝術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圍來感染幼兒。
其次,教室環境建設可以增強幼兒對環境的了解,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美化環境,保護環境的情感。如:中班的孩子對生動有趣的小動物特別喜歡,在喂養小兔子的時候,他們會突然問老師:"為什么小兔子的前腿短,后腿長?"在照顧小烏龜的時候,突然有一天他們發現小烏龜不吃也不動了。老師的回答才使他們焦急的心情慢慢地松下來,原來小烏龜開始冬眠了。種植和飼養的活動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幼兒從小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此外,教室環境建設還能培養幼兒關心他人,愛同伴,愛集體的情感。如,我們布置的生日欄,就營造了教室內溫馨友愛的氛圍。生日欄內,孩子們把自己的像片或自畫像貼在自己生日的相應月份內,平時孩子們會經常去關心生日欄,互相告訴這個月該誰過生日的消息,一起分享這快樂的時光。
(3)行為的激勵
雖然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表現各有差異,但環境建設應努力做到讓每個幼兒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不斷向上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在教室內的作品欄上,有我們每個孩子的作品,如果誰到我們的教室做客,孩子們會爭先恐后地向他介紹自己的作品,他們對自己的每一幅畫,每一件手工作品都非常的得意,作品欄是他們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用武之地
(4)活動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規程》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結合我園的實際情況,我們創設了區角活動環境。區角活動作為一種開放性的教育活動,受到孩子們的歡迎。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區角活動為幼兒的感知、操作、學習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
(5) 社會性的發展
形成有利于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人際心理環境前提條件是建立成人與幼兒之間平等、民主、寬容、支持的精神環境,使幼兒在幼兒園這個環境中感受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感受到師生及同伴之間的關愛、重視、接納和理解,這樣,幼兒才會大膽主動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見解,樂于按自己的方式進行嘗試表現。
幼兒的交往態度、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兒的自身特征決定的,通過室內環
境的布置為幼兒創設一個積極交往的環境,從兒有效地影響了幼兒的交往態度和行為。所以,通過一些積極,健康的圖片,漫畫等來布置室內環境,有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6)在幼兒身體和心理的發展方面
建立寬松的、民主的、關愛的、支持的有利于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和身體健康發展的室內環 境讓幼兒保持一個輕松、愉快、喜悅、 寬松、自主的心態面對一切,有利于幼兒身體健康發展,也有利于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實踐告訴我們:寬松、愉快、積極、自主的游戲、生活、學習環境和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幼兒生活質量提高的具體現。
(二)室內環境布置應遵循的原則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日益重視,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幼兒園的室內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人們注重了環境構建能否發揮環境的最大效用。首先是要提高使用者對環境教育功能的認識,更新教育觀念,增強創設環境、利用環境的自覺意識,積極提高現有室內環境的利用率,在此基礎上加強環境的管理,遵循一定的原則,對環境進行科學的創設,不斷優化。
1. 全面性原則
要求使用者根據幼兒身心發展全面性的特點,幼兒園環境創設也必須具有全面性的特點,克服隨意性和盲目性,而應從整體上設計安排,并把它滲透在整個幼兒園保教工作中,使幼兒園環境對幼兒身心發展產生整體效應。
2. 效用性原則
充分利用環境設備發揮教育效應。任何環境的創設都必需服從于內容需要,不能為創設而創設,充分發揮環境的綜合功能和內在潛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已有的條件構建。
3.主體性的原則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必須以幼兒為主體,創設幼兒熟悉、喜愛和積極投入的環境,讓幼兒感覺到自已是環境的主人,并能主動參與到環境的布置中去,并從參與過程中獲得知識,促進幼兒認識和操作技能的發展。
4. 安全衛生性原則
要使幼兒在適合他們健康成長的環境中生活。安全、衛生是重要的條件,幼兒園環境創設必須服從于衛生和安全的要求,以保證 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5. 發展性原則
室內環境的發展性是根據當前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現有水平,分期變換創設的。如:教師要積極熱情的共同和孩子合作創設室內環境,老師畫樹,孩子畫樹
葉、小草、水果等。到了中班,孩子們的繪畫技能有所提高,作品也很豐富,可以開設“個人小畫展”,增加孩子們的繪畫熱情和興趣,體驗到成功感和自豪感。到了大班,孩子們對個人的畫展不感興趣了,老師針對有的孩子會照相,提議孩子們開設“個人攝影展”,使孩子們的審美情趣又有所提高,并且這一活動也能培養孩子們的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總之,幼兒園環境的創設,不能隨意、盲目,而且應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現有水平做整體考慮,使室內環境的創設服務于課程環境的發展。
6. 動態性原則
室內環境的動態性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室內環境的創設要根據教育和幼兒發展需要不斷更新環境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更多參與活動和表現的機會和條件。如:在創設幫助幼兒認識四季變化規律和特點的壁畫時,有的老師采用留、變、添、減的方法。如表現樹木的變化,春天讓幼兒用皺紋紙擰迎春花、將桃花粘在樹干上;隨著氣溫的升高,讓幼兒取下迎春花、桃花,添上葉子、補上桃子表示夏季枝葉繁茂,花結了果;到了秋季,再讓幼兒將綠葉變黃、紅、棕的葉子,并表示葉子飄落的情景;到了冬季。讓幼兒取下葉子,換上白色的棉花,表示積雪。這樣,四季的景色在幼兒不斷的參與下變化。通過這種方式布置室內環境,幼兒容易接受,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 室內環境布置中應注意的事項
1. 室內環境的布置要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以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幼兒年齡較小,缺乏最起碼的生活經驗,幼兒的認知最初只能是通過自身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實現對室內環境的感知。因此,幼兒園室內環境的創設要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如:在色彩上,應以色彩艷麗的純色為主。圖畫色澤宜單純,接近自然,這樣的色彩令純潔的孩子們產生豐富的想象:廣袤的草原、密密的森林、遼闊的天空、漂浮的白云、蔚藍的海洋、可愛的小動物們。在內容上,為幼兒創設熟悉的、符合心理要求的室內環境。幼兒往往對不熟悉的環境感到害怕,他們喜愛熟悉的環境。
2. 室內環境的創設要注重年量的差異,以滿足不同年齡的不同幼兒的需要
福祿培爾說:“教育的任務要面向全體幼兒。”而幼兒有年齡、性別、個性及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不同幼兒對環境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如:小班的活動室的墻上布置多種不同情態的擬人化的動物比布置山水畫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喜愛的程度。中班大班的墻面以“我長大了”、“升班了”為主題,配以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帶等畫面,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班還針對自己班孩子的興趣、愛好,創設了“每日一句”,每天學說一句完整話或者禮貌用語等;不同的環境的創設更能促進幼兒能力和個性的表現及發展,促進每個人在自身水平上的提高。.
(四)幼兒園室內環境布置的評價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社會、心理條件的綜合。最近頻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室內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但是,目前一些幼兒園的室內環境的創設是盲目的、不合理的,不能為幼兒提供身心發展的良好環境,怎么樣創設室內環境才是符合標準要求的室內環境,這是作為未來的一名幼教工作者必須重視的問題,也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值得去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總之,室內環境的建設意義不僅因為它影響幼兒的發長的條件,更是因為環境建設的過程中,通過幼兒的 積極參與而產生的互動效應。所以,我們應充分意識到室內環境對幼兒發展所起的作用,并采取措施塑造環境以更好的塑造人。
參考文獻
石筠濤.《學前教育課程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張金梅.學前教育研究,學前教育研究編輯部
華愛華.《試述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教育取向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龐麗娟.《論有利于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環境創設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霍力巖.《學前教育評價》,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霍力巖.《學前教育評價的理論和方法》,太原希望出版社
陳幗眉.《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評價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幼兒園室內環境的布置】相關文章:
• 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情境創設初探
• 幼兒園音樂游戲活動的有效組織
• 幼兒教師的職業疲勞和幸福感
• 幼兒園小班教師教育教學經驗論
• 幼兒園教學計劃管理淺談
• 關于幼兒園閱讀課生活化的幾點思考
• 教育策略之幼兒園班級管理
• 試論如何提高幼兒園管理的實效性
• 幼兒園游戲教學的實踐策略分析
• 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投放三步走
• 如何提高幼兒教育的管理水平探討
• 試析鄉村幼兒園如何因地制宜開展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