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今我國教育部門在幼兒園教學各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多,幼兒園教學在社會上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近年來,我國在幼兒園教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是,由于幼兒園教學針對的是幼兒這一特殊群體,教學活動各有特點;此外,由于現在我國在幼兒教育這一方面的發展有限,導致其教學的有效性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教學方法的陳舊,使得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進行并不十分順利。本文首先對現今我國幼兒園教學的特點進行了闡述,并就教學方法創新這一內容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 特點 方法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243-01
注重幼兒的發展,是現代幼兒教學活動進行的重心。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與幼兒年齡以及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所展現的特點相符合,除此之外,在進行幼兒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活動首先應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相符合,活動的開展要以幼兒學習為主題,使其能夠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去,并在活動過程中主動學習。只有幼兒積極的參與,才能促進教師與幼兒間的溝通和交流,實現幼兒學習方式與教師教學方式的基本統一,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基于目前我國幼兒教學的現狀,教學方法的創新顯得十分重要。下文主要從幼兒教學特點以及教學方法創新兩方面進行探討。
一、幼兒園教學特點。
1.以促進幼兒的發展為主要教學目標。
受傳統教學觀念、價值觀念的 影響,現今我國的幼兒園教學整體呈現出小學化現象,幼兒園將將掌握知識以及訓練技能作為幼兒園教學的目標,反而忽略了培養小孩子對積極情感的體驗和學習興趣。從整體上看,幼兒教學并沒有得到正確的定位,教育人員以用學生的要求來嚴格規范幼兒們的行為,導致幼兒早早地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從現代的終身教育理念出發,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比之讀書、算數和寫字,其教學更應體現為啟蒙作用。幼兒教學應以幼兒的發展為主要教學目標,在幼兒步入小學之前,積極培養能夠使他們受益終生的一些品質,使其早今后的學習、生活以及工作中都能受益匪淺。學習態度、學習欲望以及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是幼兒教學的一大主要內容;除此之外,幼兒在不同環境中表現出來的互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責任意識以及合作意識,都是幼兒教學不可忽略的重要內容。
2.幼兒園教學內容的“三性”特點。
幼兒園教學內容的“三性”特點指的是直接經驗性、生活性及整合性。其中,直接經驗性和生活性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主要指的是幼兒園教學過程中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幼兒教學與小學教學最大的不同在于,幼兒園教育沒有邏輯的、層次性強的知識體系,更是更加傾向于將生活以及生活中獲得的直接經驗作為教育知識來源,將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幼兒教學的整合性指的是幼兒教學的過程中各學科間的分界并不十分明顯、精細和嚴格,而是將所有的知識涵括在一個比較大的領域中。從理論上來講,各學科間的知識有著相對的不相干性,但在幼兒教學的內容中,確是將各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有機結合、相互聯系著的教學大綱,通過生活經驗以及游戲等教學手段,使幼兒對這些知識有一個大致的理解,便于他們以后學習過程中的深入了解。
3.游戲是幼兒園教學的基本活動。
由于幼兒天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以及容易被生活環境中的新事物所吸引的特點,游戲無疑是幼兒教學過程中最好的教學方式。以游戲作為幼兒教學的基本教育活動,既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也是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體現。通過游戲這一教學方式,可以極大地增強幼兒的感性認識,加深他們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理解;同時,他們在游戲進行的同時,不僅能夠滿足他們自身的需要,也能積累一些實際經驗,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
二、幼兒園教學方法創新。
1.以特殊教學法為創新方向。
由于幼兒教學整合性和生活性的特點,具有多樣性特點的“特殊教學法”是幼兒園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的不二方向�!疤厥饨虒W法”是對幼兒教學的各種教學方法進行的系統性的整合,它對各種教學方法進行了理論性的概括和總結,表現了體系化的特點,更是作為一種具有高級形態的教學方法展現在人前。“特殊教學法”具有針對性、系統性、概括性、統一性以及在運用過程中不受學科劃分限制等特點,運用“特殊教學法”,可以有效地解決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性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通過對具體的教學方法進行整合,能夠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方法體系,將問題的關鍵點涵蓋其中,并通過教學中教法和學法間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較好地將教學過程中的操作規則與操作程序協調起來,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將幼兒教學中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教學課程改革結合起來。
2.以幼兒“學法”為主要創新內容。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我國在教學方法上更傾向于“教師的工作方法”而非“學生的學習方法”。事實上“教學方法”是教師“教法”和學生“學法”的綜合。“教學合一”是現代我國整個教育界教學方法的新方向。
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應把幼兒的主動參與度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關鍵,教師“教法”僅僅起“演示”作用,這是現今我國幼兒教學方法創新的主要內容。教師通過“演示法”,對學生的學習和觀察起引導作用;同時教師運用“實驗法”,使幼兒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和理解動手操作的方法,并能夠自主地運用其進行自我驗證和檢查。總之,在教學方法的創新過程中,只有將幼兒的“學法”放在重要位置,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才能更好地實現幼兒教學的目標。
3.以心理科學為重要理論基礎。
心理科學是教師在理解學生心理和行為過程中運用的重要的學科知識,教師只有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實施教導,這一點在幼兒教學中同樣如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正確地理解和分析幼兒的行為,對其進行正確的預測、理解和引導,才能更好地發揮“教”的作用。
三、結語
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對整個社會以及整個國家的未來來說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幼兒園教學工作絕不能被忽視,反之,國家有責任和義務加強幼兒教學。基于我國現今幼兒教學特點及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尤其是教學方法這一方面,我國教育部門和幼兒教學專家們必須進行幼兒教學方法的創新,重視幼兒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蒼翠.論幼兒園教學的特點[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No.11708:49-51.
[2]楊瑞花.幼兒園教學的特點[J].才智,2013,11:157.
[1]李忠忱.論幼兒園教學方法的創新[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9,No.42609:26-28.
【幼兒園教學特點及教學方法創新】相關文章:
• 談幼兒園數學環境的創設
• 80%普惠幼兒園能實現嗎?
• 大班幼兒分享行為觀察研究
• 幼兒園開發本土趣味游戲的意義*
• 幼兒園區域活動初探
• 幼兒園“小幫手”現象研究
• 幼兒園“小學化”傾向之我見
• 多媒體技術中幼兒教育論文
• 幼兒園音樂節奏教學探微
• 幼兒園食譜的制訂
• 幼兒園剪紙藝術教學初探
• 幼兒園綜合課程的“六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