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幼兒園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一生的可持續發展起了深遠的影響。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頒布,新一輪課程改革在全國普遍開展起來。綱要中明確要求:“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綱要遵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強調幼兒的主動學習,注重改革教學的方式,希望教師不要把關注點過度集中在具體知識或技能的教學上,不要僅僅以固定的知識點為目標來設計教學活動;而是著力組織適合幼兒的活動,創造適宜的教育環境,從幼兒的生活實際中去發現教學開展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德智體等全面素質的各項活動,來對幼兒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而課堂教學改革又是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教學改革中意義突出。
張宗麟先生認為:“幼兒園課程,從廣義上來說,就是兒童在幼兒園的一切活動”。陳鶴琴先生也強調,幼兒園課程應該給予兒童充分的經驗,應該以兒童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為中心。可見,當今幼兒園學前教育改革的趨勢是關懷幼兒的生命成長,尊重幼兒的體驗和理解,張揚幼兒的個性及主體性,提倡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幼兒,使幼兒學會生存、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課堂教學方法、形式及內容上具有整合能力,必須從更高的層次以生命的高度洞察幼兒的活動,用動態發展的觀念重新審視幼兒園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活動的組織應變能力,力求每位幼兒主動、充分、協調且富有個性化的發展,讓幼兒園課堂教學活動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與靈性。
2.幼兒園課堂教學現狀
幼兒園教育的對象一般都是3-6歲的學齡前幼兒,由于年齡較小,在自制力、注意力等方面的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因此,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影響著幼兒園課堂教學的質量及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一方面它制約并影響著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選擇,另一方面也指明了幼兒的發展方向和幼兒教育所要追求的結果。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我國幼兒園課堂教學目標設置有失合理,普遍存在兩級趨向現象。一部分幼兒園表現在設置目標過高,給幼兒造成心理壓力,同時也抑制了其活潑的天性;還有一部分幼兒園目標設置過低,幼兒園里在純粹就是在生活上照顧,學習上的引導十分欠缺,尤其是小班。
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制定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決定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思維發展方向。雖然學前教育和中小學教育同屬基礎教育,但幼兒園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和國家統編教材。因此,市面上各種版本的幼兒園教材或教學參用書紛繁蕪雜,層出不窮。其中,還包括引進的瑞吉歐方案教學、蒙臺梭利教學等等。幼兒園教材選擇的無序性、不科學性直接影響了幼兒發展的前途。很多幼兒園在選擇教材上存在崇洋媚外或者標新立異的極端思想,沒有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處處趕潮流、爭“先進”;甚者,出現了幼兒教師因為教材的選擇而駕馭不了課堂教學內容的怪現象。
教學方法是教學內容得以落實、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途徑。在幼兒園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死板等現象。幼兒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能有效地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沉悶,教師對課堂的臨場發揮能力欠缺,駕馭課堂的能力較低。
另外,幼兒教師教學實施對象是一個家庭的“小祖宗”、“小皇帝”、“掌上明珠”,心理負荷和社會壓力相對比較大,同時,幼兒園教師地位的尷尬,難受重視,這一層面也嚴重影響了幼兒教師工作的態度和熱情。
3.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思考
影響幼兒園課堂教學質量主要有三個因素,即前文提及的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要徹底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質量,必須從以下三個因素著手:
3.1優化課堂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合理,且應該與幼兒的發展階段相適應。只有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才能真正發揮出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學目標的知識授予邏輯與幼兒心理發展現狀要保持一致,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激發、培養、提高,再到豐富,必須符合客觀的認知規律。如果目標的設定與幼兒的發展相沖突,即使課程內容再豐富,也是枉然徒勞的。比如:在小班初期,幼兒可能連1到10數字都認不全。如果在這個階段制定的課堂教學目標是讓幼兒學會1到10的算術運算,這明顯是不合理的,不符合認知邏輯。一般來說,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時,應把握適度規律,遵守“跳一跳,摘得著”原則,在引導傳授的同時也給孩子自主思考、拓展的空間。
3.2選擇適合的教材。
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實際上就是教材的選擇。教材體現著幼兒園的教學選擇與思考。要高效的實施幼兒園的教學課程,園長和教師就必須能夠在各種各樣的參考資料和教材版本做出正確的選擇,不能盲目追求所謂的新教材、理論層面高的教材。在需要的時候,能夠通過增刪、混編等方式,使課程更加適合自身幼兒園的現狀。教材是課程實施的根基。選擇教材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要充分了解教材的理論依據、結構安排以及課程理念;其次要認清自己幼兒園的環境背景、教育資源以及辦學理念是否與所選擇教材吻合;最后,還要估量自身幼兒園教師的能力水平是否能游刃有余的駕馭教材內容。
3.3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隨著課改的日益推進和課堂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教育實踐工作取得了比較好和比較大的效果。尤其是在幼兒園課堂中,出現了許多較為新穎的發現式教學法、體驗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課堂教學方法不分好壞,只有適宜與不適宜。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幼兒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綜合貫通多種教學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教學方法沒有必要照抄照搬,幼兒教師在考量幼兒的相關因素之后,可以酌情根據自身的情況,打造出具有自我特色的一套教學方法。
4.結語
俗話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課堂教學是一個有機整體,方方面面環環相扣。要想有效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質量,必須在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幼兒是祖國的未來,處于啟蒙階段的教育至關重要。作為幼兒教師,要不斷充實和提升自我,拋棄地位觀念,努力打造出一個富有活力和效果的課堂,為祖國的未來輸送更多的人才。
【關于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思考】相關文章:
• 軍隊幼兒園家長資源巧挖掘
• 幼兒園飼養活動的有效開展
• 幼兒園美術創意活動的探討
• 探索幼兒教師威信的樹立
• 幼兒園教具使用的有效性分析
• 幼兒園泥工教學之我見
• 渭南市幼兒園財務管理現狀研究
• 設計幼兒園親子活動的依據和方法
• 幼兒學前教育行為習慣研究
• 對幼兒園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 淺談幼兒園游戲課程的基本理論
• 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自主性現狀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