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家長們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家長對幼兒園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幼兒園想贏得家長的信賴和社會的認可,就必須在保證幼兒健康成長的同時,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要樹立幼兒園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家園關系。根據多年的幼兒園管理經驗,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
從社會學上講,幼兒園是服務機構,幼兒和家長是幼兒園的“客戶”。全體教師應該以良好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要耐心、虛心、誠心地聽取家長們合理、有益的建議,誠心誠意為家長排憂解難。特別是每年秋季新生入園時,因為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一部分孩子會不適應,家長也會格外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幼兒園的教師要及時和家長溝通。
有個叫棟棟的孩子,剛入園的時候,整天哭鬧著找家長。我們專門安排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帶這個孩子,上課時鼓勵他先發言,吃飯、睡覺時都對他進行重點照顧,讓他感受到幼兒園對他的關愛和呵護。我們還堅持每天跟他家長通兩次電話,告訴家長孩子的情況并請家長放心。兩周以后,棟棟不但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還喜歡上了幼兒園。他的家長逢人便說我們的老師好,并送來錦旗以表謝意。
我在園里教師會上經常強調,對所有幼兒家長要做到一視同仁。無論幼兒家長是市里的還是鄉里的,無論他們從事什么工作,對自己的孩子都是百分之百的愛。所以從他們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師應該對每一位家長負責,跟他們多溝通、交流,使每位家長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或重視。
二、注意與家長溝通的方式
1.要注意語言技巧
在家園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教師要巧妙使用語言。可以采取欲抑先揚的方式,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后點出不足,這樣家長更易于接受。
2.要避實就虛
當家長得知孩子在幼兒園里“闖禍”了,往往會忐忑不安,害怕教師從此對自己的孩子產生看法。這時教師可以先不談孩子犯的錯誤,而是談一些這個孩子在園里的平時表現,家長不但會減少心理顧慮,還能深入了解孩子犯錯的根源。通常情況下,家長會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師道歉,此時教師應與家長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
3.要學會傾聽
一些家長因為孩子的事情容易著急沖動,所以老師不要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要先讓家長把話說完,分析一下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再跟家長進行解釋。有一次,一位媽媽因為孩子沒有按時吃藥而氣沖沖地找到班主任,說:“你們老師太不負責了,都不知道讓孩子按時吃藥!”還說要到教育局投訴。班主任劉老師沒有急于辯解,等這位媽媽把話說完以后,才心平氣和地告訴她孩子沒按時吃藥是因為奶奶送孩子時忘了把藥給老師。孩子的媽媽當時非常不好意思,誠摯地向劉老師道了歉。雖然這件事責任不在幼兒園,但如果劉老師當時急于跟家長爭辯,家長就會更加生氣而造成家園關系不和。
三、搭建暢通的家園溝通立交橋
在教育局和后勤處的支持下,我們邀請幼兒家長跟我們一起參與幼兒園的管理。我們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在做一些重大決策時,會首先征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家長們感受到幼兒園對家長意見的重視,也會更加理解和支持幼兒園的工作,積極為幼兒園的各項工作獻計獻策。
我們還經常邀請在幼兒教育、保育方面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來幼兒園,給家長講授幼兒發展的基本知識(生理、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3~6歲幼兒的年齡特點等),傳授教育幼兒的經驗(健康與保健、心理問題與治療、行為偏差的原因與治療等)和家園配合的意義和途徑。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每個月都會安排各班班主任進行家訪或是電話拜訪,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鼓勵家長與我們一起探討如何更好地培養幼兒。我們還會在園刊、宣傳櫥窗中刊登幼兒園近期的活動動態、衛生保健知識、教師教學中的心得體會、家長的育兒經驗等信息,讓幼兒園成為家長汲取專業育兒知識的“加油站”。
四、開展活動,增進家園感情
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我們幼兒園都會組織家長帶著孩子們到野外或者是近郊景區開展“親子游”活動,通過野外踏青、戶外燒烤等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體驗,增加幼兒園跟家長交流的機會,加深家園之間的感情。我們每月都會開展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來幼兒園親身體驗幼兒的一日生活,了解幼兒生活、學習的環境,或者直接跟孩子一起上課、做游戲,加深對幼兒園教育理念的理解,體會一線幼兒教師的辛苦和付出,從心里尊重幼兒教師的勞動,進而更加支持幼兒園的工作。
(本欄責編 黎 明)
【淺談幼兒園家園關系建設的有效途徑】相關文章:
• 論開展幼兒園創意美術教育的方法
• 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活動的策略
• 淺議幼兒園如何組織開展主題活動
• 對幼兒園午睡常規的研究
• 淺談幼兒園藝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淺析幼兒園數學教學
• 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的初探
• 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在幼兒園的實施探究
• 如何提升幼兒園的美術課程領導力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
•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有效策略
• 建出彩的民辦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