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協調社會發展的要求與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為幼兒創造出既符合教育目的的要求,又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幼兒園生活,是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挑戰。因此《綱要》中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其目的在于:創造與幼兒年齡特點相適應的幼兒園生活,保障幼兒游戲的權利和童年的生活快樂。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展,使幼兒在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中獲得身心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
因此我們幼兒園嚴格要求每位老師下午必須開展區域游戲(角色游戲),但是游戲環境及活動質量的好壞,老師的教育理念、教育行為是具體影響區域游戲質量和成效以及幼兒發展水平的關鍵。由于自己參加了全國性質的游戲研討,使自己在游戲里面汲取了很多幼教專家學者的先進教育理念,所以回來以后自己也在下午的區域游戲中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以下是我在開展區域活動中的探索與思考。
1.根據教室空間、幼兒人數,劃分區域
我們班有40個孩子,設置了5個大區域:生活區(銀行、醫院、快餐店、書店、小吃店和超市等);表演游戲區和建構區等;益智區--棋牌類、拼圖、數字、七巧板等;美工區――畫畫、剪紙、撕紙、圖形拼帖、泥工等;科學區--放大鏡、萬花筒,展覽區(展示每個主題孩子們搜集的東西)。每個區域活動人數控制在2-8人之內,由于受空間條件的影響,我們不能有固定的區域。因此我們班每個區域的活動材料都是在筐子里或者鞋盒里重疊放在一個地方,到游戲的時候根據開展的區域需要讓幼兒自己取材,自己布置區域。
2.根據各活動特點,設置區域
我考慮到:各項活動材料本身特點的不同,其本質因素會影響活動的效果。因此,我把流動量較大的區域與相對安靜的區域分離得遠一些或者不在同一個下午開放。如"建構區",應該設置成完全開放型,便于幼兒搭建活動。因此此活動開展時寢室內基本上不在安排流動量大的游戲,與建構區相臨的是閱覽區或者益智區。這樣,建構區的孩子可以大膽的想象和發明創造。在設置區域時,考慮到了有些材料是需要和同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因此在下午的游戲中我不一定每次所有的區域都開放,而是根據操作材料和幼兒參與興趣來決定。如:"建構區"、"益智區"、"科學區""美工區""展覽區"在一個下午同時開放;而"生活區"的"銀行"、"醫院"、"快餐店"、"書店"、"小吃店"和"超市"和"表演游戲區"在一個下午同時開放,也有的時候根據需要混合開放,這樣的區域開放不單考慮到了孩子在相互操作時容易溝通,又考慮不能影響其他小朋友的活動、更考慮了孩子的參與興趣。如:在"超市"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的角色需求喜好購買了玩具、文具等物品后,會來到"美工區"或者"展覽區"進行活動,這樣的混合開放不單滿足了孩子的興趣,也能使區域游戲有序的開展。并且這樣老師不把目光盯在"角色游戲"這個位置上,因為"角色游戲"不是唯一,同時為了保證孩子更加有序地進行區域活動,我還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利用懸掛在空中或窗臺等地方做了與材料相匹配的標志,因為它是區域游戲有序、順利進行的保證。
3.圍繞幼兒興趣,調整材料
在設置這些區域之前,我先了解了本班幼兒的興趣需要,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創設區域、投放材料,但是在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幼兒活動一段時間后,興趣就減弱或轉移了,這就要求老師要及時地調整,增加一些材料。如:表演區開始的時候只有頭飾,隨著幼兒興趣的減弱和轉移,我從家里帶來了色彩鮮艷的布和化妝品,使孩子們重新對表演區有了興趣。又如孩子對泥工活動興趣降低,被其他活動吸引,我們就把橡皮泥放在玩具柜,過一段時間幼兒想玩了就自己會拿取。根據幼兒活動進展情況及興趣點的生成,我還引導幼兒自己收集活動所需要的材料,以此豐富區域活動的材料。如:在開始的時候我們班開展的只有快餐店,而快餐店我為幼兒準備材料比較少,于是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就失去了興趣。有的孩子們說"老師我們開個飯店吧,就是賣什么的都有的飯店"。于是,我就鼓勵幼兒自己在家中尋找一些東西來投放。孩子們就帶來了很多一次餐具、不用的玩具水壺等等。我們班"小吃店"的開業為孩子們更有興趣的參與游戲和展示自己提供了一個平臺。
4.圍繞主題活動,增加材料
區域活動并不是獨立的教育活動,它是幼兒園整體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我將區域活動的設置與我班的《多元智能課程》中的主題教學進行了有機的結合。例如《春來了》這一主題活動,我創設了"鮮花盛開的春天"和"我眼中的春天"主題墻飾,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不但布置了自己的教室,還進一步增加了小主人公意識。 在進行《健康小寶寶》這一主題活動時,家長與孩子以及搜集食物圖片,并且一起制作火腿腸、方便面、餃子、包子等事物投放在"超市"和"小吃店"中。在角色游戲時我要求"廚師"還要根據客人的需求運用五大類食物配制營養均衡的營養餐。這樣孩子們不但運用了學過的知識并且還能在游戲中得以實踐。
而以上這些能力的提高與否將直接關系到游戲的質量以及幼兒在游戲中的發展。進行區域游戲是最適宜于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我將在以后的實踐中積極將理念轉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的引導,促使幼兒更深入的進入游戲,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淺探幼兒園游戲的創設】相關文章:
• 淺析幼兒園繪畫教學
• 幼兒園班主任管理工作芻探
• 試論幼兒園音樂教育中音樂才能的培養
•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現狀
• 幼兒教育中師愛的教育實踐
• 淺談幼兒園教學如何做好“挫折教育”
• 讓孩子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 幼兒園數學教學方法探析
• 如何指導幼兒園區域活動
• 如何實施幼兒園美術課堂教學生活化
• 課程游戲化在中班幼兒園活動的滲透
• 制定幼兒園教育質量國家標準的基本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