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幼兒園藝術課程資源的貧乏,幼兒園藝術課程將難以發展。如今幼兒園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良好的開發和利用幼兒園藝術課程資源。改革創新藝術課程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對幼兒園園外藝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它不僅可以拓寬幼兒園藝術課程內容,還有利于教師和幼兒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117-02
改革基礎教育課程是必然趨勢,因此藝術教育的發展也倍受關注。促進課程改革需要對園外藝術課程資源不斷挖掘和利用。要想推進幼兒園藝術課程改革,選擇適合幼兒發展的藝術課程資源是極其有必要的。
音樂和繪畫的結合,可以有效的將藝術教育融入幼兒園的課程當中。教師教學過程中還應注意對課程主題的選擇。幼兒需要藝術的熏陶和身心的全面發展,因而充分利用藝術課程資源是一切相關人員應當完成的任務。
一、有效開發園外藝術資源,促進兒童觀察力的發展
廣袤的農村現如今仍保留著大自然的傳統美景,且物產豐富,綠意盎然。相比于城市的喧囂,農村的安靜和美好則更適合對幼兒藝術教育發展的需求。農村的每個角落都可以成為藝術教育的資源庫。教師應鼓勵幼兒走進農村,去感受農村的美,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因此幼兒可以在開拓視野的同時,漸漸學會生活的基本技能。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去觀察農村那些形態質地各異的瓜果蔬菜、植物種籽等,讓他們發揮想象力去創作更有趣的作品。比如花瓣、樹葉等可以通過剪、貼的形式制成美麗可愛的手工作品來裝飾教室。教師還可以帶領小朋友們到田野中去采集各種蘆尾葉、向日葵頭、小麥桿去制成他們喜歡的作品。豐富的自然資源具有極高的價值,幼兒可以去充分觀察和體驗。總之,教師要鼓勵幼兒去仔細觀察和體驗身邊的那片質樸的、可愛的土地,幼兒的視野和思想潔凈單純,他們的所見所想都可以形成多彩絢麗的自然畫卷。教師還應鼓勵幼兒自己動手以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孩子們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所以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合適的自然資源可以幫助幼兒更深刻的理解身邊的事物。
二、生活環境與教學活動互動,促進幼兒感受力發展
因為優質的藝術課程資源有其獨特的實踐和指導意義,所以教師在挖掘利用本土藝術課程資源時應該選擇優質的藝術課程資源,這樣可以在傳承民間傳統藝術文化的同時豐富拓展幼兒園的藝術課程內容。例如:在做冬天主題活動時,正逢冬天銀裝素裹的時節,氣候的寒冷、動植物的冬眠、人們自身的感受,都使幼兒真切地感受到冬天的特征。通過對幼兒生活經驗的梳理,發現他們所關注的冬天的事物更多指向冬天的寒冷天氣(如厚厚的棉衣等)、冬天的植物(如松柏等)、冬天人們的娛樂活動(如打雪仗等)。而幼兒又對漫天的白雪非常感興趣,于是教師就可以開辦《小雪花》的藝術課程。課程“室外的雪花”,將不再是機械地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是讓幼兒走出教室,引領幼兒到室外去真正地觀察雪花的形狀和親身感受雪花帶來的美感。教師還應在旁講解,增加幼兒的認知經驗和藝術體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創設符合真實情景的課程,讓小朋友們欣賞雪花的圖片,仿佛置身于飄滿雪花的大自然中。
三、開發園外美術課程資源,培育幼兒腦力活動
讓幼兒做一些簡單的手工操作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一種直接且有效的形式。教師教學時,不應只顧自己上課,注意要讓幼兒積極地參與課堂當中,讓他們主動思考,提出自己獨特的想法。例如先給幼兒看一幅圖片,但不做任何解釋,讓幼兒根據自己看到的去思考這幅圖,然后再比較其他小朋友的想法,并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思考方式,這樣便可以鍛煉幼兒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實踐證明,舉行類似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拓展課程的寬度,豐富課程的內容,也形成了小班創意美術課程的典型模式。在創意美術課程教學中,中班幼兒相對小班而言,他們更加需要對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對動腦要求的拓寬。如果教師想通過制作樹葉畫的活動來鍛煉中班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可以讓他們事先準備好各種形狀和不同顏色的樹葉,等到上課時,讓幼兒用已準備好的樹葉制成自己熟悉的動物或植物。在制作過程中,幼兒的想法肯定各不相同,他們有的想用樹葉制成金魚,有的想制成蝴蝶,還有的想制成小花。幼兒在制作的時候還會想怎么搭配不同的樹葉才好看,怎么讓制成的樹葉畫像真的一樣。這一系列的思考活動不就是他們動腦創作的過程嗎?課程資源開發的終極目標其實就在此。
四、開發園外
音樂課程資源,“活”化音樂教學
盡管大多數的幼兒在教師進行音樂教學時表現得基本令人滿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有個別幼兒的表現出人意料。這就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能力去處理那些意外、尷尬的情景,讓幼兒在不脫離教學目標的情況下重新學習。例如:在教學《數鴨子》音樂活動時,在學會歌曲后,教師可以在班級里舉行其他的活動來熟悉這首歌,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小伙伴們,邊聽著音樂邊聚在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幾個小朋友演的是小鴨子,在音樂的伴隨下,扭動自己的身體,就像水里真正的小鴨子一樣可愛,還有一個小朋友在旁邊認真地數著鴨子,完全投入自己的表演當中。這時,突然傳來了“汪汪汪”的狗叫聲,原來是一個調皮的男孩學著狗叫聲來搗亂表演,惹得其他小朋友都生氣了。這時教師對表演數數的小朋友說:“你看,有一只可愛的小狗也想加入小鴨子的行列被你數數呢。那么同學們,還有哪些其他動物是我們常見的呢?大家一起來數數吧!”,“還有小貓咪”,“還有小雞”,“還有鵝”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進來。教師在教學時,要做到隨機應變,準確找到“意外表現”的緣由所在,運用自己的經驗解決問題,讓教學過程充滿活力。
五、開發本土藝術課程資源,營造藝術性活動環境
縱觀我們的教學活動,仍然采取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地點不應只是局限于教室內。尤其對于幼兒來說,更應該讓他們充分的接觸大自然。我們可以在活動室內外、田野、操場等其他場所充分地利用本土藝術課程資源,創設富有藝術性和教育性的教學環境。我們可以舉行“有趣的民俗活動”,如踩高蹺、舞龍、舞獅、塞腰鼓等;我們還可以在教室后面的墻壁上布置“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讓幼兒直觀地了解中國的傳統;每個班還可以組織小朋友們一起動手做富有創意的手工作品,為幼兒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教師可以在戶外活動的場所投放具有本土特色的兒童玩具器械,比如簡易有趣的蹺蹺板、草編的皮球和竹子制作的竹筐、竹籃等,讓幼兒隨處置身于本土藝術環境。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要重視優秀民間傳統藝術對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教師應鼓勵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藝術活動,共同挖掘藝術課程資源,欣賞、感受民間藝術的氣息。只有參與創設的過程才能讓幼兒更加真切地實現對藝術感受和創造,因此家長、老師要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材料、布置場境等。
總之,教師需要做的是去組織、開發、利用藝術課程資源。利用一切有利的資源去創造適合幼兒的教學活動,服務于教學教育。教師應當意識到呆板機械的傳統教學是落后的,要引導幼兒走出教室,去學習和探索社會的大環境,成為挖掘藝術課程資源的引導者。
參考文獻:
[1] 羅 競.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0(02)
[2] 蔡紅梅.幼兒園課程開發的內涵及特點分析[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1(04)
[3] 黃菊芳.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利用初探[J].學前教育研究,2013(Z1)
[4] 孫艷華.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教育進行論壇,2012(03)
【幼兒園園外藝術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探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美術作品賞析過程分析
• 幼兒園“韻律活動”及其發展研究
• 創新之花在幼兒園綻放
• 幼兒園家園合作的必要性
• 幼兒園作業累壞家長
• 家庭幼兒教育分析
• 幼兒園情境數學的教與學
• 淺議幼兒園小班文明禮儀行為的養成
• 幼兒園管理中智慧策略的運用
• 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學質量
• 淺談幼兒園教育的德育滲透
• 關于幼兒園建筑設計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