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問卷法、訪談法和觀察法對十所幼兒園進行調研,制訂了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信息技術標準。該標準從3個維度提出了8條要求,具有科學性以及幼兒師范院校培養的可能性,能滿足幼兒園的需求。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標準;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12-0134-01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幼兒教師職業準入標準研究”(批準號:BHA110056)的子課題“基于職業準入標準的幼師生信息技術知識技能培養研究”(項目編號:BHA110056-11)的階段性成果。
一、問題的提出
提高幼兒園教師隊伍素質是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保障,而完善幼兒園教師準入制度又是保障幼兒園教師隊伍素質的基礎。因此,國家必須制訂科學合理的幼兒園職業準入標準,以此保障幼兒教師的發展、幼兒的健康成長。
21世紀是以現代化教育手段為載體的信息時代,各國都十分重視信息技術教育,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社會的高度信息化也對幼兒園教學產生了根本的影響。信息社會知識更新越來越快,教育手段不斷更新,各種多媒體軟件的不斷開發,隨之而來的是教師信息技術素養需要不斷的更新和提高,制訂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準入標準順應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潮流,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
二、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及其應用現狀調查
1.調查對象與方法。研究以湘潭市幼兒園的性質和質量等級(示范園、民辦園),分層隨機抽取10所幼兒園的一線教師為調查研究對象,對象職稱、年齡不等。主要通過三種研究方法收集資料,分別是:問卷、訪談和觀察法。
2.調查結果。
(1)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知識技能來源與獲取態度。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87份,其中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達到90%以上。調查內容包括教師基本情況、對幼教工作前沿信息的態度、幼兒園信息化環境建設情況、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情況、教學軟件的制作與運用方法等方面。整套問卷以封閉型問題為主,回答問卷內容采用無記名的方式。基層幼兒教師絕大部分時間都陷于瑣碎而繁雜的日常工作中,因此,他們的教育知識和信息技能70%主要來源于個人實踐經驗及其反思,這是一種自下而上、日積月累而成的個人知識;其次,30%是來自同事間的觀摩和交流。
(2)幼兒園信息設備資源配置與教師應用能力現狀。隨機選取了30位教師作為結構訪談對象, 35%的教師認為幼兒園的信息化資源程度不豐富,只有65%的教師認為園里的信息化資源是豐富的。可見,湘潭市大多數幼兒園對幼兒信息化教育所作的投入還不是很大,多數一線幼兒教師不具備良好的學習信息技術的硬件環境。在前期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中,全程參與觀察六位教師的信息技術教育,除了在公開課或教研觀摩活動上,平常幼兒教師上課時基本上不使用
課件,大部分教師對計算機的硬件知識幾乎為0,對于信息化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Word、PowerPoint、Flash等+簡單工具,能熟練應用的分別只占25%、17%、5%。
三、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信息技術標準
課題組提出了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信息技術標準的3個基本理念,從3個維度提出了8條要求。
1.基本理念。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信息技術標準根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在滿足和保證教育的基本功能及科學的兒童觀、幼兒課程觀、幼兒教師觀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營造良好信息環境,打造終身學習平臺的3個基本理念。
2.基本內容。針對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必須達到的信息技術目標,幼兒教師信息技術知識技能培養準入標準歸納為以下幾點:(如表1所示)
四、準入標準的可行性
1.標準的科學性。教育部2012年頒布出臺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從專業知識維度,通識性知識領域提出的 “幼兒園教師具有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為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信息技術標準提供了依據。信息素養是幼兒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信息時代的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信息素養包括:應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科學理解信息內容的能力──科學分析思維能力的培養;參與信息社會的態度──融入信息社會和生存能力的培養。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信息技術標準從3個維度提出的8條要求,符合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信息素養。
2.幼兒師范院校培養的可能性。信息技術課程是幼兒師范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因此,幼兒師范院校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一學期課時安排一般不少于18周,周課時不少于2學時,上機課時不少于總學時的70%。按照 “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的思路,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典型的項目中,整合知識點,精選案例,由淺入深安排教學內容。內容包括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文字處理軟件 、電子表格軟件使用、演示文稿軟件的使用、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操作和使用。重點使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實踐證明,幼師生只要完成幼兒師范院校的信息技術課程,達到教學目標,就能達到課題組提出的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信息技術標準中的8條要求。
3.幼兒園需求的滿足。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正在逐步走進幼兒園。幼兒教師在備課時選用最適當的探究方法或檢索系統獲取所需要的信息,運用各種方法檢索在線信息,進行網上教學交流,并獨立使用教學軟件和網絡資源制作教學
課件。在多媒體教學中把知識內容以一種更靈活、更具變化的方式呈現給幼兒。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強幼兒學習時機。提高實際的教學效率,優化教學的結構,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動的重點、難點,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信息技術標準涵蓋了“利用軟件制作精美的課件,瀏覽網頁,采用各種方法收集文字圖像等信息,進行查閱與比較”等基本要求,該標準能夠滿足幼兒園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吉慶.信息素養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徐曉東主編.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編輯:楊迪)
【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信息技術標準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全程立體互動式家長工作實踐
• 幼兒教師職業認同與工作投入現狀
• 幼兒園沙游戲活動的指導策略
• 學前教育音樂課程優化策略
• 幼兒園教育如何設置活動
• 游戲――提高幼兒園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 幼兒園在幼兒教育中如何“尊重幼兒”
• 案例分析:孩子在幼兒園不睡覺
• 美國幼兒園給爸爸媽媽的備忘錄
• 幼兒園“小學化”的病根在哪里
• 我國幼兒園區域活動發展變化歷程
• 60天適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