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管理跟其他組織的管理一樣,具有有形性與無形性的兩面性,即有形管理與無形管理。有形的管理是看得見的、高控的過程,對于教師來說是被動的、消極的;無形的管理則是隱形的,表面上看沒有管,實際上是把教師置于主人翁地位,讓他們自己知道該做什么、怎么做,這種管理對于教師來說則是主動的、積極的。筆者基于對北京市某知名幼兒園管理方面的長期觀察、訪談、調研,對其無形管理方面的策略進行了梳理。
一、聚人心,理念先行
一所幼兒園該走向何方?靠的是科學的理念。筆者所調研的幼兒園是一所有著60年辦園歷史的老園,新老交替,傳承發展�?康木褪且环N理念支撐: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強調的是一種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學習、嘗試、再學習、再嘗試。在這種理念指引下分析現狀,發現教師“教”的痕跡很嚴重�!叭绾无D變觀念,真正把活動還給孩子?”這是該幼兒園碰到的難題,于是他們專業書籍中吸取營養,組織全園教職工認真解讀《活動中的幼兒》一書,讓老師們樹立“讓孩子成為有智慧的問題解決者”“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和孩子一起玩起來”等理念。每期開展討論:你是怎樣讓孩子成為有智慧的問題解決者?你是怎樣和孩子一起玩起來的?其間碰到了哪些困難、打算怎樣去解決?這樣周而復始地圍繞問題去思考、研究,逐漸讓教師轉變視角,讓這些理念成為老師真正的教育理想,指引老師用智慧去關注孩子的“學”。
二、用對人,建好團隊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會走得遠。管理團隊指引著理念層面,好的理念才能有好的實踐。該幼兒園的管理遵循“發現苗子、壓好擔子、觀察等待、思想引領、成熟再用”的原則。除此之外,幼兒園內部采取每年一次競聘上崗的機制,極大地調動成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樹榜樣,走在前面
管理者的思想行為直接影響教師及幼兒園的發展。該園的管理者樹立了榜?櫻?凡事走在前面。
1.學習走在前面
管理者的專業程度決定了團隊的專業程度。當一所幼兒園的管理者已經把學習當成了一種生活方式,老師們自然也會愛上學習。在調研中,我發現該園老師受到管理團隊的影響,理論功底扎實,能說、能做、能干,在大家協同努力之下出版了《在環境中主動學習》《和孩子一起玩起來》等專著。在一日活動中,我時常能聽到“這個活動區為什么孩子不喜歡玩”“對于沙區玩具的材料你還有什么建議”“你選這些材料的理由是什么”“我還有幾個問題想問問”這樣的專業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成效在孩子的發展中得以彰顯,這里的孩子在活動中能大膽提問、主動交流、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樂于想象,學習品質在孩子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2.制度執行在前面
該園凡是要求老師做到的,管理者一定首先做到。如,幼兒園經過商討建立著裝制度,其中一條是入園穿園服,否則捐禮儀基金10元。一次開會時,園里一位副園長疏忽了這項制度,會后,她主動捐上禮儀金10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3.站在教學第一線
劉占蘭曾說過:答案在現場。作為管理者要深入幼兒園工作一線,走進教室,走進教師,走進孩子,去看他們干了什么,干得怎樣,哪些地方需要調整;去聽他們說了什么,關心什么,可以提供哪些適宜的幫助等。小班活動時,園長看見一個娃娃家的材料固定不利于操作擺弄,于是給老師提出建議:小班孩子愛模仿,愛擺弄,所以在娃娃家可投放一些容易移動、易于模仿的材料,這樣孩子才能玩起來。這樣的建議讓老師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高效又實用。
四、善放權,潛心支持
管理團隊,管理者要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主動性,善于放權,讓教師成為幼兒園的主人。
1.給予做主的機會
該園凡是用于孩子身上的東西就放手讓老師拿主意。如購置玩具時,園長會帶上教研組長、班主任去挑選,園長宏觀把控、聽取意見,每個班級可以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選擇不同的玩具。因為這一環節的設置,教師會靜下心來關注幼兒活動,觀察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教師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也能讓教師體驗到當家作主的快樂,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2.賦予決策的權利
幼兒園的重大事件都會聽取老師的建議,讓老師發表觀點,參與決策。如,幼兒園績效工資怎么發放?對于這樣關乎教師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管理者向教師發放了征求意見稿。在整理征求意見稿的過程中,管理層發現有部分老師提出了平均發放的建議。對于這個提議,管理者組織教師討論,這樣做的結果是什么?利弊各多少?最后形成共識:按績分配。
3.搭建成長的平臺
專業的老師才能帶出智慧的孩子。該園在教師專業發展上,加大資金投入,采取分層培訓,分層指導、分層加壓的策略,希望讓每個老師都有發展。對于新教師,通過選模范,辦講座,組織觀看優秀教師的錄像,交流師德師風建設的經驗等方式,對照《幼兒教師行為規范》的要求,注重師德培養。對于青年教師,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名園實踐、園際交流、教研活動、集體培訓等方式,力爭培養學習型教師。對于骨干教師,實施名師工程,努力培養一支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勇于改革、樂于奉獻的骨干教師隊伍。
4.傳遞貼心的關懷
該園的管理者會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老師的需要,關注教師的情緒,記住老師說過的話,兌現每一次承諾,讓老師在幼兒園找到歸宿感。正如他們對教師與幼兒園關系的理解:把老師當成親人一樣貼心關懷,教師也會把幼兒園當成家用心經營。教師有了歸宿感才可能喜歡幼兒園,喜歡這份工作,喜歡工作中的每個孩子,把教育真正當成事業。
五、巧評價,提升質量
評價是幼兒園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策略。評價的目的不是比高低、評優劣,而是一種導向、激勵、反饋,以利于更好地促進幼兒園質量的提升。
1.變評比為互評
評比指向結果,是靜態的;互評指向過程,是動態的。該園常常把互評方式運用于日常管理中。如活動區創設,管理者每學期會組織3~4次觀摩,即觀看其他班級老師在活動區中的活動情況,做好觀察記錄,研討分享好的做法,對不適宜的方式提出建議。在此基礎上,班級老師根據其他老師的建議,再次嘗試、實踐,創設適合幼兒發展的活動區。
2.變檢查為分享
該園很少通過檢查來管理日常工作,多采用分享的方式激勵教師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如管理者會認真品讀教師的每一份心得體會,發現好的文章、好的做法會在教研會或幼兒園公示欄中分享。通過這種形式,讓教師了解管理者在用心對待他們的工作,好的經驗也給其他人以啟發。
3.變園評為他評
園里記錄下老師保教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給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依據。每一年幼兒園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面向家長開展“我心中的好教師”評價活動,家長會用對話的方式征求孩子的建議。同時,幼兒園會把問卷調查的內容向教師公開,教師知道怎樣的老師才是家長和孩子心中的好老師,高標準要求自己,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細、更實、更有效。
�。ㄗ髡邌挝唬褐貞c市開州區漢豐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的管理藝術:大象無形】相關文章:
• 新入職幼兒園教師上崗模式探索
• 幼兒園意外事故的防范管理
• 將“愛的教育”根植于幼兒園
• 幼兒園讀能力培養策略
• 瑞士幼兒園一瞥
• 讓幼兒園數學教學生活化
• 淺談幼兒園兒歌教學
• 建立和諧的教師隊伍,提高幼兒園管理水平
• 論我國農村幼兒園的教育現狀
• 加強幼兒園后勤管理的思考
• 勝任力視閾下幼兒教師論文
•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