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蒲公英旅行記》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運用肢體動作模仿表現種子的傳播,初步了解植物種子不同的傳播途徑,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蒲公英旅行記》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植物種子不同的傳播途徑。
2、運用肢體動作模仿表現種子的傳播。
3、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收集各種種子實物或圖片。
2、教師事先了解一些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
3、故事:《蒲公英旅行記》。
4、課件:《喜歡旅行的種子》 、電視機等。
5、扇子、鼓。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故事《蒲公英旅行記》, 激起幼兒對種子的傳播探索的興趣。
教師提問,幼兒交流討論。
1、故事里講到了誰? (蒲公英)
2、它們用什么好辦法讓自己旅行?(利用風來讓自己旅行)
3、你還知道其他種子是怎樣旅行的嗎?
二、感知探索
1、幼兒欣賞課件《喜歡旅行的種子》,一起看看自然界中的植物是用什么方式把種子傳播出去的呢?
l 蒲公英是靠風來讓自己旅行的。 (風的傳播)
l 蒼耳等植物會粘在動物的身上,被傳送到其他地方去。(動物的傳播)
l 豆莢等植物是太陽曬了,自己一個人炸開來的,彈出去旅行。(自然的傳播)
l 有的是靠水來傳播的,我們叫它水力傳播,如:睡蓮,椰子。(水的傳播)
2、幼兒利用實物,了解種子傳播方式。
l 幼兒手拿蒲公英,用嘴吹動蒲公英的種子,親自感受風力的傳播。
l 蒼耳的橢圓形種子中,有尖尖的刺。可以沾附在動物的身體上,到處去旅行。
l 教師取出一顆豆莢種子,演示。
如果材料充足可以每位幼兒發一個,讓他們動手親自試一試。
三、游戲表現
幼兒以肢體動作表現傳播的方式:
---女孩當花,手舉高,手掌張開,并攏手腕做開花狀;男孩張開雙臂拍動當蜜蜂。游戲進行時,全體幼兒唱小蜜蜂歌,當花的幼兒蹲下,手隨音樂擺動,當蜜蜂的幼兒拍動翅膀,穿梭于花叢間,每一段歌詞停頓處做在花中吸蜜狀。
---蒲公英的重在像降落傘一樣,隨風飛來飛去,風強就飛得高、飛得遠。請幼兒扮演蒲公英,教師拿扇子扇風,被扇到的幼兒假裝自己離開蒲公英開始漂移,教師用鼓聲代表風勢的強弱,讓幼兒隨節奏、風向做移動,最后雙臂張開,安全降落。
附:故事《蒲公英》
頂棉筐的小姑娘媽媽送我們每人一把白色的小絨傘。她說:"孩子們,飛吧,在風婆婆的幫助下,飛到遙遠的地方,飛向四面八方,記住,凡是有泥土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鄉……"于是,我們飛呀飛,飛過小河,越過山岡,在藍天下飛了好久。我們就各自落地生根長大,終于有一天,一個個也像趕集一樣,頂起了雪白的棉筐。
只聽,路邊的孩子們喊道:"看,多美的蒲公英啊!"他們吹呀吹呀,于是,我們又像當年媽媽送我們一樣,將我們的孩子送向四面八方。
小百科: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后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幼兒園小班教案《蒲公英旅行記》含反思】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小班教案《會變魔術的水》
下一篇:幼兒園小班教案《洗洗鵪鶉蛋》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