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女兒在兩個月多一點就進了幼兒園。不過,在選擇幼兒園時我們比較精心。特別是女兒從十五六個月到五歲期間上的那個美國幼兒園(名字叫“創造性的兒童”),對她的成長發育非常關鍵。我不妨結合那個幼兒園談談幼兒園教育的原則。
這個幼兒園最好的地方是師生比例,老師和孩子能到一對二或三,甚至一對一的水平。這樣,孩子能得到大人充分的照顧,和家長自己照看幾乎無異。而各位老師技能多樣,能夠取長補短,教給孩子的東西比一個家長要多,在方法上花樣也多。更重要的是,孩子有機會和別的孩子打交道、交朋友,培養了其社會技能。
這個幼兒園執行了非常嚴格的規矩:堅決不教孩子語文算術。我們開始時還就此提出異議,院長則特地解釋了他們的教育哲學:在學前階段,孩子面臨的最重要的挑戰是發展感情和社會技能,即怎么和別人相處,怎么在陌生人的環境中保持情緒的穩定,而非讀寫算術的能力。當一兩歲的孩子離開父母到了幼兒園時,就等于走向了社會,要理解和適應由其他小朋友和老師構成的“大世界”,是非常大的挑戰。而孩子在這一階段的生活經驗不需要讀寫、算術等技能,因為這種學術性技能是理解超出人們直接經驗范圍的世界的工具。當感情和社會技能還發展不充分、不穩定時,讓孩子學讀寫算術,很可能會給他們帶來挫折感。最后,孩子不僅讀寫算術沒學多少,感情和社會能力也發育不成熟。
女兒每天來到這個幼兒園,不是學什么讀寫,而是坐在老師的膝上聽老師念圖畫書。一些專家的研究指出:在早期教育中,大人給孩子讀圖畫書(而不是讓孩子自己識字)是最好的手段。因為孩子對著圖畫聽故事,會觸景生情,激發出對世界的興趣和想象力;同時大人和孩子還在這一過程中有隨機的交流。這樣孩子的詞匯量就逐日加大,表達能力也日漸豐富,和外部世界的溝通就更加復雜。女兒從小就聽故事成癮,對電視反而缺乏興趣。她一歲多時經常半夜二三點醒來,拿起一本圖畫書使勁搖著正在熟睡的媽媽:“講書!講書!”除了聽故事外,她在幼兒園的大量時間用于擺積木、觀察動物等游戲上。幼兒園基本沒有電視,整天的活動是在和人的互動中完成。這樣,女兒從這個幼兒園出來后,雖然沒有認什么字,但是觀察力非常敏銳,動植物的知識異常豐富,而且情緒快樂、信心十足、能說會道、善于和別人溝通。
在給孩子選擇幼兒園時,家長首先要弄清楚學前教育的基本目標。學前教育顧名思義是“學”之前的教育。在“學”的階段之前讓孩子讀書,無異于揠苗助長,結果很可能是使孩子的感情和心理受到挫折。幼兒園的最大功能,是幫助孩子在感情上發育成熟,完成初步的社會化過程。從這個角度看,那些智力開發型的幼兒園常常是最有害的。許多家長溫文爾雅,家教很好,但孩子在集體中則脾氣暴戾反叛,很難管教。這里的一大原因,就是孩子太小,語言也有限,有了挫折感無法通過語言表達,就用行動來表達。幼兒園如果不照顧孩子這種感情發育的特殊需要,一味強調智力開發,孩子的挫折感就可能更強,乃至上了學后感情不穩定,不知道如何和別人合作,最后觸犯許多同伴,陷于孤立,性格變得更加焦躁。一般而言,中國的家長過分迷信智力開發,過分重視孩子的功課,對教育的理解非常狹隘,甚至把感情發育、社會能力排斥在教育之外。要記住,沒有“情商”,孩子智商多高也難以成功。
(伍德薦自《一歲就上常青藤》一書,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2月版插圖:董葦 )
■責編:向晴
【美國的一所幼兒園】相關文章:
• 幼兒園課程中民間游戲的應用
• 初探幼兒園小班武術教學活動
• 淺談如何進一步加強幼兒園德育教育
• 從幼兒園到博士生的高福利
• 教育觀念下幼兒教育論文
• 幼兒園籃球活動游戲化探究
• 幼兒教師必備素質探討
• 略論強化幼兒園教師情感管理
• 立足縣情 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
• 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信息技術標準研究
• 幼兒園遭遇垃圾站
• 五年制聲樂綜合課學前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