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我們的幼兒園音樂教育是幫助幼兒建構豐富的、多元的音樂經驗,自主享受、欣賞、感受以及表達音樂,所以我們的第一個作用可能就是萌發幼兒粗淺的音樂興趣,我們說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表現在能夠讓孩子樂意地隨著音樂而動,而不是培養音樂家。第二個我們的作用是發展幼兒的基本素養,這里我們也舉了五個要素:音高、力度、節奏、音色、曲式。
那么我們音樂活動的形式包括歌唱、律動、欣賞、打擊樂四個形式。第三我們的作用是推動幼兒良好的人格的形成,我們知道音樂教育不只單純地唱唱跳跳,而是通過無數的音樂經驗,去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對音樂的感受,表現能力以及綜合素養這么一個過程,那么幼兒在聆聽、模仿、運用、創造的過程當中,不僅在音樂素養和音樂能力方面有明顯的提高,而且在相關聯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也得到整體的發展,另外啟發思維,激發創造欲望,培養自控能力以及合作協調等能力,還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等等,都是我們要培養的綜合性的素養。那么我們的音樂活動,它的目標有哪些呢?
這里我列舉三條:首先是引起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萌發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和能力;其次我們要激發幼兒樂于去嘗試操作材料,發展綜合能力,其中包括聽辨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動作協調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等;最后我們要培養幼兒,鼓勵他們能夠聯系已有的經驗,大膽地表達表現,發展自主意識和獨立的人格。
從引起幼兒興趣,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這一條我們來看,音樂活動中不能片面地強調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而應重視審美能力的培養,重視調動幼兒情感與生活的積累,使之主動愉悅地體驗音樂的美感、氛圍。在鼓勵幼兒把自己的內心體驗藝術性地表現出來的時候,我們才真正地發展了幼兒對美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那么關于審美能力,我們要培養的審美能力,音樂素養,藝術表現的知識技能傳授并不是相互對立的,對立的,而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那么幼兒的才能和能力,只有在學習簡單的知識技能的過程當中才能逐漸地培養起來。這邊有一個例子是大班聽力游戲《蔬菜湯》,這整個活動的目標是區分音樂的不同性質,感知作品特有的音樂形象,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不同的蔬菜,活動目標二是邊唱歌曲,豐富對蔬菜的了解。活動一開始,老師就以孩子已經學會的歌曲《買菜》,作為一個導誘,“今天的天氣正呀正正好,我和奶奶去呀去買菜”原來這首歌后面還會唱“雞蛋圓溜溜呀,母雞咯咯叫”,我把它改編一下,直接進入了部分,“青菜、菠菜、雞毛菜、香菜、薺菜和芹菜,哎呀呀,哎呀呀,拿也拿不了,哎呀呀,哎呀呀,拿也拿不了”。做了這么一個改編以后,其實我們呈現出來的這些菜,都是一種類型,是什么類型呀?
綠葉菜。
對,都是綠葉菜,那么其實我剛剛唱到的青菜、菠菜、雞毛菜、香菜、薺菜和芹菜,也就是孩子學會的時候,他們想要買的是薺菜,而這個圖片的呈現出現了塔菜,告訴孩子菜場里薺菜沒有,只有塔菜,我們就把塔菜買過去,所以在第一段演唱后,老師就提出了這么一個要求,那么孩子必須把剛才唱的薺菜替換成塔菜,所以這個環節的活動目標就是替換歌詞,改編了歌曲,所以就在這么一個環節當中,很情景化的環節當中,讓孩子完成了這么一個技能的要求,替換歌詞,改編歌曲。
那么老師又借助買菜這一情景,今天有很多人要喝這個蔬菜湯,光買這些綠葉菜是不夠的,所以又呈現了,菜場里又出現了一些什么菜呀?豆類。對,這些豆類我們也要買回去,邊唱邊買,那么這時候會可以怎么唱了呢?毛豆蠶豆小豌豆,刀豆豇豆,其實是念豇豆。對,這個地方我們常常會用方言來替代,因為平時說話的,其實它的普通話是念豇豆,毛豆蠶豆小豌豆,刀豆豇豆和扁豆。這么第二個環節這么一個演唱,其實對孩子來說還是有挑戰的,他一下子要替換五個歌詞內容。第三個呈現出來的蔬菜是瓜類,冬瓜南瓜和筍瓜,黃瓜苦瓜和木瓜,整個的活動的內容當中,這個內容其實也是蠻難的,對孩子來說要替換掉五個歌詞的內容,而且還要跟上我們老師伴奏,或者音樂的一個伴奏,所以相對來說有速度、力度的要求,還要替換歌詞,還要念準這些內容,對孩子來說,活動的開始,我們這么一個復習的內容,但又加了一個替換歌詞,改編歌曲的內容,作為活動的導誘,情景戲還是可以的。
那么接下來老師要呈現的就出現了三段音樂,讓孩子聽辨奶奶先放什么,再放什么,最后放了什么菜,去燒這鍋蔬菜湯,那么這個音樂就是我剛剛說到的,相對來說它是怎么樣的��?音樂的形象和這個蔬菜的形象要匹配起來,這在我們音樂欣賞活動當中,它是一個,一種方法叫類比聯想,類似的類,比較的比,聯想。我們常常會在音樂欣賞活動當中用到這樣一種方式,有的像這種蔬菜形象和音樂形象很類似的,有的時候我們是兩段不同的音樂去進行什么��?比較的,所以又利用這樣的一種方式,我們來聽一聽奶奶先放什么,再放什么,最后放什么。
這是一段木琴曲。這段音樂熟悉嗎?對,水族館,《動物狂歡節》里面的一段。這也是《動物狂歡節》里面的一段,《大象圓舞曲》。
好,聽完了這三段以后,音樂以后,孩子的反應會是什么呢?假如他們都能聽辨出了,那我這堂課的音樂教學的價值就沒有,所以基本孩子的回答都是,有的說先放綠葉菜了,有的說先放瓜了,有的說先放豆了。在這樣的情景當中,老師要非常智慧地去引導孩子,最后一段音樂孩子還記憶尤深,那你就可以提問“最后一段音樂給你什么感覺?”重重的還是輕輕的?
重重。
重重的,慢慢的還是快快的?慢慢的,那可能是什么?
瓜,瓜。
蔬菜放進去,對,確定最后放的是瓜,那么奶奶一開始放的是?
豆。
音樂給你的感覺是?
跳躍的。
跳跳的,對,跳跳的可能是豆進去了,那么中間這段音樂肯定放的是?
綠葉菜。
綠葉菜,綠葉菜的音樂給你的感覺是?
很柔。
柔柔的,連連的,這樣一種狀態,確定了奶奶先放的是?
豆。
豆,再放的是綠葉菜,最后放的是瓜。好,這樣確定了以后開始分段欣賞,分段欣賞,老師就加入了動作參與,假如你是一顆豆子,你會怎么跳進鍋里呢?孩子的表現開始做豆了,我是圓圓的豆,我是扁扁的豆,我是細細長長的豆,動作開始,音樂一放,孩子就在里面跳啊跳啊跳,跳出來的狀態是他生活經驗的一種真實的反應,不一定很美,但是接下來的要求就是老師要推進和提升他。
老師的方法:我就選擇了一個豇豆,假如你是一根豇豆,你會怎么跳進鍋里呢?首先孩子的反應他是怎么樣的��?長長的,他要細細的怎么辦?更細了,接下來老師通過動作的引領和姿態的要求,就提出了:“看看你的伙伴下來了沒有?”老師們,他已經跳進鍋里,要看他的伙伴往哪里看?往上看,脖子就抬起來了,跟你的伙伴說說話:“嗨,你可以下來了”,臉上的表情就怎么樣��?自然,對,很愉悅。第三你已經跳進鍋里了,你的身體會怎么樣?變得柔柔的,所以要扣一下腰,這個動作一放,踮起腳尖,比剛才還自在,你看跳的狀態就明顯的有了提升,但是他畢竟是一顆豆子,再美也美不到哪兒去了。接下來的第二環節,誰要跳進鍋里啦?綠葉菜,老師就自己扮演一顆綠葉菜,我是一顆菠菜小姐,跳進去,然后她的手臂是柔柔的,來代替什么��?葉子,腳踮起來像跳什么啊?芭蕾舞的感覺,隨著火的關小,葉子就沉下來了,火開大,葉子就浮起來了,總之就用這些基本動作跳一段“菠菜舞”,讓孩子們學一學,模仿一下,所以有的時候剛才第一個環節老師是?讓孩子自主表現,教師提升推進在后,這個環節教師就自己示范,讓孩子來怎么樣�。磕7聦W習,第三個環節瓜還來了?不管哪一個孩子上來都能用這節奏怎么樣��?模仿一只大大的瓜,小小的瓜,都是可以,所以整個的活動到最后環節,把三段音樂再完整地播放一遍,老師就在情景當中讓孩子用小椅子圍成一口鍋,開始燒蔬菜湯,這個時候就把這些卡片讓孩子掛在胸前,我自己是什么蔬菜,他明白了以后,聽到什么音樂就跳進鍋里,完成了一個律動的游戲,叫《蔬菜湯》。
我們就借助這么買菜,燒菜,燒蔬菜湯這么一個情景,讓孩子在通過三段音樂的對比當中,感受到音樂帶給孩子的一種體驗,我們把蔬菜分成了綠葉菜類,分成了瓜果類,分成了豆類,那么與之相匹配的音樂也是比較符合這個蔬菜的形象的特點的,所以在這樣一個活動過程當中,孩子把音樂和蔬菜的形象進行了對比,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培養了孩子音樂聽辨的不同的一個能力的一個發展。比如說歡快跳躍了,比如說沉重舒緩了,比如說舒緩柔軟,舒緩的那種狀態,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情景當中,孩子的音樂能力也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游戲的,然后活動的情景當中就產生了。
第二我們既要激發孩子樂意去嘗試操作材料,發展孩子的綜合能力,孩子怎么樣去掌握一些簡單的知識技能呢?一句話,必須讓孩子在主動參與和親自操作的過程當中,他才能真正地獲得對音樂的認識,所以我們的老師要提供給孩子充裕的時間、材料和機會,讓他們的興趣得到真正的滿足,比如我們有一個活動叫,“我在馬路邊”這個主題下有一個聽力游戲叫《盲人之路》,目標是根據聽到的樂器的聲音,找到聲音發源的方向,在各種打擊樂音色同時出現的時候,找到目標音色,提供的材料有三角鐵、手鼓、花壺、沙錘、串鈴,請孩子們聆聽這五種不同樂器的聲音,它的玩法是老師請一個孩子到教室的門口扮演盲人,用絲巾蒙住他的眼睛,老師輕輕地敲擊三角鐵,被蒙住眼睛的孩子就跟著三角鐵的方向慢慢地行走,他的目的地是老師的座位或者是他自己的座位,那么老師在示范的時候,要請其他孩子保持安靜,仔細地觀察,蒙上眼睛的孩子走到目的地以后,老師又提問:“他是怎么知道這個方向的?”老師在敲三角鐵的時候,如果發現路上有障礙,她是怎么樣讓蒙上眼睛的孩子避開的,整個這樣一個過程,可以讓孩子知道這個聲音,孩子找到座位的一個方向,是靠著聽辨這個三角鐵的聲音才找到的,那么在同樣的游戲后期,我們還可以跟孩子這樣交流,馬路上不是安靜的,它會有很多的聲音,可能有馬路上人說話的聲音,可能有汽車的喇叭聲,也有可能有商店發出的音樂,那么這個盲人他會怎樣找到自己的目的地的呢?老師就同時出現了其它的四種樂器,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在其它樂器同時敲擊的一個聲音的伴隨下,同時要找到三角鐵的聲音,那么他這就是在找一個聲音的目標音色,所以整個這一個過程,盲人,請一個孩子扮盲人,游戲中所有樂器同時輕輕地敲奏,那么盲人要在所有的樂器當中去辨出這個三角鐵的聲音,并設法順利地找到三角鐵的指引,走到目的地。所以這樣的一個游戲的過程,也是對孩子一個音色聽辨能力的一個培養。另外中班主題“馬路邊”還有一個律動叫《車�!�
“汽車,駛出了車站,開呀,開呀”
聽著音樂,它后面的一個語言,我們就可以做了,老師們來試試
“到了第一站,乘客們下車”
它是一個總的音樂,下車,兩小節
“他們找了一個座位,坐下,車開了”
身體一起跟著音樂起伏
“汽車向右拐”
右,右,對
“汽車又向左拐,它又向右拐,又向左拐,它累了”
感覺速度變化嗎?快了嗎?試試看,對
“它在馬路上飛馳著,啊,汽車到站了”
又漸漸地慢下來,這段音樂反復的
“乘客們,上車下車,他們找到個座”
好,這樣的音樂反復四遍,老師創設的情景,中班孩子玩公共汽車的游戲都有經驗,然后把小椅子排成兩排,前面放一個駕駛員的位置,在這輛車的四周放四塊泡沫墊代表四個車站:一號車站、二號車站、三號車站、四號車站,讓每個孩子可以自主選擇我從哪個車站去上車,聽到音樂以后,駕駛員開著車來到第一車站,音樂一開始這批孩子就上去了,然后就模仿這個音樂做左轉彎、右轉彎、然后快速地行進,慢慢地停下來到站,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下車,也可以繼續坐在車上。第二個車站的孩子聽著第二段音樂又進來了,所以這樣的音樂循環往復,孩子聽著一遍音樂就能夠學習這樣的一段游戲,而我們游戲的目的是什么�。�
能跟隨音樂速度的變化進行動作的模仿,而這個速度是伴隨著音樂在變化的,所以孩子就通過自己身體動作的一個起伏來感受音樂速度的變化,它的目標是用身體的動作感知音樂速度的快慢,然后通過乘汽車的情景,讓孩子想象在車站等人時的動作,然后上車、下車整個的一個過程,也是聽隨著音樂速度的變化,然后跟隨著伴奏做這個游戲,所以相對來說通過這一類游戲,剛剛一段是關于音色的聽辨,這一個活動就是關于速度的感知和表達、表現。
第三個我們要鼓勵孩子游戲已有的經驗去大膽表現表達,發展獨立意識和自主的這個能力。我們要鼓勵幼兒根據音樂的主題聯系已有的經驗,去開展豐富的想象,主動運用各種方式創造性地表達自我認識與情感,強調多方面的綜合表現,發展幼兒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培養健全的人格。比如我們有一個活動《快樂洗衣》,就來培育幼兒的生活經驗,關于洗衣的經驗孩子們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洗衣服它是有一個程序的,家里有自動洗衣機的都會清楚,第一個環節是干什么��?清洗,第二個環節?漂洗,最后一個環節?脫水,對,借助這么一個洗衣的程序,我們設置了這么一段音樂,它是由生活當中洗衣機的聲音和我們運用了一段快速波爾卡的音樂進行剪輯的,這個環節是干什么啊?
放水。
注水,對,開始旋轉了,馬上配合上了音樂,我們截取了快速波爾卡音樂四個樂句,清洗完了以后是漂洗,運用的是相同的音樂,最后我們來聽一聽,從這里開始是干什么啦?脫水了,音樂速度有明顯地加快,大家感受一下最后的一個聲音。是不是很響?滾筒洗衣機的脫水方式,非常洪亮,噪音非常響。
好,其實我們也是想模擬這么一段洗衣的音樂,但是讓孩子們聽了這段音樂以后,我們創設的第一個情景就是說“假如你是一件衣服,你會怎么跳進洗衣機里呢?”老師們想象一下孩子的表現是怎么樣的��?孩子說“我現在是衣服了,跳進去了”,他的基本動作是什么啊?轉,轉的結果呢?暈,暈的結果呢?倒在地上,對,這是有經驗的老師都會有這樣一種反應,但是這是孩子對生活的一個真實的反應,那么整個過程當中,到孩子倒下以后的一瞬間,老師你別著急,接下來我的環節呈現就出現了,衣服哪里最容易臟?領子、袖子、下擺等等,這都是孩子的生活經驗能夠提煉的,這個環節老師的一個教學的目標其實就是運用身體的某個部位,讓孩子先來做旋轉的動作,而不是全身這樣無目的地旋轉,領子臟了脖子可以轉,配合著脖子的動作,領子可以高高的手臂的擺動可以帶動起來,媽媽有一頂帽子,可以帶動著什么��?脖子一起旋轉,袖子可以用轉手腕或者是大甩臂的動作來替代,接下來老師就讓孩子自己去洗一洗你自己這件衣服上明顯的比較臟的部位,孩子的動作就不會像剛才這樣轉,這樣暈了。
有的是在轉動手臂洗袖子,有的轉動領子,有的扭扭腰,就在轉動下擺,還可以渾身轉一下,來一個大旋轉的動作等等。把這些基本動作配進去以后,老師通過一個動作的組合,給孩子做了一段這樣的表演。
我這樣;擋住我了;好漂亮;好漂亮;我的,給我的,兩只袖子
兩個袖子一起
哦,還要洗洗啊,身子也洗洗啊,非常漂亮,我喜歡這個
好,這個環節就是老師把孩子運用身體某個部位做旋轉的動作進行了組合,然后孩子再跟著模仿學習,那么這個環節就是運用身體的某個部位來做旋轉動作。那么第二個環節老師就提供了這么一個情景,洗衣機里面不可能只有一件衣服,它有爸爸的襯衣,有媽媽的裙子,有寶寶的T恤等等,它們在洗衣機里面碰到了,它們會怎么樣��?會合作一起旋轉,老師隨即就請了一位白色上衣。
你們兩個人怎么跳啦?兩件衣服怎么樣?形狀,兩件衣服
包括找一個孩子來進行現場的一個示范,這都是即興的。
李杜維穿了裙子,喲,收起來了,掌聲送給她
然后我們來看看孩子的表現,通過教師和一位同伴的一個示范,孩子馬上就可以聽著音樂來模仿學習了。
我們老師這邊有個洗衣機,哈嘍,哈嘍。
最后一個環節,是運用了一個模仿洗衣機這么一個過程,然后孩子達成的目標就是合作旋轉。
動起來,一起學倒,好,這個小朋友可愛,耳朵,這個小朋友洗衣就很大,洗衣機旋轉……我們的洗衣機;用身體的各個地方;然后這里有水,嘀嘀嘀人往下,這是你洗起來了;好,謝謝,謝謝,謝謝,休息一會兒
整個的活動分三大環節:第一個運用身體的某個部位做旋轉動作;第二個合作旋轉;第三個全班集體的合作旋轉,這樣的三個環節把我們旋轉的一個基本動作演繹在《快樂洗衣》這樣一個聽辨的活動當中,那么整個一個過程,孩子的獨立意識,他自主的能力的發展就可以通過他的動作表現,你覺得衣服在洗衣機里面是怎么樣洗的,那么他的基本動作就是什么��?旋轉,所以孩子的旋轉肯定是他生活經驗的表現,然后轉啊、轉啊、越轉就干什么啊?暈了,在暈了以后,繼續還在轉,就會倒下,那么老師通過這么一個活動,讓孩子通過在洗衣機里面,我是一件衣服,衣服什么地方最容易臟,通過個別動作的表現,也就是他運用身體的某個部位,比如說領子臟、袖口臟、下擺臟,他都可以通過轉動手腕,轉動脖子和手臂的一個配合,包括扭腰和身體的一個動作的協調性。
老師慢慢地通過身體的某個部位的旋轉,再通過和同伴之間雙人合作的旋轉,因為他們知道洗衣機洗衣服的時候,不光光洗一件衣服,會有很多的衣服,比如說有爸爸的襯衫、有媽媽的裙子、有寶寶的T恤等等,在一起的時候它們肯定要有一個什么�。亢献餍D這么一個過程,然后最后的游戲,老師把孩子們圍成一圈,做成一個洗衣機,有一個合作旋轉的一個過程,最后聽著音樂就變成了一個?
洗衣,最后晾干,脫水然后晾干,這么一個整個的一個系列的過程。所以孩子來源于孩子生活的經驗,老師又通過動作的一個提示,因為它是一個律動活動,所以通過動作的一個演示,讓孩子對音樂的感受、表達、表現達到一個藝術性的高度,不僅僅是剛剛說的那種暈的旋轉,通過動作的不同層次的一個表現表達,達到這樣一個要求。
另外,接下來我們要說一說幼兒園音樂活動的形式及其實施要點,我們的實施要點可能就分成這個幾個內容來進行,所以有必要先說說我們的音樂教學活動的形式,我們的幼兒園音樂活動的主要形式有歌唱活動、韻律活動、欣賞活動和打擊樂活動,開展活動的時候統一必須要處理好以下關系:一個是音樂教育以往整體發展之間的關系,因為我們知道以音樂為主線,做到縱向有序橫向滲透是我們的一個要求,每個階段幼兒的探索與操作都由音樂五要素為主線,通過四大活動形式,循環反復,螺旋上升,然后輻射到健康、社會、個性、智能、知情意行等等相關的方面,使幼兒的整體得到發展。
那么另外我們的音樂活動之間,各種形式之間也要處理好它們的關系,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活動我們應該以聽辨為主線,只有了解了音樂方面的知識,才能表現出積極從事音樂活動的意愿,才能有從事音樂活動的能力,才能主動地有意識地去做,才會樂意做,喜歡做,才能真正地能夠做到。第三,要在游戲化的教育活動當中發掘幼兒的創造潛能,這里的游戲化指的是活動設計的情景化,游戲化,讓幼兒在玩的當中,不知不覺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
發掘創造力我們指的是要發掘創造潛力,它是貫穿活動當中的一個紅線,最終目的是整合發展,所以我們很多的活動,不僅僅說我這次是歌唱活動,可能歌唱當中還伴隨著其它的活動形式,可能我們的欣賞活動會借助打擊樂,也會借助孩子的歌舞表演等等來達到我們欣賞活動的目的,所以相對來說整個活動的設計我們還是偏向于整合化的實施,比如《快樂的鞋匠》、《橙子變變變》等,在我們以后的系列的活動展示當中會有所呈現,那么歌唱活動當中,我們先來講講我們的歌唱活動以及它的實施要點。
歌詞活動有齊唱、合唱、小組唱、領唱、對唱、輪唱、多層次節奏的合唱等等,它的活動目標有形成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形成歌唱的表現力。歌唱活動的實施要點,首先要讓孩子愉快自然地歌唱,還要讓孩子自己的聲音,能聽到的聲音靠攏,達到和諧感,逐漸獲得音準感,同時發展發聲器官的協調能力,從聽與唱兩個方面,歌唱的音準,在理解的基礎上歌唱,這里我們包括處理歌曲時候的表情、情感以及技巧,比如說什么時候要唱得快,什么時候要唱得慢,什么時候是輕的,什么時候是小的等等。另外我們還應該以幼兒體驗集體歌唱的快樂為重點,讓幼兒親自體驗并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當中的一員,它一方面要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和集體共同利用音樂來進行自我表演,另一方面又給幼兒獲得獨立活動準備了經驗,這也是我們以后的教學活動當中會展示出來的。
接下來說說韻律活動,韻律活動是在音樂的伴隨下,引導幼兒隨音樂做相應的動作,用動作解釋聽到的音樂,逐步培養幼兒有充分活動身體的經驗。它的目標有自由而優美地舞動身體,有豐富律動表演的語匯,有提升整體素養的要求,我們說自由而優美的舞動身體是由幼兒根據音樂的體會,隨音樂即興運動,它比較靈活自由,而不是由教師一招一式這么去教,當然有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舞步,比如說碎步、小跑步、踏點步、墊步、彈簧步等等,它對幼兒自我表現的時候一個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需要的。
另外整體素養的話,包括孩子動作的協調能力、空間知覺、合作技能、自信表現等等。我們并不追求高難度的舞蹈技巧,而是要引導幼兒和著音樂做些簡單的動作,由于是發自內心的,幼兒會很得意地自己表現,那么這個時候教師應適時地給他贊許。韻律活動的實施要點:這幾句話我覺得很精煉,老師們可以記述了,以后在自己的活動當中有所展現,我們的韻律活動其實對孩子的要求是他們能夠動起來,必須人人參與,因為韻律活動它是一個身體工作;第二個我們要讓孩子想起,必須激發每個幼兒大膽、別出心裁的想法;第三個也就是要讓孩子編起來,這個“編”必須運用幼兒自己在身體運動當中吸取的一些素材,組成一些極其簡單的形式來表達表現,比如我們教學活動當中會呈現的《小海軍》,《快樂草原》,《啄木鳥》。這些活動形式有的是孩子自主表達表現的,有的是模仿學習,那么這兩者假如有機結合的話,能夠使我們的律動教學生動起來、開心起來。
第三個我們要說的是欣賞活動,欣賞樂器、樂曲、器樂、歌唱、舞蹈等等,都是我們幼兒園音樂欣賞的部分素材和內容。它的活動目標有萌發審美情趣,喜歡聽,會靜靜地聽,會認真地想象音樂作品所表現的音樂形象,還有發展幼兒音樂感受力和理解力,提升綜合表現力,這里說到的綜合表現力不僅僅是音樂的表達,也可以是口述的表達,也可以是繪畫的表達,也可以是舞蹈動作的表達。它的實施要點有愛聽、會聽、愛想、會想,我們說讓孩子有興趣地聽聲響、音響、歌曲和樂曲都是我們幼兒園音樂欣賞的內容,那么孩子會不會聽呢?會聽這里包括要樂于參加這樣的聽賞活動,能安靜地、關注地聽音樂;愛想也就是進行簡單的思維想象;會想不但會思維想象,并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另外我們的欣賞活動還要愛動會動、愛說會說,因為感受到了,如何表現出來就要通過孩子的動作、繪畫、語言來進行表說,所以愛動我們就把它定位于敢于用身體的動作及簡單的繪畫表現對不對?會動,會根據不同的音樂形象用動作、圖畫、打擊樂器等等來表現他自己想象的內容;會說,能用完整的語句表達對音樂的感受,會說,會創造性地運用連貫性的語言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想象�?纯粗贿@幾條的要求,但是要做到其實也是很難的,需要我們教師在活動當中,在實踐當中不斷地探索,我們的教學活動《啤酒桶和小老鼠》、《四小天鵝舞曲》、《快樂的鞋匠》等等也就是呈現了這么一個打擊樂,欣賞活動的一個素材和內容。
節奏樂活動,目前在幼兒園里上的活動比較少,雖然它是我們四大板塊之一,但是很多老師怕麻煩,覺得一上打擊樂活動,孩子手上都拿著樂器,常規的要求很高,孩子噼里啪啦聲音會很嘈雜,很難控制,所以很多學校會把打擊樂活動放在區域性的活動當中作為一個內容的一個補充,但是上集體教學活動我看到了很少。
那么什么是打擊樂活動?音塊、節奏樂器、自制樂器等等都是最基本的打擊樂的音樂器材,是幼兒的操作工具,也是聽覺訓練中視覺方面的輔助材料。它的活動目標有樂于敲打與表達,我們說幼兒園當中其實打擊樂材料是隨手可取的,能和樂器玩耍,嘗試各種樂器的不同使用方式和演奏方法。第二個我們要積累富有節奏的,小中大班幼兒使用的樂器種類不同,運用的節奏型也會不同,音色的處理也會不同,以后我們會陸陸續續地繼續這一類的講座。實施要點:要引導幼兒主動地奏樂,而不是被動聽樂,調動幼兒邊奏邊唱,而不是一味地、沉悶地坐著奏樂,這是我們幼兒園階段關于打擊樂活動的這么一個定論。另外我們要激勵孩子即興地奏樂,而不是呆板的、機械的,可在理解樂器、音樂的基礎上奏樂,包括韻律的節奏也好,胎律節奏也好,強弱固定節奏等等,還可以運用樂器來創編生活當中的感受和體驗,真正體現樂,也就是快樂的樂這么一個道理。第三個我們要激勵幼兒即興地奏樂,而不是呆板機械地奏樂,可在理解基礎上奏樂,還可以運用樂器創編生活中的感受和體驗,真正體現樂即樂之理。
比如我們以后的活動當中會呈現到的《小蜜蜂》、《大象和小蜜蜂》、《馬蹄聲聲》、《廚房音樂會》等等。
好,接下來我們講講在實施幼兒音樂活動當中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首先我們要觀念正確,均衡發展,活動當中不強求教師有高超的技能和完美的藝術修養,但對教師整體素質有較高的要求,我們作為教師應該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發展觀和整體觀,要相信每一個幼兒都有潛能和不同的天賦,為他們充分搭建舞臺,讓各種不同層次的幼兒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能,那么關于教師的一個修養其中一大部分我們要把握好年齡特點,這是我們音樂活動設計的教師的一大素養之一,這里我來舉幾個例子,我們說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有一個“歡迎客人”這么一個主題的要求,關于歡迎客人的經驗,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都會碰到這樣一個問題,我來舉以下幾個例子,關于小班我們有這么一個活動叫《歡迎歌》,活動的目標是在三只熊請客的情景中熟悉旋律、理解歌詞、并初步學唱《歡迎歌》,二,嘗試聽辨不同的音色與動物形象進行匹配,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這是一個《歡迎歌》的PPT課件,教師從“草地上有什么”開始引出,讓孩子關注到這座紅色的房子,紅色的房子里住著誰呢?逐漸引出有小熊的一家,今天是小熊過生日,它請來了很多朋友,聽聽誰來了?聽到這么一段歡快的音樂,孩子會猜想,小猴?小兔?小狗?小貓?肯定是一些歡快的動物,到底是誰來了呢?果然是小兔來了,小兔到小熊家做客帶了什么��?
胡蘿卜。
蘿卜,小熊為什么要帶,小兔為什么要帶蘿卜呢?對,因為這是小兔最愛吃的東西,所以活動以孩子的經驗為主,小班孩子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要和別人分享,這對他們來說是很難的,他們肯定會抱著自己的娃娃不肯讓其他的同伴玩,抱著自己最喜歡的汽車不給同伴玩,由此還會發生很多的爭執。各位,這個時候我們把小兔最喜歡的蘿卜告訴小朋友,它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要送給它的朋友小熊,從而和主題經驗進行了吻合。小兔來到了小熊家,還有一個禮儀,去人家家里做客要干什么�。�
輕輕地敲門。
對,要先敲門,我們來聽一聽,門鈴響了,誰會來開門呢?
“叮叮咚,叮叮咚,我的朋友來做客,歡迎你,歡迎你,大家真快樂。”
可能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還不一定聽得很明白這里面的歌詞內容,老師就通過設問“誰來開門了”,打開一看真的,誰?熊媽媽,其實一開始老師有聽,通過聽音樂的要求完了以后提問孩子剛才是誰來開門了,但是沒有對比的情況下,孩子很難確定到底是誰來開門了,打開門一看,通過媽媽的裝扮就能分辨出來,然后問問媽媽怎么會來開門了,因為它聽到門鈴聲就知道我的客人來了。看到客人媽媽會說什么呢?歡迎你,歡迎你,大家真快樂,抱在一起親一親,其實老師也是通過這樣的提問,通過一個接待客人的這么一個過程的回憶讓孩子來理解了歌詞的內容�;顒拥暮竺婢屯ㄟ^其它小動物來做客,小雞的做客我們是運用了一個邊聽音樂,邊聽旋律,然后邊哼唱的方式來進行的,其實它的目的也是熟悉旋律。雞媽媽帶著小雞們去做客……讓孩子跟唱,有這么一個要求,然后就出現了誰來開門呢?熊寶寶的聲音和媽媽的聲音有一些不同,讓孩子邊聽邊模仿。第三個環節又出現了一個小動物,它也是按了門鈴,帶了禮物來了,然后在歌唱的形式有一個音色變化……
“叮叮咚,叮叮咚,我的朋友來做客,歡迎你,歡迎你,大家真快樂。”
這么粗粗的聲音會是誰呢?哦,原來是熊爸爸,最后三只熊一起來開門,音樂當中出現了三種不同的音色讓孩子進行聽辨,所以整個活動在反復傾聽,模仿學習的過程當中就學會了,相對來說小班孩子這些經驗都可以達到。
那么關于中班的我們來看一看,中班孩子的活動當中我們有這么一首歌,也叫《客人來了》,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啊?
“客人來了,媽媽不在家,我請客人屋里坐,倒上一杯茶,阿姨你好,阿姨請喝茶。”
可能跟我差不多歲數的老師會聽過或者教過這首歌,對吧?好,這首歌我們是怎么讓中班的孩子來學習的呢?首先讓孩子來熟悉音樂,邊聽音樂,來拍節奏。旋律熟悉了以后,歌詞怎么來理解呢?我們運用了邊拍節奏,邊做動作的方式讓孩子來理解歌詞內容。好,我要表演了,你們來猜一猜我大概是怎么招待客人的,我來扮演一位小姐姐,有點為難,你從動作當中能看出來嗎?這是什么意思?家里來客人了,心情很高興,“客人來了,媽媽不在家,我請客人屋里坐,倒上一杯茶”,茶要怎么樣�。康沟膭幼鳎瑢Γ�“阿姨”,打個招呼,鞠一個躬,“你好,阿姨請喝茶”。通過這樣的動作表演,孩子大概能猜出來這個小妹妹是怎么招待客人的了吧?好,通過理解了以后,老師再通過動作和示范演唱,讓孩子加深理解,在孩子復習鞏固的過程當中,他也可以邊唱邊做動作來幫助他回憶歌詞的內容,所以這樣的一個活動,中班孩子也就能接受理解,很快學會唱這首歌。
那么關于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我們有這么一個活動叫《歡迎小客人》,大家聽說過嗎?
“你看山谷那邊開來小火車,有位小客人要來到咱們家,我們歡迎歡迎,大家歡迎歡迎歡迎,大家歡迎歡迎歡迎,大家歡迎他。”
這是歌曲的第一段,其實引出了一個主題,家里面要來客人了,而且這個主人是住在哪里的啊?
山上的。
山上的,對農村的一個孩子,山谷外面開來了一列小火車,城市里來了一位小客人,這下我們的任務就是我們要怎么來招待這個小客人呢?他們開始忙壞了,首先想到讓他住哪里呢?他們在商量,“我們要讓他和奶奶睡一起”,別說出來,“奶奶也一定非常喜歡他”,這首歌每一段的后面都是唱“我們歡迎歡迎,大家歡迎歡迎歡迎,大家歡迎歡迎歡迎,大家歡迎他”。睡的地方解決了,吃什么呢?“奔到院子里面抓只大公雞,為了請客人快把公雞殺,我們歡迎歡迎,大家歡迎歡迎歡迎,大家歡迎歡迎歡迎,大家歡迎他”。公雞殺完了以后,還要吃蛋糕,“吃完大公雞,再請吃大蛋糕,肚子脹破了,真是笑哈哈”,后面還是唱我們歡迎歡迎,大家歡迎歡迎……最后一段,客人真的來了,“你看山谷那邊開來小火車”,就開來了,所以這個歌曲總共有五段,是講小主人怎么樣在商量的歡迎客人,我們把這個活動設計為韻律活動,也就是讓孩子要去干什么�。吭O計動作,邊唱邊表演,對,這樣一個活動想象一下,假如孩子有了這些經驗以后,他們會不會來想動作呢?
所以這整個活動的設計我們基本以開放式的形式讓孩子去自己設計動作,比如說奔到院子里面抓只大公雞,孩子會不會抓?用什么代替大公雞?教室里面的道具,基本只有什么�。恳巫�,對,孩子奔過去把這只椅子拎起來就變成一只大公雞,或者我扮演大公雞,你扮演殺公雞的人,孩子們排成四排,一排做大公雞,一排做殺雞的人,一排做大公雞,一排做殺雞的人,也可以這樣來設計。所以相對來說吃公雞、吃蛋糕這樣的動作孩子都會了,那么坐在小火車上的動作可以怎么樣��?又是用小椅子來代替,把椅子翻過來,拉著椅子背。
“……你看山谷那邊開來小火車,有位小客人要來到咱們家,我們歡迎歡迎,大家歡迎歡迎歡迎,大家歡迎歡迎歡迎,大家歡迎他”。
基本動作定好了,奔到院子里去了,抓大公雞了,商量他和誰睡在一起了這些動作都可以通過孩子自主的什么�。刻剿鞅憩F,然后老師來汲取幾個動作把它配合在里面,所以這樣的一個活動的設計,你看小班、中班、大班都關于什么啊?歡迎客人,對,這么一個主題,所以你選擇的內容也好,你要根據你對兒童的理解,對不同年齡特點的一個把握,在選材也好,活動內容的設計也好,就可以體現出教師的一個什么��?綜合的素養。第二怎么樣關注參與重在興趣, 這首先我覺得教師我們要以極大的熱忱來關心不同幼兒發展的一個需要,采用不同要求和指導方式,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孩子,或者是暗示給孩子,造成了孩子好像懂這么一個假象,所以我們在幼兒操作的時候,暫時沒有發現什么,教師不必著急失望,更不能讓人替代,要給幼兒提供充裕的時間,讓他們試一試,想一想,問一問,然后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去點撥然后輔助他們成功,讓他感到自己也能行這么一個增強自信,有興趣參加活動這么一個熱忱。第三,我們的音樂活動一定要自由開放,創造表現,教師應該創設條件讓幼兒在操作當中更多的采用那種自言自語也好,小組討論也好,和相近水平的同伴去商量,去討論,然后讓他們碰撞出一些火花,而且伴隨進行操作,讓孩子調動更多的各種感官去參與活動,使每個孩子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整體的發展和提高,使他們的一些潛能能夠默化成,形成一種創造性的狀態,并把這種狀態放射到整個生活活動當中去,今天我們說的就是整體地把握我們幼兒園音樂活動的一個目標和實施的要點,給老師們做這么一個概述,謝謝大家。
【主題音樂ppt課件:幼兒園音樂活動的選材與目標設定(有文字稿)】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