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幼兒園日常園本研修活動中存在的就事論事,研究的問題缺乏系統性;由上而下,研究的主體缺乏主動性;閉門造車,研究的形式缺乏靈活性等現象,我們以發展的眼光創新園本研修形式,促進幼兒、教師、幼兒園共同成長。
一、科研引領,讓園本研修活動主題化、系列化
我園確定以美術教育為重點建構園本課程以來,先后進行了“幼兒園美術適宜性課程研究”“對幼兒進行寧波民間美術欣賞教育的研究”“美術教育中幼兒園、家庭、社區資源整合的研究”等各級課題的探索實踐。我們的園本研修活動也因此找準定位,將美術教育的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園本研修活動緊緊圍繞這個中心,將課題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分解成一個個的小點,逐個研究、突破,形成主題化、系列化的研修活動。
例如:在開展“對幼兒進行寧波民間美術欣賞教育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將“民間美術的挖掘與欣賞教學”“傳統節日與幼兒美術活動”作為兩個主要研究的內容。在“民間美術的挖掘與欣賞教學”子課題研究內容中,我們設計的系列園本研修活動有“寧波民間美術種類的了解”,包括每一個寧波民間美術種類的特點、主要技法、現存資源等;“如何篩選適宜幼兒欣賞的民間美術內容”,包括篩選原則、確定的具體內容等;“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的設計”,包括理論講座、設計研討、范例觀摩等;“美術欣賞氛圍的創設”,包括走訪民間藝人、參觀美術環境、了解相關背景、創設美術場景等;“開展美術欣賞教學研討活動”,包括教學展示、教學評析、作品展覽會等。在“傳統節日與幼兒美術活動”子課題研究內容中,我們設計的園本研修活動有“傳統節日的由來與風俗習慣”“傳統節日中的幼兒美術活動”。
在園本課程框架下由科研引領的園本研修活動,不僅有長遠的規劃,還十分注重教師藝術素質的養成。園本研修活動以美術欣賞為中心,豐富了教師的審美認知,激發了教師的審美情趣,提高了教師的審美能力。
二、拓寬思路,借助園本研修讓每一位教師出彩
我們用“百家講壇”的形式為教師搭建表達表現的平臺,用“拜訪民間藝人”的方式來豐富教師的感受與體驗,積極拓展園本研修的寬度。
1.“百家講壇”:主動建構,融會貫通。主要形式是根據大主題,由專人就某一個具體的內容收集各方面的資料,以幻燈片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向大家作專題介紹。主要意圖是改變以往由園本研修組長從頭至尾主導活動的局面,將園本研修活動的空間讓位于普通教師,讓教師在準備、實施的過程中有充分的主動權,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對內容的理解與表達。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確定講壇名稱、配置活動內容、選擇活動方式,讓每位教師都有發揮才智的機會。下表是我們根據園本課程建設與課題研究的需要,開展過的“百家講壇”的主題與內容。
表1 “百家講壇”主題與內容
2.拜訪民間藝人:挖掘元素,實踐提升。與以往園本研修不同的是,我們的園本研修之前的準備不局限于書本上、電腦里和相機中的資料,而是讓教師去拜訪民間藝人,或請民間藝人來園與教師和幼兒互動,甚至參與到園本研修中。例如:美術欣賞活動“多彩的風箏”。在活動進行之前,教師借助“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網”搜尋到寧波江北莊橋的民間藝人邵師傅不僅是制作傳統風箏的高手,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于是約定時間專門到他家拜訪,了解風箏制作情況、拍攝生活場景。幾日后,邵師傅應邀來幼兒園做客。隨他到來的還有他親手制作的形態各異、精美絕倫的三十多架風箏。我們將風箏懸掛在一樓走廊上,供幼兒、教師、家長參觀,邵師傅做現場講解。
參觀之前我們以“如何引導幼兒觀賞風箏”為主題開展園本研修,具體問題有:(1)你看到了什么?(了解種類)(2)它是什么樣的?(造型色彩,局部細節,比較后的發現)(3)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覺?(抒發內心情感,了解寓意)教師在掌握了引導幼兒欣賞風箏的方法之后,帶領幼兒觀賞風箏、與風箏爺爺(邵師傅)對話。
另一個園本研修的主題是“如何進行風箏的美術欣賞教學”。我們請邵師傅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并在培訓后讓教師填寫下面的調查表。
表2 “風箏”園本研修活動教師情況調查表
我們還將課題活動與親子活動有機結合,組建“點點考察團”。“點點”一指考察的主體是幼兒,是一群小不點;二指考察的內容與形式:看一點點、聽一點點、畫一點點、想一點點、記住一點點、感悟一點點。經過多次的活動,“一點點”積少成多,教師和幼兒就能收獲很多。點點考察團活動,整合了社區資源,做大了園本教研;整合了家長資源,做實了園本教研;整合了幼兒園資源,做真了園本教研。
【幼兒園園本研修新探】相關文章:
• 淺論幼兒園課程目標的確定
•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研究
• 幼兒教師團隊建設反思
• 幼兒園學會的那些
• 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兒童繪畫心理
• 幼兒園散文詩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
• 如何促進幼兒園班風建設
• 多彩光譜評價體系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 淺談幼兒園中的愛國教育
• 居住區幼兒園建筑設計探討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愛之真諦
• 幼兒園游戲與教學整合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