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功往往源于最普通的習慣。幼兒時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一個關健期,我們不能錯失良機,要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他們踏好人生的第一步。
關鍵詞:幼兒 行為習慣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268-01
在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要養成他們對待人和對待事情的良好習慣;在智育方面,要養成追求知識和熟知技能的良好習慣。在幼兒園班級管理和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應該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應做到以下幾點:
1 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培養和激發幼兒的道德情感
小班幼兒的道德品行主要是指個別行為,這通常是由大人的評價而引起的。中班幼兒相對于地可以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標準。教師呢,則是幫助孩子幼兒了解什么樣的道德品行是正確的,什么樣是值得他們學習和模仿的,教師的這種引導為幼兒養成一些相應的道德品行奠定良好的基礎。相對于中班的幼兒,不但關心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的一個標準,而且開始關心別人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由相應的方面來產生對應的情感。例如,他們看見小朋友不遵守游戲規則,會產生極大的不滿,中班幼兒會常常向老師告狀,就是因為道德感激發起來的一種行為。大班幼兒對于分辨事物有著鮮明的情感。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對于好與壞,愛小朋友,愛集體等情感,已經有了相對的穩定性。然而我們教師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應該要精心設計、設計生動有趣的情感和利用讓幼兒講故事、看圖片等方法,讓他們分辨故事情節中人物行為的是非、對錯,用富有說服力的方式方法去引導、感染幼兒并激發幼兒對不良行為的一種厭惡感,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2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加強幼兒行為的練習
陶行知先生說過:“凡人生所需要的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絕了,不易變。”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的常規生活的內容是十分的豐富,無處不在都有對幼兒進行行為引導的最佳時機,在各項活動中教師應該有目的性、有計劃性地去引導幼兒進行良好的道德行為操練。如:在圖書室或班級圖書角通過組織幼兒進行修補圖書還有值日生打掃衛生等力所能及的勞動來練習愛護公物和關心集體的行為,加強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練習。比如:教師在組織幼兒晨間活動、韻律操或自由活動的時候,會有不少幼兒出了汗,有的幼兒還流鼻涕,這時候教師就應該隨機地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指導,通過教師的教育給幼兒的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總能找到無窮的樂趣,這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手段之一。比如:《洗手歌》幼兒們可以一邊念童謠一邊做動作,幼兒把洗手當作游戲,使幼兒養成吃東西前洗手的好習慣。
3 重視家長工作,努力使家校教育保持協調一致
幼兒只在幼兒園里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其實幼兒園和家庭都是培養幼兒良好道德品行的重要場所,這樣一方面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興趣愛好、行為表現和家庭環境影響的關系;另一方面,教師應注意結合教育教學工作的配合,力求幼兒園與家庭教育要求和方法上保持一致。實現“家校教育一體化”。在家庭和幼兒園的關系上追求家長與教師的伙伴關系和合作關系。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可以從:家校聯系表、家長會、家教園地、家教沙龍、親子活動等形式使家長了解科學育兒的知識,合理的對家長提出一些具體要求,比如讓家長在家督促幼兒,積極鼓勵表現好的幼兒,漸漸的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 讓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在社會中得以很好的發展
我們都知道幼兒期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但一些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幼兒來說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由于幼兒的認知能力低,自控能力相對比較弱,十分需要大人的正確指導。在我們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開設一些角色的小社會游戲,如組織“娃娃家”“理發店”“點心店”等小社會游戲,這些角色游戲的開展,對幼兒學會和使用禮貌用語產生了積極的效應,并通過了解別人的一些想法來調整自己的行為。還比如:有一次游戲活動中,我們班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摔了一跤,腳上磨掉了點皮,流了點血,很多小朋友看見了,都上前去關心他,教師也把幼兒帶到學校醫務室涂藥,并能及時的撫慰幼兒。在回到班級后,我們班很多幼兒也能主動上前關心,讓幼兒感受到集體的一種關心和溫暖。
幼兒園是幼兒一起學習生活的地方,幼兒之間的同伴交往對他們的個性、品德品行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固然交往能力影響這幼兒對社會適應性,所以,我們教師十分注重這些發展性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比如,在社會活動前,我讓幼兒們自己討論需要準備什么物品,活動中先通過小組討論需要哪些準備的物品、然后全班商量篩選所需要帶的物品、最后選擇同伴記錄討論的結果,這樣使幼兒們在實踐的活動中不僅能做到有秩序、思考問題、選擇結果、合作記錄等還發展了他們的情感、認知、獨立能力。
5 值得重?的是,教育要有側重點,目標要明確而且有遞進性
教育目標根據幼兒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側重同時,目標的遞進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把養成教育的總目標進行分解。例如小班:“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做自己能做的事”;中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會請求別人幫忙”;大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體的事情一起做,遇到困難嘗試做”。根據幼兒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師對他們提出的一些要求漸漸的提高。剛開始的時候,幼兒只要學會一些簡單的生活規則。比如,上課的時候,要安靜地坐好聽老師講課,不妨礙別人等。然后,提出一些道德行為的要求,如別人給你東西的時候你要道謝等。
作為教師,在選擇內容的過程中,不僅是要對園本課程進行篩選,還要對幼兒的需要和時事熱點具有一定的敏感性,適當的預設教育內容,但也要時時關注幼兒的生成內容,抓住生成點,通過師幼有效互動達成雙贏用動畫人物。孩子的個性千差萬別,要說他們有什么共同點,那就是對動畫人物的喜好。小豬佩奇、大耳朵圖圖、米老鼠、托馬斯等這些都是孩子們的最愛。這些人物雖然是虛擬世界的動畫人物,但是它們的力量有時是我們老師和家人難以達到的。所以,以這些動畫人物的口吻來要求孩子,聽著這些以動畫片中的人物說的話,孩子們總覺得特別的親切,效果必然好得多。
【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相關文章:
• Bright Horizons:把幼兒園開在公司里
• 幼兒園課程改革之集體研課
• 提高幼兒園美術教學質量“四法”
•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素質培養
• 幼兒園游戲中教師觀察與指導探究
• 關于幼兒園戶外運動的幾點思考
• 論幼兒園游戲組織與指導策略
• 職后培訓助力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
• 幼兒園開展德育教育的途徑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
• 幼兒園餐點時間的糗事
• 高校幼兒園人力資源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