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幼兒為其成長投入心力和精力是父母的神圣職責。親子教育是一個家庭親子關系的互動和親情交流的運作,可以調整家長對子女的態度和方法,從而達到家庭和諧的目的。近期,筆者對我班35名幼兒的問卷調查顯示:我班有23%的幼兒請祖輩照看幼兒;68%的幼兒基本由爺爺奶奶接送,不少父母們與幼兒缺少正常溝通;過高的期望導致家長過多地干預幼兒的活動,抑制幼兒主動性;不少家長重視智力投資,忽視行為習慣培養和道德培養;年輕父母缺乏必要的教養知識和正確的教育方法,祖輩們又過分溺愛幼兒,忽視了幼兒需要養中有教,教養結合。為此,筆者對幼兒園中班的親子教育進行了嘗試。
一、多種渠道,做好親子教育的宣傳工作
在學期初成立班級委員會,讓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發展提出誠懇的意見。班級重視活動中家長的建議,促進和諧互動親子關系的建立。通過開展“家長進課堂”的親子活動,家長更加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培養目標,從而對幼兒園的教育與管理的參與積極性更高。有利于實現家園共育,最終有利于幼兒的全方位發展。我們向家長介紹親子活動的目的、意義,有針對性發放宣傳資料,使更多的人了解親子教育的重要性。
二、家園互動,提高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
開展多種方式的家園互動,有助于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通過多維度的指導,家長由注重幼兒智力和技能的發展,轉向關注幼兒身心、情感、態度等綜合素質的發展,了解了良好親子關系對幼兒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性,使家長在構建良好親子互動關系中的角色定位進一步明確。為了不讓爸爸們在幼兒的成長記憶里成為缺席者,我們努力通過親子活動調動男性家長參與孩子教養工作的積極性,讓爸爸走進教學活動。活動使教師認識到家長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是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使教育內容延伸到家庭,也使家長在家庭擔負起教育的責任。
三、運用網絡,架起與家庭溝通的橋梁
通過幼兒園網站,設置班級交流平臺,把年級的、班級內開展的各項計劃和活動都放在網上,交流主題經驗,分享交流話題。讓家長能利用空余的時間去瀏覽,關注幼兒園的活動。鼓勵教師定期上傳幼兒在園活動的情況、精彩活動的照片與家長共享。通過實踐,我更堅信推行親職教育能架構幼兒園與家庭溝通的橋梁,促進家長的認同感和合作心,從而達到家園一致的理想教育境界。幼兒園通過傳遞專業知識和實際教育方法和經驗,幫助家長成為更稱職的父母——不僅提供子女良好的生活教育環境,自己更要不斷汲取新知識,適時適當地調整教養子女的態度與方法。家、園的溝通與配合發揮“1+1>2”的功效,讓幼兒在愛的教育中茁壯成長,成為健康、和諧、快樂、積極的現代兒童。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機關第二幼兒園)
【幼兒園中班親子教育之我見】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開放式美術活動的策略
• 幼兒園多媒體教學優勢
• 幼兒園教師合作文化建設之我見
• 淺談農村幼兒園的鄉土游戲
• 信息技術下幼兒園小班德育工作的研究
• 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品德教育
• 幼兒園高效教學的著眼點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農村幼兒園教師
• 讓幼兒園課程節奏舒緩
• 結合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展生物課外活動
• 幼兒園教師的獎勵策略
• 淺議幼兒園兒童綜合素質提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