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有一百種語言(而且成千上萬種更多語言), 但是他們偷走了九十九種, 學校和文化, 把頭腦和身體分離, ……
他們告訴孩子,
工作與游戲,
這些不能存在于同一世界。
……
――摘自洛利恩?馬拉古齊《孩子的一百種語言》
這首詩給我們深深的震撼。回顧現在的幼兒教育,出現了諸如“知識傳遞至上”、“幼兒園學小學的東西”、“教學過程簡單化、模式化”等現象,“智慧”似乎正在被大人們被遺忘。我們用“嘴”去告訴孩子應該去探究的東西,用我們的“規范”禁錮孩子的“思想”和“創造”,孩子不再光亮和快樂,生活不再有趣和豐富……于是“恢復智慧,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文化行動之一”,成為我們心底的吶喊。
一、幼兒園智慧活動應是目標取向的活動
智慧是什么?智慧是“個體生命活力的象征,是個體在一定的社會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識、經驗習得的基礎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實踐等多個層面上生發,在教育過程和人生歷練中形成的應對社會、自然和人生的一種綜合能力系統”。這說明作為每個人的成長,智慧是必不可少的。智慧追求真善美,使人成為有著一定生命意義的和諧的人。但是智慧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需要以經驗為基礎,通過實踐、體驗等活動方式來實現;智慧是可以通過教育不斷啟發、培育和豐富的。
因此智慧是教育的目的。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騰伯格以智慧平衡理論為指導,提出“為智慧而教”是美國教育的未來選擇英國教育理論家懷特海曾說過“成功的教育是有活力的教育,是與人類心智相協調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風格。而這所有的,都始終圍繞一個教育的核心問題――教育目的即智慧。
幼兒園的智慧活動課程應充分尊重幼兒的智慧,在幼兒的天性之上建構,以喚醒幼兒的生命;幼兒園的智慧活動指向幼兒積極的生存和成長,運用幼兒已有的經驗,追尋幼兒的特點和方式,通過創設積極、互動的教育環境,促進幼兒智慧成長,讓幼兒真正能夠自由、愉快、全面和諧地發展。
二、幼兒園智慧活動課程的構建緯度
為促進幼兒的成長智慧,幼兒園的智慧活動應從“智慧”的意_義和要素出發,以形成幼兒幸福人生和提升未來生活品質所需要的“自我智慧”、“社會智慧”、“自然智慧”三個緯度來構建。
1、從“人與自我”的關系中建構,獲得自我智慧。
智慧的個體是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的統一,因此幼兒自我智慧的獲得,需要在與自我的關系中進行建構,關于“幼兒自己與自我”的認識、體驗是幼兒自我智慧的重要內容,包括了自我認知、自我提高、自我發展,最后能夠做到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欣賞自我和發展自我。如“我的嘴巴”、“我的皮膚”、“我的小腳丫”、“高興和生氣”、“我小時候”、“我的優點”等,都是引導幼兒在探究自己的過程中,在自己的豐富體驗中,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發展自己,獲得自我成長的智慧。
2、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建構,獲得自然智慧。
幼兒是自然之子,幼兒與自然是融為一體的。教師應引導幼兒把自然界中的一切看成是與自己一樣的生命體,小草能和自己說話,小花和自己一樣也會受傷,小鳥能夠和自己做游戲等。幼兒在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認識自然、感受自然,從而熱愛自然、感恩自然和保護自然,獲得關于自然的成長智慧。
3、從“人與社會”的關系中建構,獲得社會智慧。
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并以一定的社會角色存在。因此,幼兒在從“自然人”走向“社會人”的過程中,需要獲得適應、融入社會的成長智慧,以利于更好地生存和成長。這種社會智慧的獲得,包括了對社會環境的認識、對社會關系的感受、對社會文化和道德的認同等。如從“我愛我家”“我的幼兒園”到“我的家鄉”,再到“我的祖國”:從“我的爸爸媽媽”到“周圍的各種各樣的人群”;從“社會規則”到“社會習俗、文化”。
當然,“自我智慧”“社會智慧”“自然智慧”三者的獲得是彼此聯系,互相影響、促進的,而不是互相割裂的。
三、幼兒園智慧活動課程的實施策略
1、鏈接生活,探究智慧
“生活是大課堂”,幼兒園開展智慧活動應立足于廣闊和豐富的生活,努力讓活動離生活更近,真正實現“生活課程化,課程生活化”。
●課程的內容應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內容:
活動應從幼兒的生活中選擇內容,引導幼兒進行探究,獲取成為智慧個體所需要的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最終獲得智慧。如,將幼兒在生活中經常被夾傷的“生活事件”納入到活動中來,通過閱讀故事《小螃蟹的大“鉗子”》,交流生活中被夾住的“遭遇”,尋找生活中潛在的被“夾住”的危險因素,創造性地設計“溫馨小牌”等活動環節,增強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識,獲得智慧。
附活動設計:
《哎呦,夾住了》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小螃蟹的大“鉗子”》,知道螃蟹的“鉗子”會夾人
2、愿意交流生活中被各種東西夾住的經歷。
3、知道要注意安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二、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各種形狀的白紙或彩色紙若干、記號筆和固體膠幼兒每人各一支。
三、活動過程
1、閱讀故事《小螃蟹的大“鉗子”》,知道螃蟹的“鉗子”會夾人。
教師與幼兒一起閱讀幼兒用書,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螃蟹的“鉗子”能夠干什么(獲取食物、保護自己等。)
教師:請你看看最后一幅畫,猜猜會發生什么事?(一個小朋友想抓住螃蟹,可能會被螃蟹的大“鉗子”夾住。)
教師:你被螃蟹夾到過嗎?請幼兒說相關經驗。如:沒有被夾到過,因為媽媽總是提醒我,不能碰它,會被夾住的;我被夾住過一次,好痛。
2、交流生活中被東西夾住的經驗。
教師:螃蟹的“鉗子”會夾人,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也會夾人,請你說說你知道哪些。(抽屜、門、拉鏈等。)
3、學習制作提示牌,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避免被夾傷。
教師:請小朋友在我們教室里找找哪些東西容易夾人。
教師:怎樣提醒大家注意,不要被夾住。(引出制作提示牌)
教師引導幼兒制作提示牌,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教師記錄幼兒的提示語。如:關門要小心哦、抽屜慢慢拉。
把制作好的提示牌放置在相應的位置上,集體進行學習和交流。
教師總結:動作要輕,要慢一點,小心自己被夾住,也要小心夾到其他小朋友。
●課程應植根于幼兒“好奇的、探索的、游戲的、藝術的、夢想的、創造的”本質:
創造幼兒活動化的、適合幼兒 活動方式的活動,這是“鏈接生活”的另一種表現。如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倡導幼兒“玩科學、做科學、想科學、議科學、用科學”;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倡導幼兒在活動中“因為有感而發”、“因為喜歡而做”、“因為獨特而創”、“因為欣賞而動”,充分地在追隨幼兒天性的基礎上開展活動。又如小班數學教育活動“‘1’和‘許多’”,可以結合幼兒好動的特點,以“搭搭玩玩…‘小蝌蚪找媽媽”“許多小魚游來了”“亮眼睛找一找”等游戲化和操作性的活動引導幼兒探究建構關于“‘1’和‘許多’”的經驗,獲得智慧。
2、關注體驗,生成智慧
幼兒智慧的獲得是在體驗中不斷積累和發展的。“關注體驗,生成智慧”就是注重活動的過程性,同時關注幼兒的已有經驗,關注幼兒運用經驗的過程以及重視幼兒新的經驗的積累,完成主動建構,生成智慧。
●注重幼兒在體驗中經驗的積累和運用
體驗最終是為了獲得一種經驗,因此幼兒的學習體驗是在原有經驗基礎上,運用原有經驗,形成新的經驗的過程,在循環往復中,生成幼兒新的智慧。如“高興與生氣”是幼兒常有的情緒體驗,教師可以從幼兒的情緒體驗出發,設計開展“多樣的表情”“生氣時……”“心情小屋”、“高興的感覺真奇妙”等活動。同時在活動設計中,通過有趣的故事、采訪活動、討論等形式,讓幼兒體驗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緒反應,感受如何調節消極的情緒等,最后在體驗活動中運用自己的經驗進一步感受高興的奇妙感覺,積累相關經驗,引導幼兒形成和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生成智慧。
3、指向實踐,獲得智慧
在幼兒園智慧活動課程中,可以刨設“體驗活動”。這不是如上所說的“體驗”方式,而是指向真實生活的“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應倡導“知識的真實”和“環境的真實”相結合,在知識和真實世界的關系中建構知識的意義,引導幼兒學會建構知識的方法。對幼兒來說,獲得知識的能力比知識本身更加重要。
比如,在大班的
音樂教育活動中,可讓幼兒在初步感受對歌的形式后,進行體驗活動“走上小舞臺――我們的對歌會”,把幼兒一分為二,以兩大陣營相互“對歌”的形式展開,給幼兒提供了
音樂表演、表現的機會,感受“學有所用”,體驗音樂給自己和同伴帶來的快樂,享受音樂。同時在活動中,學習如何遵守活動規則,如何為小組“盡力”,如何欣賞同伴、體驗競爭、感受成功。應該說,由于“體驗活動”的活動性強,極大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幼兒的學習是多元的,收獲也是多元的。
當然,“實踐活動”不僅體現在“體驗活動”的設計中,也體現在活動中的某一實踐環節上。如在活動“手臂是用來擁抱的”中,可以請幼兒實踐用擁抱的方式表達對同伴、老師、父母的愛;在活動“噓噓樂”中,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尿尿我會說”等。總之,我們希望通過“實踐活動”這種成長性的活動,讓幼兒獲得更為多元的能力,獲得智慧。
4、家園協同,凝聚智慧
家長對幼兒的教育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家園協同,凝聚智慧”成為幼兒園智慧活動課程在實施過程中的重要策略。通過良好的家園關系建設,可以優化教育資源、凝聚教育智慧,為幼兒營造最適宜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發展,為智慧的培養奠定基礎。如幼兒的保健意識和行為的養成,需要家園協同教育,強化幼兒的觀念,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機會,引導幼兒學習和鍛煉,提高自理能力,形成安全意識、運動意識等。
【幼兒園智慧活動課程的開展】相關文章:
• 幼兒園課程建設的 序言
• 幼兒園課程中的性別文化
• 創辦農村幼兒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 幼兒園寶寶“談婚論嫁”的秘密
• 渭南市幼兒園財務管理現狀研究
• 幼兒園童話劇表演的指導方法研究
• 幼兒園文化建設問題及策略
• 淺談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有效方法
• 談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
• 幼兒園數學教育教學研究
• 幼兒園班主任應具備“三心”
• 幼兒園沙畫活動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