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幼兒園的飲食情況是家長最關注的事情之一。其實,想要寶寶在幼兒園吃得香,吃得好,首先要幫助他學會下面幾件事情。 健康好牙助寶寶好好吃飯
寶寶的咀嚼和吮吸不同,需要舌頭、口腔、牙齒、臉部肌肉、嘴唇等配合,才能順利將口腔中的食物磨碎或咬碎,吃進肚子。所以,咀嚼能力的養成需要經常練習使用口腔。幼兒園會提供豐富的食品,如水果、青菜、肉類等。吃這些需要很好的咀嚼能力。因此,入園前家長應為寶寶提供不同硬度、韌度的食品,幫助他們的口腔充分運動,以適應、接受不同的食物。紅薯干、山楂片、果丹皮等小零食都可以有效幫助寶寶鍛煉咀嚼能力。
有齲齒的寶寶咬較硬的食物會有一定困難,影響進餐。建議入園前家長帶寶寶去醫院醫治病牙。一口健康的牙齒才能保證寶寶好好吃飯。
步養成獨立進餐習慣
培養寶寶獨立進餐的能力,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步:在餐桌上給寶寶留一個位置,并準備餐具。讓寶寶自己吃飯,別怕掉飯粒,隨著寶寶控制手腕以及雙手配合越來越靈活,這些都會改善的。而且,這也會讓寶寶體驗到成功,是培養獨立性的好時機。
第二步:飯前不吃零食。零食會產生飽腹感,導致正餐時吃不下,兩餐之間可以喝水、喝牛奶、吃點水果。適當增加活動量也能增進食欲。
第三步:固定吃飯時間。年齡較小的寶寶吃飯時間可以不限,3歲以上的寶寶吃飯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時間到了如果沒有吃完,告訴寶寶下次再吃,收拾碗碟結束用餐。
培養良好飲水習慣
●白開水是最佳飲料。寶寶身體中水的含量占整個體重的80%。小寶寶好動,生長發育迅速,新陳代謝快,所以對水的需求量也比成人多。白開水是最適合寶寶的飲料。家長引導寶寶喝水時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說笑。
●飯前、飯后半小時內不喝水。寶寶消化液中各種消化酶的功能和數量比成年人差。飯前、飯后飲水會稀釋消化液,減弱消化功能,長期如此會導致消化不良。飯前大量飲水也會產生飽脹感,減低食欲,影響正常飲食,長期如此會導致營養不良。
●睡覺前不喝水。小兒腎臟功能比成人差,夜間還會排尿,這是腎臟在完成白天沒完成的工作。如果睡前大量飲水,會加重腎臟負擔,影響睡眠。
●在最佳時間飲水。開學正值夏秋之交,容易秋燥。上午10點到下午3點之間讓寶寶多喝水。可以每隔40分鐘給寶寶喝一次水。在以白開水為主的前提下,也可以喝些豆漿、牛奶、湯和果汁。
相信做好這些準備,就可以讓寶寶在入園初期吃得飽,吃得好,更快、更平穩地適應幼兒園的全新生活。
【讓寶寶在幼兒園吃得好】相關文章:
• STEAM教育理念“入戶”幼兒園
• 幼兒園美工區域興趣培養策略探究
• 如何緩解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
• 幼兒園教師運用獎勵策略研究
• 幼兒園健康教育生活化
• 幼兒園功能室設計案例欣賞
• 幼兒園教師教學語言運用策略研究
• 幼兒園教育資源流失問題芻議
• 探究幼兒園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 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幸福地成長
• 游戲讓幼兒園成為幼兒的樂園
• 幼兒園的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