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二幼兒園鎮江路校區是鼓樓區首家小學校舍改幼兒園的試點,從規劃設計到交付使用,前后將近兩年,改造工程歷經波折�,F將有關經驗整理如下,與大家分享。
一、設計環節:嚴守標準
幼兒園與小學在性質、功能等方面均存在不同,需求不一樣,把小學校舍改建成幼兒園,必須依據幼兒園相關規定和標準,如《幼兒園工作規程》《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范》等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遇到以下突出問題:
1.教室擴建。小學的教室主要用于集體教學,面積相對較小;而幼兒園的教室分為活動室、睡房、洗手間等多個區域,面積需求較大。因此我們在保證建筑結構安全的情況下,打通就近的兩個教室,一間作為幼兒活動室,另一間分割出寢室和洗手間。
2.樓梯重建。小學改建幼兒園,重建樓梯幾乎是必然的,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大,樓梯臺階踏步高度超過15cm,不符合幼兒園建筑設計標準。此外,臺階前沿需做防滑處理,扶手高度設計兼顧幼兒和成人,這樣才能確保幼兒上下樓梯的安全。
3.廚房改建。原鎮江路小學沒有廚房,經過研究,我們決定選取教學樓東南角的房間作為幼兒園廚房。但原有的兩間房(一間約54?O,一間約35?O)不能滿足廚房的基本功能需求。在相關單位的多方協助下,我們將房間北側擴至二樓走廊外沿,合理布局,并加裝了食品電梯。
4.禮堂改造。原小學報告廳呈六角形,北面的小間仍可作為音控室使用,但幼兒園禮堂需要較大面積舞臺,東面多面窗戶為室內主要的采光來源,不宜設置舞臺,而禮堂兩個入口均靠近西側,沒有足夠面積打造舞臺。因此我們將南面的入口向東側移動,以西南側墻面為中心搭建了一個梯形的舞臺。
5.消防改造。消防改造應該在教學樓抗震加固后就著手進行,但我們因為經驗不足,在室內裝修后才開始進行,影響了教學樓內部的美觀,也增加了開支。如果提早進行消防改造,就可將消防箱設計在墻內,可以確保既安全又美觀。如果無法兼顧安全和美觀,應以安全為重。
6.改造尖角。為了避免年幼的孩子碰撞到尖角引發意外傷害,幼兒園各處都要避免尖角。我們及時向裝修單位提出了相關的要求,讓他們在建設窗臺、戶外臺階時,把所有可能出現尖角的地方都磨圓。無法磨圓的尖角,貼防撞軟條確保安全。
7.打造特色區域。為了滿足孩子們各種興趣和需要,我們設計了許多特色的區角,比如在一樓大廳處,我們設計了一個公共閱讀區,營造一個溫馨柔和的閱讀環境,配上大量的
繪本,讓孩子和家長能在路過時停留片刻,翻閱
繪本。
二、施工環節:協調溝通
1.建立溝通機制。在施工中,由于參與的工程隊眾多,事務龐雜,頭緒紛繁,因此必須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一旦發現了問題,就要盡快反映并督促落實。每周一次的工程例會是集中反映問題、解決問題最好的時機。例如,我們為了節約,大部分的窗戶都沒有更換,可經過抗震加固工程后,窗框和窗扇出現了部分變形,窗戶出現關不上或打不開。發現這一問題后,我們在工程例會上提出,并多方商討出了整改方案。
2.學習有關知識。作為教師,我們對建筑工程一竅不通,但是為了做好校舍改造工作,我們積極學習相關知識,例如弱電何時進場,洗手間防水應該怎樣測試,幼兒園樓梯扶手、欄桿的要求有哪些,等等。對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抓住問題的核心,與施工方交涉。
3.注重資料的搜集和整理。資料的搜集非常重要。需要搜集的是:(1)各項工程的設計圖紙,包括原始設計和更改設計圖紙;(2)施工過程中的照片、每周例會的記錄、某一項問題的文字材料以及反饋信息。(3)工程進展各環節相關負責人的電話和相關信息,便于及時溝通和交流。
4.爭取社區支持。我園在建設過程中,周邊的百姓對工程不了解,在建圍墻的時候,擔心我們會擴張,數次推倒圍墻,影響了工程的進度。我們向社區領導闡明學校的性質、施工的規范以及具體設計,由社區出面給住戶解釋。同時,我們在施工地點貼出“告居民書”,公示施工方法、施工工藝、施工時間,對給居民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我們還約定時間,在社區會議室接受周邊百姓的咨詢。在社區的支持下,工期按時完成。
移交、開工前
開工
主體封頂
交付
【小學校舍改建幼兒園工程】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教師角色的扮演
• 很抱歉,此文章已刪除
• 共享幼兒園高效課堂的魅力
• 幼兒園閱讀教學案例解析
• 幼兒園區域創設五步曲
• 農村幼兒園開放式教育之思考
• 創建互動式的幼兒園環境
• 幼兒園教師工作的起點
• 關于優化幼兒園檔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 對幼兒園管理的思考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探討
• 在幼兒園打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