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越劇是一個廣闊的藝術海洋,在這個海洋里蘊涵著無盡的藝術珍寶。她是在吳越豐饒文明沃土上生長開花結實的藝術奇葩,是藝術瑰寶皇冠上的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但隨著當今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因素的急劇變化發展,社會節奏的不斷加快,越劇這朵藝術寶窟中的奇葩,正逐步走向衰亡,那么作為紹興本土文化的越劇藝術是否就此該送進歷史博物館了呢?前幾年中央曾發出“振興民族藝術,宏揚民族精神”的號召,許多有識之士認為越劇這種獨特的藝術和其他姐妹藝術一樣,是人們欣賞美、感受美、表達美的一種載體,它通過歌舞演繹故事,具有特殊的魅力,作為龍的傳人理應把它發揚光大,使之源遠流長。幼兒天性愛模仿,特別對于唱歌和跳舞的喜愛在日常生活中可見一斑,本人經過兩年的幼兒園越劇教學的實踐研究,發現在幼兒園進行越劇教學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它不僅能使幼兒了解并喜歡紹興本土文化,還能有效地提高幼兒對
音樂欣賞、理解及感受表達能力,并潛移默化地樹立家鄉自豪感。
二、研究概念的界定
(一)“越劇教學”一般在越劇藝術學院中是以學習正規的唱、念、做、打為內容,提高學生的表演技能為目的的教學活動。
(二)在本研究中,“越劇教學”則是以引導幼兒接觸、欣賞、了解越劇,培養幼兒對越劇的興趣,提高幼兒對
音樂的欣賞、感受、表達能力為目的教學活動,這無論從教學目標和概念上都有別于上述的正規越劇藝術學院的“越劇教學”。
三、研究的設計與步驟
(一)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以幼兒越劇欣賞教學和素質教育的關系為著眼點,根據小班幼兒實施欣賞教學后的情況以及中班幼兒的身心特點,把“讓幼兒初步欣賞、了解、喜歡越劇藝術”為重要目標,力求探索適合中班幼兒的越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湖塘中心幼兒園中中二班為研究對象,其中中二班幼兒人數44人,其中男孩23人,女孩21人。
(三)研究方法
采用實驗法,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根據課題的要求,結合行動研究法、調查法、分析歸納法進行研究。
四、研究的目標和原則
(一)目標
1.通過越劇教學,使幼兒進一步了解越劇的服裝、音樂、化妝等特點以及越劇主要的劇種。
2.繼續進行越劇的欣賞和學習,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欣賞、感受及表達能力。
3.通過對中班幼兒越劇教學的研究,從而形成一套較完整的幼兒園越劇教學體系,為以后相關課題研究提供借鑒。
(二)原則
1.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以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及社會期望為依據。
2.幼兒園、家庭、社區互相配合,共同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共同完成培養目標。
3.選擇一些符合目標要求,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導幼兒模仿學習。
4.越劇教學應有機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要為幼兒創造可學習、可表演的機會和舞臺。
五、對實驗班幼兒的具體行動研究
(一)確立適合中班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1.研究大班幼兒越劇教學的方法和幼兒學習的特點及規律。
2.研究適合于中班幼兒的學習內容及相關越劇知識
在小班幼兒越劇欣賞教學的研究基礎上,根據幼兒的年齡及認識特點,初步選擇《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我家有個小九妹》作為教學內容。
3.研究越劇教學與幼兒音樂能力發展的關系
越劇是一門融唱、念、做、打于一體的表演藝術,一般以聲帶情、聲情并茂,并講究字正腔圓,因此在教學中必定要求有一定的節奏感、對音樂性質的聽辯和感受、表達能力,故本研究在引導幼兒進行越劇學習的基礎上,將關注越劇教學和幼兒音樂能力發展的關系,從而進一步確定幼兒園進行越劇教學的可行性與否。
(二)探索適合中班幼兒越劇教學的方法
越劇有著獨特的表現手法,然而要把它引入幼兒園的教學,必須得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是借助于形狀、顏色、聲音來認識世界的,而不是依靠語言交往所獲得的知識來認識。中班幼兒雖比小班時期在思維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他們的行動依然是依靠具體的形象思維進行的,幼兒的記憶,也直接依賴于感知的具體材料,對于直接感知過的形象記憶,比對語詞記憶的效果好。本人在小班越劇欣賞的研究基礎上,充分考慮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依照中班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而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
1.故事理解法
在本研究中,幼兒主要是通過認識服裝、樂器及欣賞學習有代表性的唱段來感知越劇的特殊表現風格的。我們知道任何學習都應該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況且對于能力尚未完善的幼兒來說,越劇的內容本來就難以理解,這也是越劇教學在幼兒園嘗試研究中的一個突出的難點問題。為了化解這個矛盾,本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故事理解法,故事理解法主要是以以講述故事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劇情內容、人物性格、唱腔特點,以更好地去欣賞、理解、唱腔和表演。
2.游戲法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學活動于游戲之中。“寓教于樂”一直是幼兒園推崇的教學方法,越劇教學更應如此。因為越劇知識的掌握是枯燥的,為了讓幼兒避免枯燥乏味的學習,在越劇欣賞和教學的同時,本人將越劇的學習結合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幼兒對越劇活動的興趣。
3.降調與改詞法
現場
伴奏降調法是進行
伴奏降調,改詞法則將幼兒實在難以理解或不適合幼兒的唱詞改為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唱詞。
4.角色表演法
角色游戲是幼兒百玩不厭的活動。在越劇欣賞學習過程中,本人借鑒了角色游戲的方法,引導幼兒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角色參與游戲與表演,從中體驗角色情感,感受角色游戲般的表演樂趣。
5.評價與鼓勵法
興趣源于自信,而幼兒的自信則是通過成人肯定的評價與鼓勵而獲得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鼓勵幼兒,以正面、肯定的語言評價幼兒,使其體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產生自信心。
6.請教與展示法
在研究過程中,“請教”即請有表演、演唱和演奏經驗豐富的老師指導或來園為幼兒做現場示范表演,彌補教師在越劇專業知識經驗方面的不足。
7.家園合作法
越劇是一門綜合音樂、美術、化妝、服裝、表演、器樂等多種門類的較復雜的藝術,在研究中光靠正規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除了必須的正規教學活動,還應和家長共同配合,一方面要做好家長的宣傳發動工作,爭取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
六、結果
經過中班一年的越劇教學,實驗班幼兒對越劇表演產生了較濃厚的興趣,不僅學會了一些簡短的唱段,而且對越劇的劇種及相關知識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比如能逐步區分越劇的行當和相應的角色、聽辯一些民族樂器、辨認各種臉譜、掌握了一些比較難的表演動作等等,大部分幼兒喜歡參加越劇欣賞和表演活動。
【幼兒園中班越劇教學的研究】相關文章:
• 在大學英語教學融入德育的探索
• 淺談幼兒園小班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 幼兒園小班班級管理藝術探討
• 幼兒園生活化創意美術研究
• 烏托邦低齡幼兒園策劃案
• 淺談幼兒園教師的課堂教學自我評價
• 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困境探析
• 幼兒園數學教育中的情景創設
• 提高幼兒園教育水平 創新農牧區幼教模式
• 游戲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的巧用
• 幼兒教師必備素質探討
• 如何提高幼兒園孩子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