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何苗(1991-),女,四川宜賓人,碩士研究生,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學專業,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學。 摘要:幼兒教育是愛的教育,真心、無私地去關愛每個幼兒,是幼兒教師的師德要求;讓每一個幼兒學會愛,更是幼教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標。本文論述了愛的教育的深刻內涵和實施的必要性,特別著眼于剖析幼兒園教師應該如何將愛的教育根植于幼兒園的系列措施,希望此文對一線幼兒教師具有借鑒作意義。
關鍵詞:幼兒園;愛的教育;策略
一、“愛的教育”的來源及其內涵
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創作出一部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愛的教育》,其被認為是世界文學史上經久不衰的名著。我國夏?D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曾說:“教育之間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要清楚地定義“愛的教育”,我們必須首先弄清楚何為“愛”。“愛”就是指因對人或對事有深摯的感情而對其加以保護的行為。愛并非自然生成,而是后天可以培養和習得的。“關注人的價值,逐步升華人們對某人或某物的愛,把其塑造成一個懂得愛的人的教育”,此乃“愛的教育”的內涵。
二、幼兒園根植“愛的教育”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我國獨生子女的數量與日俱增,年青一代的教育觀念也在不斷變化,這一變化對于下一代祖國花朵的培養來說是雙刃劍。大部分幼兒習慣了接受愛,而不懂得主動給予他人關愛。而在當今成人的世界里,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朱羅密布,各行各業不乏你爭我斗的現象。長此以往,會造成人際關系不和諧的混亂局面。從小用愛的教育對幼兒進行熏陶,會讓其耳濡目染,漸漸地培養起他們的愛心,有利于幼兒之間建立起相互關心愛護的和諧局面。愛是人類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是人們永恒的主旋律,愛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所以愛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正如頗受老百姓喜愛而廣為流傳的《愛的奉獻》這首歌曲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氣候變化、臭氧層破壞、森林破壞與生物多樣性減少、大氣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國際水域與海洋污染、有毒化學品污染和有害廢物越境轉移等,一系列環境問題無一不是由于人類造成的。人類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的隨意發揮主觀能動性改造大自然,違背自然規律,妄想著要征服大自然,已經嚴重的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反過來,這一系列的災害重重的懲罰了人類,造成了無限的惡性循環。不同的人會從不同的角度來詮釋“愛的教育”,會形成各自不同的觀點,但有一點我們是都肯定的,教育智慧是愛的智慧,是閃耀著真善美光彩的智慧。通過愛的教育,讓幼兒從小能夠用善良的心與他人相處,在與他人的互動中,體會到付出愛、給與愛和收獲愛,真正的感受到快樂和幸福,愛的教育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三、在園如何有效推行“愛的教育”
(一)教師樹立愛的教育觀
首先,教師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愛的教育觀,用心密切關注每位幼兒的健康成長。眾所周知,人有長短不一的手指頭,他們各施其職,各有所長,教師應該用智慧的雙眼去發現每位幼兒的優勢,及時給予幼兒肯定的評價,讓教師的關愛像魚塘一樣,讓幼兒在愛的魚塘里如魚得水的發揮自身的特長,無論幼兒的學習情況和課堂表現如何,教師都應當給予每一位幼兒應有的尊重和關愛,不斷地關愛孩子,有利于其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其次,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對于幼兒愛的教育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方式方法。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注重變化多樣的教育技巧,在充分尊重幼兒自主性、主動性的基礎上促進幼兒個體特性的培養,在用慧眼洞悉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實現幼兒質的飛躍式發展。教師把愛的精神實質滲透到幼兒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中,把愛的教育的本質展現的淋漓盡致,播撒愛的種子種植于孩子心間,以自己的愛心啟發幼兒的愛心,讓孩子時時刻刻感受到愛的氛圍,最終塑造一個懂得愛、善于給予他人愛的靈魂。教師利用自己角色的榜樣性,用眼神、語言、動作和行為向幼兒展現人性的真善美。每天早晨的廣播播送校園好人好事和名人兒時軼事,啟迪幼兒,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二)營造一個良好的愛的教育環境
營造一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充滿愛的校園氛圍,有利于潛移默化地促進幼兒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有利于開啟幼兒對美好生活充滿向往之情的模式,還有利于引發幼兒對愛的期盼。幼兒教師需要用心創設一個愛的教育氛圍,例如:小座椅板凳閱讀角可以遍布整個幼兒園,便于孩子們在學習中愉快的交流,給他們營造一種溫馨的氛圍;教師們做好表率作用,在早上和下午放學的時候輪流堅持微笑著站在校園門口迎接和送別孩子,并且積極倡導幼兒小朋友間相互問好,為幼兒創設一個愛的、甜蜜的心理環境。每個班級內部由教師同幼兒一起布置班級內部的愛心墻,有利于培養孩子表達愛意的習慣。教師與幼兒一對一傳遞愛意,每個老師有一個專門的“蜜語小信箱”,幼兒可以把自己對老師的愛說出來,當然也可以給老師提意見,也可以把自己的小小心愿說出來,讓老師心領神會,助其一臂之力。讓愛的種子在幼兒心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整個教育環節無一不圍繞愛、體現愛。
(三)選用適當的愛的教育策略
首先,開展愛的主題教育活動。例如:向幼兒介紹我國的航天科技發展成果,激發幼兒民族自豪感和從小對于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結合新聞故事,向幼兒宣傳遵紀守法的重要性,能極大提升教育的效果;每個班集體都有屬于自己的種植基地,教師引導小朋友們認識各種蔬菜的名稱、特征,積累生活小常識。
其次,教師就要利用美術課、
音樂課、
舞蹈課等學習機會去發現孩子的特長,或者鼓勵孩子進行小發明、小創造,對于幼兒取得的每一次進步都給予大力表揚,讓幼兒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喚起幼兒的學習熱情,最終接近自己的目標。
(四)升華幼兒心中的愛
首先,培養他們主動關心園內小伙伴的意識和行動。在幼兒園班集體內部開展“幫幫扶扶”的活動,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幫助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在幼兒園內開展“小老師”的活動,即大班的孩子給小班的孩子講故事、帶隊上廁所等,讓他們學會表達愛。當孩子過生日時,我們鼓勵班級的小朋友自己動手,給小壽星一個驚喜的禮物,形式不限。通過這個活動使他們明白:分享是友好和諧的最佳體現。
其次,逐步養成主動關愛家庭成員的習慣。例如,在過婦女節的時候和媽媽一起做卡片,中秋節的時候和家人一起吃月餅,爺爺奶奶過生日的時候,自己動手給爺爺奶奶畫一幅畫,過端午節的時候傾聽節日的來歷,并且和家人一起動手包粽子等。
在次,讓遠方的友人們也能夠感受到自己的愛意。例如,為貧困災區的孩子進行捐款活動,拿出爸爸媽媽給的零錢,獻上了自己的一份愛心。讓孩子們學會付出,學會感恩,讓他們學會愛同伴、愛長輩和愛老師,知道通過自己主動地關愛別人,能收獲快樂這個道理。
總之,構建愛的教育,發展愛的教育,用愛的陽光催綻愛的花蕾。讓愛的教育的交響曲唱響整個幼兒園。讓幼兒體驗愛、感受愛、付出愛、收獲更大的愛,讓愛遍布幼兒的整個成長軌跡。(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陳玉錄.對學生實施“愛的教育”[J].青海教育,2005.
[2]王淑梅.愛的教育[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6.
[3]朱正平.熊志慶.缺失與彌補:論青少年愛的教育[J].黑龍江史志,2008.
[4]杜平凡.涂永勝.播撒愛的火種,體驗愛的快樂[J].當代學前教育,2011.
[5]劉雪.愛,教育的根本――對幼兒園實施“愛的教育”的幾點思考[J].好家長,2014.
[6]徐資.愛的教育[J].赤字,2015.
[7]諸取芳.讓幼兒學會如何去愛[J].新課程研究,2015.
【將“愛的教育”根植于幼兒園】相關文章:
•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創設與指導
• 幼兒園,早到晚接沒委屈
• 鄉土資源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運用
• 家門口的幼兒園
• 我是一名鄉村幼兒園教師
• 男性幼兒教師英語培養探討
• 公辦幼兒園教師課程實施現狀探究
• 原始彩陶欣賞活動在幼兒園
• 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的組織策略
• 幼兒園舞蹈教學研究與探討
• 談幼兒教育中的幼兒安全教育策略
• 如何當好幼兒園的“伐木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