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繪畫是幼兒園師生都很喜歡的一項教學內容,在繪畫教育過程中能夠讓兒童洞察力、觀察力和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培養。但是,由于兒童與成人之間審美觀的不同,很多老師在當看到孩子的繪畫作品時的第一感覺就是幼稚、不成熟,而孩子又無法理解大人所謂的美感與藝術效果,兒童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揮沒有得到認可,嚴重打擊了孩子對繪畫的興趣,甚至對繪畫出現抵抗情緒。所以,幼兒園美術教育中必須了解兒童的繪畫心理,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讓孩子勇敢的在繪畫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并認可他們,從而激發繪畫興趣,提高幼兒園繪畫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幼兒園 美術教育 兒童繪畫心理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205-02
兒童學習繪畫能夠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是兒童智慧開發的重要方法之一。教育部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說幼兒園教育可以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各領域都能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開發。美術教育屬于藝術領域,對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都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幼兒繪畫的影響因素
心理是行為的指導,行為是心理的反映。不同的心理,會有不同的行為,而人在不同的階段,心理是有所差異的。因此,要想幼兒美術教育發揮最大的作用,授課老師就必須首先了解兒童生理、心理情況,正確地評價兒童繪畫,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鼓勵,這樣孩子才能喜歡上繪畫。人的大腦細胞約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是在三歲以前形成的,而且大腦發育神速,例如大班與小班的孩子智力相差很大,加上由于幼兒園的孩子年齡比較小,接觸的事物有限,缺乏知識經驗,生理和心理都沒有發育完全,所以他們的思維、認識、行為、動作對于我們成人來說是比較幼稚的,所以說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其心理狀態跟生理狀態是密切相關的;雖然說兒童智力還沒有完全開發,但是他們卻是非常聰明,他們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求知欲和??造欲,以及豐富的想象力,這一點值得幼兒教師重點關注。
二、美術教育中兒童的繪畫心理
1.幼兒繪畫就是一種游戲
美術對于許多人來說就是一種藝術,而美術教育在兒童心里就是一種游戲。換言之,兒童美術活動是一種廣義上的藝術,它是以美術為出發點,通過游戲過程方式讓兒童積累物質媒介的操作經驗與體驗相應的內心情感活動,這種學習方式就是一種藝術形式。新生兒一睜開眼就對外面五顏六色的世界充滿好奇,什么都想了解,他們喜歡看美麗的衣服、圖片,所以一般兒童都會喜歡畫畫的,一開始繪畫對于他們來說僅僅是一種游戲。當他們用筆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不同顏色的線條時,他們會覺得很神奇,很好玩,于是就反復的嘗試,就喜歡上了畫畫。要是不強迫幼兒學一些簡單而又枯燥的線條或幾何圖形,而是用游戲的方式完成教學,讓幼兒從中獲得樂趣。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稍微不注意就容易抹殺孩子的積極性,例如老師畫了一顆雞蛋,不要告訴孩子,這個就是雞蛋,而是問孩子,這是什么,不管孩子回答的是什么,都不要去否定,可以讓他們回家后自己去尋找答案,讓他們去對比,去觀察,引導他們慢慢去認識周圍的事物,激發他們的興趣。
2.兒童繪畫心理的“涂鴉期”
受生理方面的限制,兒童手、眼、腦還不能協調地配合,畫起畫來還不能成形或初步成形,這就是兒童繪畫“涂鴉期”。兒童他們觀察事物只能注意到最突出最生動的部位。比如開始畫人的時候,許多孩子用一個圓圈代表頭部,手腳用長圓代替,大小不一,長短不同,常常沒有鼻子,耳朵等。雖然我們能猜測出孩子想畫,但是畫得并很不完整、很不準確。在這個時期,老師也看不明白孩子畫的圓圓圈圈是什么。但是當我們問孩子畫的是什么,他們會說是動物園、房間、果園,甚至會和我們說起一個”小故事“,但是我們在畫中并沒有找到他們所說的東西,這個時候,不要去否定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用繪畫去表達,他們所說的東西,都是自己經歷或者想象的東西,這個時候,需要我們的鼓勵和引導,而不能取笑他們,否則容易讓孩子對繪畫產生厭煩甚至是害怕的心理。在兒童繪畫“涂鴉期”通過繪畫,孩子的手、眼、腦得到了鍛煉,突破一些生理上的限制,得到一點自由之后,孩子們便插上了自信的翅膀,作品變得豐富起來。我們會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觀察力也隨著提高,大班的孩子畫中人頭部和四肢逐漸協調起來,基本上不會再缺肢短腿的了。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也迅速的發展,畫人從初步成型到基本正確;從畫人到各種動物、花草樹木。但是如果沒有受到正確的美術教育,八九歲的孩子的作品還是簡單的畫人,而不會如此豐富。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創作的空間,表現自我、展現個性的機會。兒童美術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專業畫家,而是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所以幼兒園老師必須要充分了解幼兒孩子繪畫心理特征,學會欣賞和正確評價孩子的繪畫作品,慢慢引導孩子去觀察、學習和創造,讓智慧和創造伴隨孩子健康成長。
三、結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其身心發展的規律,以游戲為基本,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涂鴉是幼兒美術教育中自我表現的起點,這個時期孩子手腦并用,促進孩子手、腦的控制與協調發展,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兒童自信心,有利于兒童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說在幼兒美術教育的過程中,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了解兒童的繪畫心理,為兒童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促進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如今中國市場的早教行業良莠不齊,家長們在選擇的時候要謹慎,不要為了所謂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一味的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更不能用大人的眼光去評判孩子做的事情,這無異于揠苗助長,扼殺了孩子的創造能力。因此讓孩子能夠從游戲中去學習和領悟,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才是最重要的。
參考文獻:
[1]顧凌燕.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兒童繪畫心理研究[J].時代教育,2017,(18):210.
[2]徐翠微.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兒童繪畫心理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03):159.
[3]汪俊.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兒童繪畫心理[J].新課程(小學),2013,(10):71.
作者簡介:李海霞(1980-),女,漢族,河北邯鄲魏縣人,教師;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東方幼兒園。
【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兒童繪畫心理】相關文章:
• 幼兒園晨間接待規范行為的探討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初探
• 淺談幼兒園生態環境教育課程的實施
•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社會教育實習問題探究
• 拯救孩子從幼兒園開始
• 幼兒園數學環境的創設和利用
• 淺談如何使幼兒園健康發展
• 幼兒園游戲活動現狀及分析
• 奧爾夫音樂在幼兒園活動中應用
• 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 幼兒園童話劇表演的指導方法研究
• 幼兒園創意美勞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