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的常規教育是對孩子常規的護理工作有很大的重要性,行為模式與常規教育關系密不可分,常規教育涉及幼兒園教育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質量。但是,現在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安排的內容構建缺乏科學性,以及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文章從某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分析討論,進一步提出改善幼兒園常規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幼兒 幼兒園 生活常規
一、日常生活常規及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一)常規的概念
常規通常被稱為幼兒園的規則,一般說,在幼兒園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經常使用的參考規則、法律或風俗習慣。
(二)日常生活常規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學前幼兒階段的幼兒培養是人們逐漸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訓練階段的開始,接受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對他的一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為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奠定基礎。兒童身體各個器官的生理學,還不成熟,每個組織都比較嫩質,其身體仍然很弱;同時,兒童的生長發育十分迅速,新陳代謝旺盛期。但由于對孩子缺乏知識,缺乏經驗,獨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的成年人,因此,需要更多的細心照顧成人的指導,需要幫助,訓練和培養多次,可獨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有良好的生活秩序。
二、某幼兒園日常生活常規的安排及分析
建立的常規,是以確保孩子的安全,兒童的發展和自我發展能力的關鍵。新《綱要》指出,教師在幼兒園科學的安排孩童一天的生活必須合理,這就要求我們日常對兒童的生活要有相對的穩定性和靈活性的計劃。
(一)某幼兒園生活常規安排表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片面追求常規教育的有序性和共性、過多的限制,忽視幼兒的自主性和差異性。
在這些對幼兒的要求中我們可以發現其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在吃飯時保持安靜的規定,幼兒園的孩子們,不要選擇食物,不吃剩飯,其目的是幫助孩子們的飲食習慣,但有些教師理解內容片面的簽名,以確保孩子的剩飯,吃的所有食物的義務下水稻的孩子。雖然看起來孩子們真的吃完飯,但孩子們不是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并認為孩子的飲食習慣是實現這一目標,但讓孩子不敢吃,是不是有利于身體健康和兒童心理健康。
2.以管理為目的,注重紀律約束,忽視幼兒的自律行為。建立合理的常規是兒童節活動的保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第九條“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的要求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其中明確了良好常規在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獨立解決生活問題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3.過分強調幼兒的自由發展,忽視生活中的常規教育。隨著幼教改革的興起,為了充分發展幼兒的自主性,為了給他們創設寬松的環境,許多老師毫不留情的破除一切常規,徹底“解放”幼兒,還他們“自由”。
參考文獻:
[1]倪敏.幼兒園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2]《當代漢語詞典》編委會.當代漢語詞典[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9.
[3]劉晶波.師幼互動行為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4]張燕鏡.師范教育學[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5]周采,楊漢麟.外國學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劉梅娟,幼師,單位:江西省新余市城北幼兒園,研究方向:幼兒教育。)
【某幼兒園日常生活常規的分析】相關文章:
• 幼兒園如何體現人文關懷
• 幼兒園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 重慶市西南醫院幼兒園:幼兒園早操質量分析
• 一位美國幼兒園老師的故事
• 淺談信息技術環境下幼兒園音樂教學策略
• 幼兒園詩歌教學初探
• 幼兒園園長對于教師管理工作的思考
• 電子白板“幼兒園教學信息化”的鑰匙
• 幼兒園教具:從制作到發現
• 幼兒園精細化策略管理模式初探
• 幼兒園有效活動準備
• 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課程期望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