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幼兒園”現象一直是近幾年社會關注的熱點,存在即合理,既然有人辦高價幼兒園,又有人讀,就說明它有市場。 有的家長看重幼兒園的雙語教學,有的家長關注幼兒園的環境,有的家長關注幼兒園的師資條件,凡此種種。幼兒園能否滿足家長的需求成為家長衡量幼兒園好壞的標準。一個好的幼兒園,投入的師資和成本是截然不同的。高價幼兒園主要是優質幼兒園,即基礎設施好、師資條件好、教育理念好的“三好”幼兒園。
當前家長對于幼兒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的提高及經濟能力的增強,對優質幼兒園的需求越來越大,“寧愿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不能讓孩子輸在所謂的金錢上”。而現實的問題是優質幼兒園中的“三好”幼兒園普遍很少,不能被人們普遍找到。因此優質幼兒園就成為了稀缺資源,收費自然就高。對于能夠得到這種幼兒優質資源的人來說,收費不是“高不高”的問題,而是“值不值”的問題,在他們看來“只要值,再高也無所謂”。
但是,收費高的優質幼兒園畢竟只符合少數“高端人士”的特殊需求。“公立園擠不進,私立園上不起”,“幼兒園收費高,上幼兒園難”,已經成為廣大家長不能承受之重。中國是人口大國,自然也是幼兒大國,父母望子成龍,孩子有權得到呵護,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于是家長只能將眼光看向優質幼兒園以外的幼兒園,以期能夠自謀出路。但是廣大幼兒家長發現幼兒園總量原本少得可憐,再加上原有公辦幼兒園的部分撤離讓原本就資源不足的幼兒教育更顯得“捉襟見肘”,收費高是必然的了。
幼兒園收費高,主要原因是投資過少。一方面,學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靠民間資本舉辦,在有的地方,民辦幼兒園所占比例相當高,而政府基本上無任何投入。決定幼兒園收費水平的關鍵因素是辦園成本和合理的回報,民間資本介入的越多,要求的回報就越大,幼兒園的收費就越高。同時,民辦幼兒園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有條件的開辦特色幼兒園(如,雙語幼兒園、蒙臺梭利幼兒園等);沒有條件的也創造條件開辦各類興趣班(如,珠算、
舞蹈、繪畫甚至是魔術班)。在這里筆者并不否認幼兒園的這些舉措會對幼兒的身心帶來有益的發展,但是,這也成為幼兒園變相增加收費的借口。另一方面,對于公立幼兒園,投入同樣有限。公立幼兒園為了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也只好不斷提高收費標準,巧立各種收費名目,動輒就用“贊助費”“擇校費”來解決幼兒園資金不足的問題,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
改革開放三十年,國民經濟有了飛速發展,人均收入顯著提高。但時至今日,教育開支依然不到4%。至于尚未列入義務教育范圍的幼兒教育開支,當然更難上議事日程。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在幼兒教育的規劃、發展、投入中,往往是出政策鼓勵民間資金舉辦幼兒園,管理卻不到位,使得幼兒園收費比較混亂。此外,同樣屬于非義務教育,地方政府重視高中教育遠超過幼兒教育。原因很簡單,高中升學率能體現當地的教育業績,而發展幼兒教育,卻在短時期里難以收獲類似升學率那樣“顯著”的成效。如今幼兒教育已然是一塊“短板”,要補足這塊“短板”, 讓每個幼兒從小就接受平等的教育,而不是從幼兒園開始,就面臨不平等的教育競爭。孩子生而平等,千萬不能讓家長認為是因為自己的“不爭氣”,而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家庭從繁重的幼兒教育經濟負擔中解放出來,形成健康的家庭教育理念,而不至于從孩子兩三歲時,就陷入沉重的教育負擔之中。
【“高價幼兒園”帶來的反思】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 幼兒園班主任工作總結
• 學前教育音樂課程設置研究
• 略論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銜接
• 第一天去上幼兒園
• 挖掘本土資源,構建幼兒園課程特色
• 舞蹈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價值
• 對幼兒園棋類玩具投放的研究
• 對幼兒園教育質量觀的認識
• 美國幼兒園愉快的早期閱讀體驗
• 幼兒園建筑設計淺析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