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我有幸連續參與了我縣各級各類幼兒園的督查工作,了解到一些情況,也想了許多,出于對農村幼教事業的關心,想談點看法。
現狀分析:
我們地處山區,經濟條件相對落后�?戳巳h幼教發展情況,可以說是又喜又憂:
一喜參與率高。全縣60人以上幼兒園達14所,其中主管部門直辦3所;村辦2所;小學附設4所;私立園5所,聽說還有2所正在申辦中,社會參與辦園的比重將越來越大。
二喜覆蓋面廣。無論是獨立辦園,還是小學附設,從東邊的東峪新理念幼兒園到西邊的中村幼兒園,可以說覆蓋了全縣。
三喜入園率高。全縣現在園幼兒4500人,占到適齡應入園幼兒的75%以上。
可見,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幼兒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日益加深,對幼兒教育的期待和要求也越來越高。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和期待,多種體制的園所才應運而生,并漸趨壯大,緩解了幼兒就近入園的需求。但客觀存在的問題又令人擔憂。
一憂師資素質不高。以14所60人以上幼兒園為例(以下同),從師資數量上看,目前有8所沒有達到兩教一保的標準;從師資質量上看,所有幼兒園還沒有實現100%的幼兒教師資格持有率,有的園所甚至沒有一名參加過任何幼兒教育培訓的老師,多數是年老體弱的老教師或自雇未受過任何幼兒教育培訓的年輕教師任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看”孩子,根本談不上“幼兒教育”。
二憂園所條件簡陋。一是場地普遍不足,6所幼兒園生均占地面積不達標(生均標準15平方米),8所幼兒園生均建筑面積不達標(生均標準 9 平方米),6所幼兒園生均戶外活動場地不達標(生均標準 6 平方米),所有園所綠化面積不達標(生均標準 2 平方米)。二是硬件配套滯后,多數園所校舍不符合幼教要求,設施短缺、落后,幼兒在園入廁、飲水、盥洗、消毒等基本衛生條件得不到保證,幼兒玩具及大型活動器械存在嚴重不足。三是班額嚴重超標,因條件所限,有6所幼兒園小班班額超過40人(標準25人),最高一個班達53人,4所幼兒園中班班額超過40人(標準30人),最高一個班達60人,5所幼兒園大班班額超過40人(標準35人),最多1所達56人。這樣的條件不僅保教質量難以保證,而且給管理帶來許多困難,安全隱患也自然增多。
三憂管理水平不高。多數園所僅把辦園當作謀生、留住生源的手段,以致發展沒規劃,工作無計劃,制度不完善,管理隨意化,環節不銜接,責任不明確,幼兒教育小學化,不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
那么,如何才能加快農村幼兒園的管理與發展呢?為此,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以期對能有所啟示。
一.科學規劃布局,大力改善辦園條件
一是加大幼教資源整合力度,結合經濟發展、人口分布、生源預測等因素來進行合理規劃,科學調整園所布局,進一步滿足幼兒就近入學的需求。二是本著對勸兒、對家庭、對社會高度負責的精神,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幼兒園辦園基本條件》的規定,嚴格要求各類園所不斷改善辦園條件,各園所也要從自身長遠發展出發,積極創設符合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使幼兒園真正成為兒童的學園、家園和樂園。
二.加強隊伍建設,大力促進內涵發展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針對目前農村幼教師資狀況,一要加大數量的補充;二要加強對在職教師的專業培訓;三要發揮示范園所的引領作用,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業務水平。通過師資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農村幼教事業的健康、快速、持續發展。
三.合理設置課程,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規定:“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的情感、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目前,農村幼兒園只注重語言、數學的教學,忽略藝術與科學方面教學問題極為普遍。對此,可適當對課時安排進行調整,減少語言、計算周授課時數,如可增設安全教育一節、游戲兩節,特色一節、
舞蹈兩節;并設置美工、
舞蹈園本課程。
四.突出學科特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加強對幼兒園教師的配備,選派工作責任心強,業務素質高的教師在幼兒園帶班上課,并與小學教學分離,避免教師把精力投入到提高小學班教學成績,忽略了幼兒園教學質量。教學中,任課教師可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科特點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力求教學形式游戲化、多樣化;教學內容故事化、情境化。教師適時適度的介入教學活動,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激勵者,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五.凸現辦園特色,提升辦園整體水平
園本課程、特色課程的開設培養了幼兒的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能力,有效的促進了師生互動的過程。例如,在我們幼兒園,每周一節的特色課程和美工、舞蹈園本課程,已成為我們的特色活動。幼兒準備油畫板和各色油光紙,主要以粘貼、折紙、繪畫為主,幼兒的作品在班級設置的畫袋內展出,及時展示了幼兒學習效果。幼兒表演的舞蹈組合就是我們課間操和特色課的成果,滿足了幼兒的表現欲望,還為幼兒提供了充分表現自己才能的舞臺,把幼兒藝術教育變為現實存在的樂趣。
六.加強口語教學,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期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此期間,如果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其智力發展也將出現飛躍,進而促進其身心的全面發展。我們把每周一節口語、
兒歌的教學從語言課中分離出來,保證了幼兒口語教學的時間和內容。在教學形式上通過小組交流、集體活動、個別談話和情景對話等,為幼兒創設寬松、平等、自主的語言發展環境,激發了幼兒積極主動對話的興趣,使幼兒在較短的時間內口語表達效果十分明顯,大部分幼兒說起話來清晰、流暢、有聲有色。
兒歌語言淺顯、明快、通俗易懂、口語化,有節奏感,便于幼兒吟誦,積累語感。反復吟誦兒歌,還能幫助幼兒矯正發音,培養幼兒語言表達的連貫性。有些家長喜歡問孩子今天老師教了什么,故事、計算方面的內容,幼兒不一定能隨口說上,但兒歌孩子可以隨口背出,我們通過家園聯系,讓家長經常與幼兒交流,既展示了幼兒的能力,又匯了報幼兒學習情況,家長對此非常滿意。
七.樹立大教育觀,形成家園社區共育
充分利用農村資源開展教育活動離不開家庭、社區的支持和參與。農村家長家教意識淡薄,他們認為教育孩子是幼兒園老師的事。因此,我們利用建立家長輔導站、設立親子活動日、創辦家庭活動角等方式,讓家長定期到幼兒園里來接受培訓,參與幼兒園的活動。教師要求家長們自己動手制作玩教具,回家后布置一個幼兒活動角,并用學來的知識、方法指導自己的孩子。家長們在教孩子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在下次來園時反饋給教師,大家共同探討解決。我們還通過家長開放日讓幼兒唱歌、跳舞、畫畫等,再現幼兒的學習過程,展示幼兒的學習成果,隨機滲透幼兒教育的理念。通過聽、看、交流、互動的形式,使家長對幼兒教育從不懂到了解,從了解到理解,從理解到支持。促使家長認識到自己不僅是家長,更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意識到幼兒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習慣的培養比“讀、寫、算”更為重要,引發家長主動與教師密切合作,達到家園教育形成合力。
當前,大力發展農村幼兒教育刻不容緩。在現有條件下,利用當地資源開展教育活動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嘗試。要讓這種嘗試持續,有效地進行下去,教育觀念的更新、教育行為的轉變是關鍵。幼教管理、培訓部門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減少不切合實際的集中培訓,觀摩活動、評優課不能走過場,要重實效;應長期扎實地開展城鄉幼兒園手拉手活動,從城市幼兒園及師范學校教師中招募志愿者下鄉支教,扶植一批農村示范園和骨干教師,以點帶面,促進農村幼兒園的全面發展。
【喜憂參半淺談農村幼兒園管理】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美術活動教學
• 地球科學知識在幼兒園科普的運用
• 幼兒園,“培養”家長的學校
• 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教育化初探
• 幼兒園區域活動游戲化的深入研究
• 探討幼兒園的室內環境設計
• 淺析幼兒園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及對策
• 學前教育專業視唱練耳音樂教學分析
• 農村幼兒園留守幼兒的心理疏導
• 民辦園幼兒教師專業化問題及對策
• 美國幼兒園給爸爸媽媽的備忘錄
• 保育員―-幼兒園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