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是孩子的啟蒙教育,幼兒時期是最佳的教育時期,我國從古至今都很重視學前教育。顏之推說:“固須早教,勿失機也。”我國新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對我國學前教育未來10年的發展作出了規劃。當今的幼兒園不再是簡單看護孩子的場所,而是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與習慣,發展孩子智力與潛能的教育機構。但是,由于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幼兒園仍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結合實際情況提高孩子學前的綜合素質,是幼兒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大挑戰。
一、社會調查
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高素質人才需要教育,幼兒教育是國民基礎教育的基礎。近年來,我國的幼兒教育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投入也不斷加大,幼兒教育呈現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趨勢。但是由于地域經濟的差距,部分地區教育的投入遠遠達不到標準,師資力量薄弱,硬件設施滯后,教育理念落后,這些直接影響了幼兒園學前教育的質量。現在幼兒大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視,對幼兒園的學前教育很不滿意,更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我從事幼兒園學前教育多年,對于學前教育了解一些,最近又對我們地區的學前教育進行了一些調查。調查采用訪問、對話、問卷等方式進行的,隨機抽樣調查了100位在校幼兒的家長,在幼兒園學前教育班隨機調查了100名5―6周歲的兒童,發現了一些幼兒園學前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幼兒園學前教育的現狀
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幼兒園教育存在著封閉性、限制性、滯后性等弊病,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育趨于“小學化”。雖然學前教育是到小學的一個過渡過程,需要學習一些小學內容,但是現在很多幼兒園的大班就直接使用小學的一年級教材,教學內容基本以學拼音、做數學題為主,而且布置家庭作業,讓幼兒進入到小學的學習環境,影響了孩子健康發展。
2.教師不注重幼兒的人際關系的培養。例如,對待孩子打架的情況,往往采取強硬的方法進行處理,不是挨罵就是罰站,這樣不但使幼兒對教師產生敵意,而且影響到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更影響幼兒的人際關系。
3.活動過于古板。教師的教育方法傳統,幼兒的游戲重復,使孩子們對游戲失去興趣。雖然有時幼兒也有自己獨特的創意,但教師大都否定孩子的古怪想法,這樣就打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三、發達國家幼兒園學前教育的先進經驗
在教育理念先進的發達國家,幼兒教育的核心是形式多樣化。幼兒園自身把目標定在培養幼兒社會化、多元化的素質上,對幼兒進行訓練的目的是讓幼兒很快融入社會。比如為了培養幼兒的團隊意識和建立人際關系,幼兒園會經常組織孩子們進行大型的團隊游戲,讓孩子們互相配合,互相學習,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當幼兒行為不被高度控制時,他們能最有效地學習社會技巧。
有一位旅美學者告訴我:他的孩子在美國上學前班,教室里是“花花綠綠一片”,墻上有標著圖畫的字母表、數字、地圖、學生繪畫等,根本沒一塊空閑的。教室看起來似乎很亂,但哪一項對孩子們都有用。應該說,這種花花綠綠的環境,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老師上課也不強求學生坐個什么樣,而是隨意,甚至可以趴到地上,只要注意聽、不出聲就成。老師鼓勵孩子們多玩、會玩,同時常向孩子們灌輸一個概念:“分享”,即大家一起玩。每周有一天讓孩子們帶一件自己得意的玩具到教室,彼此交流一起玩。有一次,我們帶著孩子到一個美國朋友家過周末。女主人格外熱情,抓了幾只毛毛蟲裝到了瓶子里,作為送給孩子的禮物,臨別時還建議拿到學校讓小朋友看。我們也就依言而行,出人意料的是,老師大加贊賞,而且就毛毛蟲向孩子們講了蝴蝶成長的整個過程,她還專門介紹了一家書店,說那里正舉辦一個有關蝴蝶的展覽,建議我們一定要帶孩子去。說實話,已是人到中年,也只是通過那天的事情才得知那種毛毛蟲變成蝴蝶要用兩周時間。
四、轉變幼教理念發展我國幼兒園學前教育的思考
學前教育是孩子們的啟蒙教育,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成才的關鍵的第一步,它的成敗直接影響學生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態度。學生良好品德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跟學前教育有密切聯系。我對于幼兒園學前教育的模式轉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還原幼兒園的自身功能。針對部分幼兒園的“小學化”問題,我認為在教育內容上應更注重釋放幼兒的天性。比如在教孩子算術的過程中,我不是要求他們去記一個結果,而是要他們體會思考的過程;對于孩子所提出的疑問,我會耐心地講解,用最簡明的語言讓他們明白。
2.善于轉換思維對幼兒進行教育。比如給學生講《灰姑娘》時,我忽然有一個大膽的問題,于是問道:“你們知道作者犯了什么錯么?”此時孩子們都認真想。隨后我引導他們:“書上說灰姑娘到了12點就會變成原來的樣子,可故事的最后作者卻沒有寫她12點變回去。這說明了什么呢?”有的說:“老師,作者犯錯了呀。”有的說:“他和我一樣,都會有不乖的時候,都會被媽媽訓。”還有的說:“老師,我以后寫故事不會像他一樣犯錯。”聽到孩子們五花八門的答案,我說:“你們說得對,再偉大的人都會犯錯,所以犯錯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大家認識到以后不去犯錯就好了。”孩子們都認真點頭。可見用一件孩子們感興趣的事情去進行教育,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3.讓幼兒學會與他人分享。許多孩子是獨生子女,他們有著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老師必須轉變這種心態。我給他們看一些展示貧困山區孩子們疾苦生活的資料,激發起他們的同情心。許多孩子主動要求為災區小朋友贈送自己的衣物、玩具,表達他們的關心與同情,還有的孩子自己動手做小卡片,上面寫了自己美好的祝愿。這樣孩子們就在無形之中培養了同情心與他人分享的心。
總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早期的幼兒教育為孩子的成長指明了方向。因此,我們要重視幼兒教育,結合實際情況,轉變教育理念,依靠自身的條件和資源最大化地調整教育方法,努力探索出一條培養出幼兒綜合素質的新道路。
參考文獻:
[1]馬曉紅,王娟.從復雜性視野看幼兒社會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10.1.
[2]康建琴.對幼兒教育課程設置狀況的調查研究[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5.
[3]汪巖.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后現代差異觀審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2.
【我國幼兒園學前教育的現狀及發展】相關文章:
• 一座像家一樣的幼兒園
• 幼兒園舞蹈教學研究與探討
• 幼兒園如何改正孩子的缺點
• 新理念下幼兒園后勤管理模式發展方向分析
• 幼兒園歌唱活動中的關鍵問題探討
• 感悟幼兒園的美術電化教學
• 生活化情感教育幼兒教育論文
• 淺談幼兒園進行勞動教育的方法
• 試論幼兒園如何開展區域活動
• 創辦特色農村幼兒園的探討
• 幼兒園教學應注意的幾個環節
• 從兒童文化反思幼兒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