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給兒童健康提供一種成長助力 繪畫有助于提高兒童審美判斷力。兒童畫中表現著孩子真實的感覺。兒童在繪畫中通常能自由地、無約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從孩子的作品中能窺見其內心世界,能了解孩子對世間事物美丑的真切體驗,有利于幫助孩子分清美丑和善惡,以便提高兒童的審美判斷力。
繪畫有助于培養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孩子筆下的世界總蘊涵著大膽的想象。正是想象使孩子在繪畫中獲取了靈感,發揮了創造性。兒童從繪畫中發展起來的想象能力是非常寶貴的。
繪畫有助于培養兒童觀察力。兒童繪畫著色大膽、強烈,不受物體真實的固有色彩的限制,善于選擇自己喜歡的鮮艷色彩去表現。兒童在繪畫中不僅提高了造型和配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豐富和發展了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感受力和表現力。
把兒童畫還給兒童
兒童畫是兒童的自我表現,其真諦在于兒童的自主表現,而我們在實際的繪畫教學中還存在以下誤區:
以幼兒習得繪畫技能為目標,注重臨摹訓練。它掩蔽了兒童畫本來的畫法規律和發展特點,遏制了兒童自我發展的愿望,抹殺了兒童繪畫創新的精髓。
以“傳授”為基本教學方法。教師不一步步示范講解,好像就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的示范、講解成了教學所必須,出現教師教一筆幼兒畫一筆,幼兒沒有運用自己的眼睛看真實的事物,用自己的心靈去感覺事物,更沒有用大腦去思考,他們畫出的畫面都是老師“教”的。所以在幼兒繪畫作品展示欄上,我們經常會看到形式雷同,造型一致的畫面。
評價活動是幼兒園美術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擺脫不了承認的眼光,只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幼兒的積極主動參與;只重視占少數的較好與較差的作品,忽視大多數的一般水平的作品;只重視幼兒美術作品的結果,忽視幼兒美術活動的過程;只重視幼兒美術活動本身的判斷評估,忽視對教師教育活動過程的評價與反思。
化青色為濃郁
在《綱要》的藝術領域的內容要求及指導要點中就明確指出:“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這些基礎上,能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說到底應該如何指導幼兒的繪畫活動呢?
(一)精選主題和題材內容
1、貼進幼兒生活,即內容必須是活生生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或一般的靜止形象不是他人的,而是幼兒自己的,是幼兒親身經歷、體驗過的。
2、生動有趣,即幼兒對其感興趣。
3、有想象的空間,有選擇的余地,有一定的包容性,能夠發揮幼兒的創造性。
4、適合于以美術的方式,特別是幼兒美術的方式來表現,能夠形成生動的畫面。
5、根據不同年齡階段設計不同的課程,逐步培養幼兒的繪畫能力。
在幼兒上小班的時候(3~4歲),采用在物體表面著色;將紙蒙在表面凹凸不平的物體上用鉛筆拓印;拼貼布貼畫;用粘土或橡皮泥捏成各種形狀等,逐步讓幼兒對繪畫興趣。
在幼兒上中班的時候(4―5歲),則運用寓知識于興趣之中的游戲方法,通過閱讀小故事根據體會作畫,依據孩子的生活體驗來描繪使自己感動的事物,通過各種角度觀察對象,并描繪出自己的感覺。
在幼兒上大班的時候(5―6歲),則轉變為采用不同紙質或不同形狀的紙進行游戲表現,加深幼兒對材料和形狀的認識,按照自己的構思故事作畫,擴展游戲范圍,并以此作為表達的題材,描繪自己熱衷欣賞的事物。
(二)優化組合家庭、幼兒園、社會及自然多層繪畫環境。
1、創設寬松的繪畫環境。
中國美協兒童美術藝委會主任楊永青說:孩子把畫畫看成是游戲,那么我們就應當像游戲那樣去教學,教他們觀察,啟發他們想象,鼓勵他們勇敢地用自己的語言畫出所看所想,所愛。因此,要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和諧的環境,采取生動活動的教學形式,善于把幼兒引到想象的王國中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掘和引導幼兒所固有的天賦,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教師應成為幼兒熱情而耐心的聽眾,并從孩子的角度聯想問題、提出問題以激發幼兒連續不斷思考、想象和表達的熱情。
2、創造良好的家庭繪畫環境
根據大量的研究表明,家庭是影響孩子繪畫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我們通過“父(母)子同畫”、“新春畫展”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鼓勵家長與孩子一同遨游多姿多彩的繪畫世界,激發孩子繪畫的熱情,幫助孩子把繪畫當成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家長與教師配合,經常為幼兒購買內容新穎、圖片生動、色彩鮮明豐富的兒童讀物及畫報,擴大幼兒的感受力。
3、感受多彩多姿的社會和自然環境
陳鶴琴先生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他主張讓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學習,獲取直接的體驗。”讓大自然啟發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我們常常帶孩子走出教室,看看美麗的花朵、觀察小動物;帶領幼兒走向社會,觀察景觀四季變化(同家長配合進行)認真觀看運動及各種形式的演出,讓幼兒身臨其境,對周圍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體驗。
例如,讓幼兒畫以《郁金香》為題目的畫,首先把孩子帶到植物園,讓孩子觀察各種各樣析郁金香,給孩子講解花的生長習性,鼓勵孩子大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郁金香,然后,鼓勵幼兒畫出自己喜愛的花。這樣的幼兒繪畫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如果用傳統模式,幼兒就有可能只會畫教師教的一種花的畫法,作品就可能出現模式化的傾向,內容貧乏。因此感性認識是想象和創造的基礎和源泉,要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必須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
(三)運用融電教、語言、社會、
音樂、繪畫為一體的多層次教育手段,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
繪畫是幼兒借助畫筆表達自己對現實事物的認識態度、內心情感的一種手段,是與其興趣、智力乃至個性品質的健康和和諧發展都密切相關的。因此,幼兒繪畫教學的重要意義不在于幼兒“作品”的水平,而在于繪畫活動本身。所以,教師在繪畫教學中,不能只注重教學結果,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學過程。目前,電腦、投影儀以及大量新穎的“電腦
課件”的出現,為多種技術融合的繪畫教育手段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幼兒繪畫臉部特征的活動是一個老教材,常規教法是老師講課幼兒看圖片、教師指導幼兒畫畫。活動過程中,幼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其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創造力難以得到發揮。針對這一弱點,運用電腦教學手段,設計了美術活動“會變的臉”。用電腦制作本班幼兒的相冊幻燈,把笑臉的五官變換成幼兒想象中的笑臉。如眼睛換成太陽,鼻子換成糖果,嘴巴換成花朵等。通過這一生動活潑的電教手段,激發了幼兒潛在的審美想象能力。
(四)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應注意方式方法:
1、應贊賞幼兒的每一個創意,鼓勵幼兒獲得的成功和體驗,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當教師對學生抱有殷切希望時,學生會不知不覺的變好當教師對學生失去信心時,學生也往往會越變越壞。如果教師對幼兒的作品持否定態度,幼兒自己也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反之,會增強幼兒的繪畫熱情,對創作活動產生更大的熱情。
例如:在評價“海底世界”繪畫作品時,看到了一張看上去很糟糕的作業,上面畫滿了各種顏色的線條,小朋友們都看不懂。這時教師引導幼兒說:這張畫和別的畫有什么不一樣?有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說,他用了很多顏色來畫海水,他真了不起,說完,教師帶頭鼓掌,教室里就響起了掌聲。教師的及時引導防止了一顆幼嫩的心受到傷害。因此,教師對這種創造性的美術作品的贊賞和鼓勵必然會使幼兒對創作活動產生更大的興趣。
2、教師應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
幼兒的繪畫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其中有許多值得相互學習觀摩的部分,引導幼兒樂于觀賞,能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現優點,及時地介紹幼兒有創意的表現,從中可以激發起幼兒另外的想象力、創造潛能。
3、蹲下身子去欣賞孩子們地繪畫,用賞識的眼光去感受,你肯定會被其中的真實、自然、可愛所感動,從而給自己的心靈投去一片驚喜與愜意。教師讓幼兒充分地去發現、去嘗試、去表現、去交流是提高幼兒能力的關鍵,教師獨具慧眼的引導也是提高幼兒作品成功的關鍵。
總之,每一位智力健全的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畫家,但這需要我們的循循善誘。
【幼兒園繪畫教學的思考與實踐】相關文章:
• 多園區幼兒園放手管理的策略
• 幼兒園陶泥教學的快樂嘗試
• 論珠心算在幼教的實踐
• 讓幼兒園的環境會“說話”
• 試論幼兒園課程及其特質
• 幼兒園品牌創建與發展研究
• 淺談幼兒園的數學教育
• 幼兒園陶藝課程初探
• 電腦\軟件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
• 破解幼兒園行政許可的制度障礙
• 幼兒園彩繪課程開發與應用
• 幼兒規則意識中幼兒園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