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當前社會中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思想道德意識,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之一。感恩也是在感受到他人、社會和自然所給予自己有利方面的影響之后,在心理上產生的一種認可并想要對其進行回報的情懷。“感恩教育的本質目標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別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具體而言,感恩教育意指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特定的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幼兒園的感恩教育是幼兒園對幼兒進行的一種人文教育,它以完善幼兒的人格為目的,通過對幼兒展開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使幼兒能夠從日常生活、學習當中感受到自己受助于人,然后學會理解關心身邊的人,并產生回報恩情的情愫。盡管感恩教育已滲透入幼兒園保育工作中,但在實施中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是感恩教育并沒有受到幼兒教育工作者足夠的重視和關注。由于部分家長不理解幼兒教育的真正內涵,盲目跟風,缺乏正確的教育心態,錯誤地把幼兒掌握學科知識的程度作為幼兒智力水平高低的標志,同時也作為衡量幼兒園辦園水平高低的標準。幼兒園為迎合家長,提高入園率,把幼兒對學科知識的獲取作為幼兒園唯一的追求。在這樣的價值取向的影響下,幼兒的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成了一句空話,幼兒的感恩教育更是無從說起。
二是感恩教育的目標不明確。對于幼兒園感恩教育來說,感恩教育的目標制約著感恩教育的內容編排、活動設計、方法和途徑的選擇。幼兒的不同年齡階段具有不同的階段性特征,幼兒園應該根據這些特征來制定感恩教育的具體目標。但由于對具體年齡階段的幼兒應該從哪些方面和角度去形成感恩意識并產生感恩行為的認識不到位,相當一部分教師并沒有把感恩教育劃分成不同的階段目標,而是籠統地向幼兒灌輸感恩教育的知識內容。雖然有些幼兒園開展了感恩教育,但違背了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極大地影響了幼兒園感恩教育的效果。
三是感恩教育過于形式化。在感恩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不少幼兒教師都是通過講一些關于感恩的小故事或是通過教唱一些感恩歌曲來開展感恩教育,片面注重感恩知識的講解,不重視感恩的行動,單純從觀念層面強調感恩,使得幼兒只有“學”,沒有“做”,不利于幼兒感恩行為的養成。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對幼兒園的感恩教育進行重構。
一、轉變觀念,提高對于感恩教育的重視程度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的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和幼兒園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必然要求幼兒園轉變教育觀念,從只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轉變到“幼兒無小事,事事是教育”的新理念。教師們要樹立正確的幼教觀念,深刻認識到自己所應盡的教育責任,一切以幼兒的發展為中心,把培養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作為幼兒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高幼兒感恩教育的比重,使幼兒能夠在一日生活中接受到感恩教育。在各個領域中滲透感恩教育的思想,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讓幼兒了解感恩,學會感恩,確保感恩教育的成效。
二、根據幼兒身心特點,制定感恩教育的專門化目標
朱小蔓教授認為:“個體道德的發展不僅是道德認知學習和教育的過程,也是道德情感學習和教育的過程。幼兒道德啟蒙首先是情感的啟蒙,幼兒的道德教育要以道德情感的教育為核心和基礎。”幼兒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幼兒在這個時期接受的教育會對他們以后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教育目標的階段性和系統性會讓幼兒從認知到情感到行動上都能夠有所發展。幼兒感恩意識的獲得并不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感恩行為也不是短短幾天就可以養成的,感恩教育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幼兒園須保證幼兒感恩體驗的連續性、一致性。
根據維果斯基的理論,幼兒各方面教育發展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由此,幼兒的各項潛能才會被逐漸開發出來。幼兒園在制定幼兒感恩教育的目標上要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的各領域教育目標為基礎,根據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幼兒感恩教育的目標。在設定不同的感恩教育目標后,要賦予它們以切實的內容和形式,幫助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獲得相應程度的感恩教育。
例如:對于小班的幼兒,教師可以讓他們初步了解自己同家長的親情關系;大體上了解感恩的具體內容,逐漸學會用語言來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對于中班的幼兒,他們的人際關系結構漸次有所變化,同伴在他們心中的地位上升,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幼兒的這些變化對幼兒的感恩教育做出相應的調整,從了解感恩的內容過渡到主動關心幫助同伴;對于大班的幼兒,他們各方面的發展相對來說比較成熟,基本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活動,教師要根據這些特點制定出新的感恩教育目標,讓幼兒懂得感恩幼兒園、社會、自然等一些范圍較大的內容,同時幼兒也應當學會一定的施恩行為。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實感恩教育內容
一方面,幼兒園可以開展專門的感恩教育活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從基本的感恩知識入手,逐層深入進行感恩教育。在一系列的主題活動中,可以將感恩作為活動主題,把感恩教育予以突出,也可以將感恩教育融入其他活動中,讓幼兒在學習各領域內容的同時也能夠接觸感恩教育。此外,還可以利用節日推進感恩教育,“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等節日都是對幼兒開展感恩教育的良好契機。通過節日讓幼兒感受到父母、老師的辛苦,感謝他們在自己成長道路上的付出,增強幼兒的感恩意識。另一方面,幼兒園可以通過隨機教育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晨間活動的時候可以隨機導入感恩的話題,讓他們明白什么叫做感恩。在幼兒游戲的時候,提醒幼兒要學會分享,關心同伴。根據幼兒的興趣,教師也可以隨機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幼兒換位思考,參與感恩活動。如開展“我當袋鼠媽媽”的活動,讓幼兒通過撫養小袋鼠感受到自己幸福的生活是跟爸爸媽媽等長輩的關懷分不開的,從而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在吃糕點或是午飯的時候,提醒幼兒不要浪費,要感謝給我們提供食物的人。
【幼兒園感恩教育的反思與重構】相關文章:
• 繪本教學中幼兒教師論文
• 淺談幼兒園早操活動的編排
• 幼兒園探究活動淺談
• 幼兒園音樂活動趣味性實施方法
• 淺談幼兒園的感恩教育
• 幼兒園閱讀推廣的有效途徑
• 東京富士幼兒園為何牛
• 幼兒園寶寶的午睡心結
• 我國近十年幼兒園教育義務化研究
• 幼兒園主題墻面環境的創設淺析
• 淺析幼兒園人力資源管理的思考策略
• 幼兒園教育資源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