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針對幼兒園小組學習的情況,試對幼兒園小組學習的意義、幼兒園小組學習活動現狀、小組學習活動指導策略展等角度進行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幼兒園 小組學習 指導策略
一、小組學習的意義
《綱要》在教育活動組織中指出幼兒園要“因時、因地、因內容和幼兒的學習特點,靈活運用集體、小組、個別等活動形式”。可見小組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活動方式。在我國的幼兒園教育尤其是農村幼兒教育中,由于傳統教學理論的影響和教學條件的限制,集體教學和個別教育兩種教學形式運用較多,而小組教學形式卻開展較少。小組活動強調學習的交往、互動、協作和分享,有助于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幼兒平等的參與學習,并有充分發表自己觀點和表現自己的機會。同時,小組學習更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交往能力。因此,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組學習也越來越被提到了幼兒園教學組織的重要位置。
二、幼兒園小組學習活動現狀
幼兒園教育發展至今,在小組學習活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多數幼兒園特別是農村幼兒園或者是民辦幼兒園在小組學習方面涉足甚少,小組活動開展處于流于形式的境況,或者是出現了如教育家佐藤學在《靜悄悄的革命》藝術中談及的“虛假的幼兒主體”的傾向。廣大教師在如何理解幼兒的小組活動上存在偏差,尚缺乏對幼兒小組學習活動的科學指導能力和對活動效果的有效監測。
鏡頭一:師:“請小朋友小組相互討論一下,待會每組選派一位小朋友講講討論的結果”。幼兒相互說了幾句或者有的幼兒根本不和其他小朋友小組交流后,老師請每組小朋友回答,結果每組小朋友不是選派,而是紛紛舉手,自己講自己的。老師象征性的請幾位小朋友講述完事。
鏡頭二:給圖片排序。老師為每桌的小朋友準備了一套圖片,請小朋友小組商量后給圖片排序,小朋友見桌子上有幾張漂亮的圖片,于是,人手一張拿在手里,自己看自己的。教師再一次強調,幾個小朋友一起給圖片排序。其中個別能干的小朋友就自作主張,給圖片排好了順序。教師為了將活動順利的進行下去,也默認了這樣的情況。于是,小組學習結束,活動繼續進行。
諸如此類的小組學習,雖具備了小組學習的某些特點,但卻不是真正的小組學習,這也是許多幼兒園小組學習的現狀。
三、小組學習活動指導策略
(一)正確把握幼兒小組學習活動因素
1、學會合作。學會合作是小組學習的關鍵所在,它決定了小組學習能否進行。從小班入園開始,引導幼兒學會合作。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教會孩子正確使用合作語言。
(1)合作語言的學習。隨著幼兒語言的發展,孩子從小班初期的形體語言交往逐漸過度到口語交往。我們應引導幼兒學會有效的交往語言,比如“我們一起玩好嗎?”、“請你幫幫我!”、“我有一個好方法,我們一起來。”、“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吧!”、“這次你來,下次我來做好嗎?”等,讓幼兒邁開合作學習第一步。
(2)通過具體情境創設引導幼兒學會合作。比如:給小組幼兒一組建構玩具,請幼兒一起搭建房子;為每組準備一套圖片,請幼兒商量排序;請幼兒自己尋找伙伴,共同完成某件事情;請小組幼兒參加某個角色游戲,讓幼兒自行商量角色分配等。通過具體情境的設置,促進幼兒的合作語言的運用和合作實踐。
2、建立小組合作活動模式及規則
只有建立了小組學習的規則和基本模式,幼兒才能明確小組學習的方法,促進幼兒小組學習。
(1)建立小組活動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并相互協作,因此,我們必須幫組幼兒建立小組活動模式,讓幼兒了解小組學習的基本方法程序,指導幼兒按照程序開展活動。小班幼兒合作意識弱,我們可以讓幼兒從運用合作語言開始,先學會說表示有合作愿望的話,從說—共同參與—共同完成。進入中班后,教師應先提出建議,在合作活動中建立相應的合作活動流程:討論—合作—分享。通過流程的掌握,讓幼兒熟悉和強化合作程序,為幼兒小組學習做好準備。大班幼兒合作學習活動逐步走向自主,小組成員的任務意識更強,因此,應引導幼兒討論更深入,分工更具體,從討論商量—分工—合作—分享、交流,這樣清晰、詳盡的活動模式能讓幼兒有效的進行小組學習,促進幼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
(2)制定活動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一個活動都需要規則。規則存在于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小組學習也不例外。制定規則能保證幼兒之間的合作,使活動過程井然有序。小組學習規則的制定不應該只是教師的要求,而是要在活動過程中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逐步建立到逐步修訂再到完善應用。將規則內化為自主、自覺、習慣性的合作行為。
(二)教師正確指導是關鍵
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期間,孩子自我意識強,合作意識弱,活動與思維的獨立性差,這就決定了教師角色的重要性,孩子是否能逐步學會小組學習、進行小組學習,教師的正確指導是關鍵。教師的適宜指導和支持是有效開展小組學習的重要保障。
1.小班幼兒小組學習指導。小班幼兒正處于從獨立游戲到聯合游戲的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的小組學習,教師應該扮演主導者的角色,為幼兒組建適宜的合作小組,在游戲情境中幫助幼兒獲得愉快的合作體驗。
(1)建立良好的師幼互動。小班幼兒同伴互動意識薄弱,要建立幼兒同伴互動的意識,首先要幫助幼兒體驗與他人互動的快樂,良好的師幼互動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師幼互動中,教師可以主導互動,幼兒也愿意參與互動,這樣能使互動有效的進行,獲得互動的成功,使幼兒體驗到快樂,活動更加積極主動,更樂于與人交往。
(2)為幼兒建立“同伴系統”。小班幼兒合作交往能力較弱,同伴意識模糊。要促進幼兒小組學習,教師應幫助幼兒建立“同伴系統”,創設小組活動環境,讓幼兒習慣于與同伴互動,習慣小組活動方式,這樣才能促進合作的產生。 (3)體驗合作的快樂。為幼兒創設寬松的環境氛圍和合作游戲的情景,比如“兩個寶寶一起把小白兔找出來”、“三個小朋友手拉手做游戲”等,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嘗試體驗積極的合作行為。老師要關注幼兒合作活動中的各種問題,當合作出現問題時,要以巧妙的方式參與到幼兒游戲之中,給予孩子適時的支持、適當的肯定和積極的鼓勵,激發幼兒合作的愿望,讓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
2、中班幼兒小組學習指導。中班的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識,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在這個時期,作為老師在幼兒小組活動中應扮演合作者、支持者的角色,要以“合作伙伴”的角色參與到幼兒的小組活動中去。在支持幼兒進行小組學習中,教師要盡量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商量、討論,在需要介入的時候抓住時機。不宜過早,過早讓幼兒失去了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不宜過遲,因為幼兒面對困難和挫折就會失去對活動的興趣。同時,應為幼兒小組學習創設寬松的活動環境。小組學習特別強調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鼓勵的氛圍,讓幼兒在輕松和諧的狀態下學習,而這種環境能讓每個幼兒都能夠有動手動腦、自由探索、相互交流合作的機會。
3.大班幼兒小組學習指導
(1)在活動中強化任務意識。大班幼兒掌握了一定的小組活動經驗和小組活動流程,因此,教師可以在活動中進一步強化幼兒的任務意識,交給幼兒各種小任務,讓各小組組長、組員層層交代、層層落實,讓小組各成員清楚知道自己的任務,小組成員才能為了完成同一個目標開展討論—分工—合作—交流展示,使小組活動順利進行。
(2)利用評價,促進合作能力提升。在大班階段,教師對幼兒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應更多的體現在交流評價環節,這樣能把自主合作學習的機會還給孩子,讓幼兒嘗試運用合作策略去解決問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回憶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幫組幼兒提煉有價值的經驗,找出其中的不足,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合作語言的適時運用。大班幼兒的語言發展已經相當豐富,交往能力明顯提高,是合作語言運用的最佳時期。合作語言的有效運用,能極大的激發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當教師以任務的形式交代的問題不能激發幼兒的主動性時,教師可以運用適當的合作語言如“老師遇到了一個困難,請你們幫幫我”、“請你們幫我出出主意吧”等,尋求幼兒的幫助,當幼兒發現自己可以為教師解決煩惱和問題時,會感到強烈的成功感和自豪感,這種動力會驅使幼兒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幼兒小組合作活動中的積極性會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小組活動就會開展得更加有效。
(三)積極發揮小組長的作用
小班幼兒在游戲時往往表現出自我為中心,為了讓幼兒適應小組合作活動這一形式,應根據幼兒的能力和性格特征組成固定的小組,。小組長的任務就是將小組成員團結起來,教師要不斷提醒,不斷強化。讓小組長明白自己的責任,也讓其他幼兒明確自己所在的小組,愿意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一起活動。到了中大班,小組長的作用更加顯現,會承擔起分工、維持紀律、協調小組成員關系等作用。活動前要讓各小組明確責任,賦予小組長一定的權利和責任,使小組成員有尊重小組長意見的意識。但同時,應要求小組長聽取小組成員的意見,要關心、尊重、幫助小組成員,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小組人際關系,使小組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有效。小組長應不定期更換,讓每個幼兒都能得到鍛煉。小組搭配也可以采取多種方法比如強強聯手、強弱搭配、弱弱搭配、男女搭配、同性搭配等,這樣會讓孩子體驗不同的合作關系,嘗試和不同的伙伴合作,促進幼兒人際交往,也讓幼兒變得更大膽合群,更加自信。
【幼兒園小組學習之我見】相關文章:
• 如何做好幼兒園管理工作
• 入園前后,與寶寶聊幼兒園
• 農村幼兒園布局亟待調整完善
• 淺談幼兒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 走進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
•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舞蹈重要性
• 男性幼兒教師英語培養探討
• 幼兒園智慧活動課程的開展
• 給幼兒園多些游戲空間
• 微課在學前教育的可行性
• 幼兒園古詩教學技巧與策略
• 幼兒園音樂舞蹈教育活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