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走訪我市幼兒園,了解到生物學知識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我市青年幼兒教師生物學知識比較欠缺,因而,在我院學前教育專業生物學教學中通過開展課外生物活動,豐富學生生物學知識,提高學生素質。
為了使我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上好生物課,我到我市各類幼兒園調查了生物學知識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運用情況,及我院往屆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學生在教育工作中的情況。通過調查得出以下幾點:
生物學知識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市各幼兒園使用的教材中,生物學知識內容很多,所占篇幅很大,講述了植物117種、動物77種。語言教材里涉及植物lO多種、動物20多種。在計算、美工、
音樂的教材里也有許多動植物內容。此外,科學、健康、社會、語言和藝術的教材中都有不少動植物內容。總之,任何幼兒教材都向幼兒提供豐富的動植物知識,滲透著生物種群多樣性的重要性和生態環境教育。
幼兒園每班都有自然角。自然角隨著季節的交替,設置不同植物的枝葉、花、果實和種子,培植著花草,飼養著魚、蝦等小動物。在幼兒教育活動中,要求幼兒參與種植、管理花卉和作物,喂養鴿、兔等小動物。這樣,在幫助幼兒獲取動植物及其與季節、環境關系的感性認識過程中,在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和保護周國環境的思想意識過程中,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生物學知識。
春游、秋游和參觀博物館、植物園、動物團等都是幼兒教育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這些活動使得幼兒廣泛接觸大自然,獲取大自然中許多動植物的感性認識,獲取常見的自然現象及其與人類、動植物關系的感性認識。指導幼兒活動的教師,必須具有廣泛的生物學知識。
可見,在幼兒園的整個教育活動中,生物學知識具有必不可少、至關重要的地位。
我院往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生物學知識的欠缺
幼兒園的青年教師(包括我院往屆畢業生)制作動植物標本、培植花木的能力差。幼兒園在活動中采集的或其它單位贈送的一些實用、有保存價值的動植物,青年教師往往不能將其制作成合格的標本,常常在自然角放置一段時間便丟棄了。各幼兒園所陳列的標本,絕大多數是花錢買的,僅有的幾份自制標本也不規范。
青年教師的生物學知識不全面,在教育括動中經常出現知識性錯誤。教幼兒栽種大蒜的老師,自己不清楚蒜瓣是什么;把核桃說成是種子;把從河邊邊拾來的蜆當成小的河蚌;把林間飛舞的繡眼等鳥,統統說是麻雀。又例如,教師把“高高的水杉”。一課講得繪聲繪色,站在水杉樹下時卻不知道這就是水杉;教完一首
兒歌,還說不出
兒歌中有5對足的動物是什么。
幼兒園里種著許多花草樹木,飼養著一些小動物。在調查過程中,我發現許多青年幼兒教師對自己身邊的這些動植物約有一半以上叫不出名字;對寶雞著名的動植物,往往僅知其名,不識其貌;對一些常見的動植物有時也會混淆,如桂花和女貞、梧桐和法國梧桐、鯉魚和鯽魚。
有些青年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對幼兒提出的問題回答不出,就信口開河、胡亂搪塞,影響不好。我遇到過這樣一些情況:秋游時,幼兒問老師農舍旁的金瓜是什么.老師說是一種桔子;幼兒問大樹上為什么有許多疙瘩?老師回答那是樹的正常生理現象;幼兒看到的馬陸,老師說是蜈蚣。調查結果說明,往屆畢業生的知識不能聯系實際,某些基礎知識如分類學知識太少,缺乏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學知識。因而在完成幼兒科學教學目標,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自然界,培養幼兒對自然界和科學活動興趣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困難。究其原因,一是學前教育專業的生物學在一年內要講完初中植物、動物和高中生物學的主要內容,在課堂上只能講授教材里的內容,不可能過多聯系實際,也不能詳細講解動植物分類學和生態學等。其次,以往在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實驗課和課外活動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參與生物科技活動較少,學生的基本技能較差。第三,學前教育生物教材不可能與幼兒園教材吻合。學生畢業后又沒有進修生物學的機會。因此,在工作中難免出現上述情況。
開展課外生物科技活動,豐富學生生物學知識
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學生畢業后能適應幼兒教育活動的需要,我借鑒以往教學工作中的經驗教訓,開辟了課外活動。把它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和擴展,用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促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的措施。
同年級的4個班中,兩個班作為實驗班,另兩個班是對照班。實驗班在自愿的原則下.成立了生物興趣組小組。生物興趣小組利用雙體日到寶雞附近的自然保護區、林業科研所、公園等進行珍稀動植物和常見動植物的識別、標本采集、挖掘化石,進行生物資源調查和生卷調查等;用課外活動進行動植物標本制作、動植物解剖、花卉栽培以廈各種小實驗、小制作。還隨著生物科技活動的開展.進行生物小
論文、小制作、小發明的競賽活動。實驗班結合課堂教學、組織全體學生參觀植物園、動物園、學院動植物標本室等。要求學生觀察認識各種類群(主要是書本中學到和生括中常見的動植物,采集和制作動植物標本,種植、記錄黃豆等植物的萌發、生長情況以及飼養金魚等,要求學生能識別校園里各種動植物,井把后一項要求列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基本技能定期考核。學期末,實驗班(包括生物興趣小組)學生的小
論文、小創造造、小制作等向全院師生展出,并對其中的優秀作品給予獎勵。
課外活動成績顯著,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參加生物興趣小組的學生,約占實驗班人數的40%。學生以很高的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參加活動,勤動手、勤思考、勇于探索,取得可喜的成果。例如,一個學期學生就制作寶雞的珍稀植物和常見植物標本260多份、動物標本22件、昆蟲標本10盒、小論文28篇。學生的成果展出后,獲得學校和上級領導部門的一致好評。課外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生物學成績和思維能力均獲提高,學期末年級統考,實驗班的平均分比對照班高8. 96分,其中考查學生分析能力,實驗班平均比對照班高3.12分。課外活動中運用的許多科學知識,是教材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學生還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的訓練和科學態度的培養。
通過參觀、實驗、探究、制作等科學教育活動,生物的課堂教育過程變為課堂內和課堂外的教育相結合,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動性相結合,動腦與動手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這樣的教學過程,重視人的參與意識和主體意識,造就學生發揮才能和發展個性的環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刨造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作者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結合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展生物課外活動】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如何加強幼小銜接
• 試論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
• 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與對策
• 幼兒教育多媒體技術運用
• 幼兒園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 試論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探討
• 巧用鄉土資源豐富幼兒園課程建設
• 美國幼兒園《秋季》主題活動例舉
• 幼兒園弘揚虎丘文化之我見
• 學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 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多學科視角審視
• 不可忽視孩子的幼兒園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