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249-010 課程改革要秉持著尊重幼兒的理念組織活動,重視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生活性和游戲性。無論在教學活動,還是游戲活動中都為幼兒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學習的空間,真正地擺脫了傳統教學中的一味灌輸、一味汲取的模式方法,過去只注重知識的傳達,只重視活動的結果,而忽略了活動中的這個探索獲得的過程,忽略了幼兒在這個活動中所能獲得的能力的培養,而且也缺乏了游戲性與生活性,現今注重這個過程,可以更好彰顯課程內容的生活性與游戲性。
1 主題課程案例
邊看“春游”活動時的照片邊談話,回憶自己春游時的快樂體驗和感受。
然后教師借助幼兒實際的春游經驗來導入問:你覺得什么地方最美?看到了什么最開心?利用春游來建構認知,又使得幼兒園的課堂與生活緊密相連。
接著引發繪畫興趣。教師問“怎樣把這些有趣的、美好的東西畫出來?”
“如何表現我們小朋友在春游中的活動?”最后,教師交代《快樂的春游》的繪畫要求。師:怎樣畫就可以一下看出是男孩或女孩了?怎樣表現他們的動作?示范一兩種動態的畫法。(手、腳的位置、彎度等)師:人物畫好了,邊上還可以畫寫什么景物呢?你在春游的時候都看到了什么?幼兒自由創作:快樂的春游。先指導幼兒掌握顏色的搭配。再鼓勵幼兒表現男孩和女孩的特征和動態。然后,教師巡回觀察,個別指導。
這個環節里通過不同的形式為幼?航ü棺骰?素材,利用辨別男女生的小游戲,來幫助幼兒掌握繪畫技巧,在無形中凸顯了幼兒園課程的游戲性。
最后環節是幼兒相互交流作品。先展示幼兒的作品,相互欣賞。
教師提問:你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最后教師小結評價。交流評價中集游戲與生活為一體,融會貫通地幫助幼兒沉浸在學習的海洋里,為幼兒帶來了輕松和快樂。可見,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生活性與游戲性又是相輔相呈的。
2
案例分析、反思
在活動的起初,教師將問題拋給幼兒,讓其思考。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自主積累繪畫的經驗。接著組織進行自主繪畫活動。在教師撒手情況下,很多幼兒無從下手。雖然交流了,但是沒有建構這個畫面。后來教師為幼兒作示范,為幼兒自主性的培養提供了保障。幼兒園的課程內容是離不開生活,更離不開游戲的,它們時而單獨呈現,時而相互烘托,兩者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老師們,為了更好的教育,請善用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生活性與游戲性,讓幼兒園課程內容熠熠生輝。
3 如何增強、落實幼兒園美術課程內容的生活性與游戲性
3.1 讓幼兒做到筆下有畫
自主性不是一個空話,不是一個漫無目的的放任。我們要留一顆心,讓幼兒在所處的環境中充分地感受到。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組織幼兒用小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花草樹木的美,感受天空白云藍天,看看各種事物的變化,觸摸各種事物的形態……它們都會給幼兒帶來一定的美好體驗,當然,在這個基礎上也不能忘記要及時地讓孩子們抒發出來,例如交流交流發現了什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幼兒體驗到各種各樣的美,這樣幼兒的情感自然豐富了。
3.2 幫助幼兒創設畫下有境
一個適宜的繪畫環境對于幼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不僅起到了提高審美情操的效果,同時也起到了提高活動效率的作用。例如在某次大班美術活動《一去二三里》時,教師就借由古色古香的水墨畫來作陪襯,讓幼兒在優美的配樂中欣賞,萌發自己想要去創作的熱情,同時也欣賞了不同的布局,知道遠近間事物的變化情況等。
3.3 活動中做到畫中有引
每個幼兒在繪畫的技能上都是有所差別的,有的涂色上很均勻、有的布局上很得體、有的線條上很優美……但是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屬于自己的小問題,這時老師就可以以引導者的身份出場了。我們班有一個小弟弟不管畫什么,都喜歡畫上自己,針對他的這一情況,我先表揚后引導,用一些啟發式的問題來問問他,讓他知道原來除了畫自己還有很多有趣美麗的東西可以畫出來。
3.4 對于幼兒的作品學會身入其境
幼兒的畫有時會天馬行空,他的內容充斥著大人看不懂的色彩和內容,但是在他的解釋下,我們會馬上變得豁然開朗,有時幼兒的畫面中也會出現自己此時或者近階段的經歷,誰說小孩沒心思的,在他的畫里正寫滿了心思呢,有時幼兒的畫面上也會出現自己的心情,例如,有的孩子今天的畫是草率地完成的,證明他今天心不在焉,或者就是急于做其他事情了,這樣看來,孩子們的畫中有話呢,教師應該“進去看看”。記得在一次《夏天的水果》的美術課中,要求幼兒給水果涂上相應的顏色,在巡視的過程中,突然發現有一位幼兒把黃色的香蕉涂成了綠色,“香蕉是什么顏色的?”“黃色的。”“那你為什么涂成了綠色?”“老師,我的香蕉還沒熟呢,還是青色的,不能吃。”孩于的觀察力多么豐富,考慮的多么仔細啊。所以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應該持著一顆童心去觀察,身入其境地去感受幼兒畫中的秘密,不要去隨便地否定幼兒的“天馬行空”,因為在這個的背后總有一個純粹的原因。
3.5 重視幼兒作品 欣賞評價
“好與壞,好聽與不好聽,喜歡與不喜歡”這些其實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概念,都是憑著一己看法來評斷的,幼兒在每次繪畫完,都有著很高的介紹、展示的愿望,他們想讓自己的作品與大家一起分享,并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贊賞,所以筆者通常會在幼兒操作完,組織幼兒來介紹介紹自己的作品,或者是來評價評價別人的作品,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提高幼兒的欣賞、交流能力,例如看看誰的畫最漂亮?誰的畫最逼真?誰的畫最有創意等等。有時也會就典型、有創意的作品進行重點介紹,幫助幼兒也積累了繪畫的經驗,有時用展板來展示,這樣可展示更多的作品,為幼兒提供一個充足的欣賞、評價空間,使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更加喜愛美術活動,更富有熱情和想象力。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生活化初探】相關文章:
• 對幼兒園管理的思考
• 試論幼兒園班級游戲環境設計
• 人民公敵\幼兒園\書蟲
• 淺談如何做好幼兒園的招生宣傳工作
• 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效率初探
• 幼兒園音樂律動教學實踐與研究
• 幼兒教育家園共育新教育模式探索
• 淺談幼兒園游戲化教學
• 論幼兒園的火災危險性及預防措施
• 幼兒園談話活動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 協調上下關系 創建和諧幼兒園
• 學前教育專業技能與特色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