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是當今基礎教育的一個追求目標,就目前我國的教育現狀看,幼兒園是實行素質教育的最佳場所。如何在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方式方法很多,其中文學教育的諸多功能注定能成為幼兒素質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但長期以來幼兒園文學教育并沒有受到重視,相關的研究也很少開展,這不能不說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大缺憾。[1]因此,我們應改變教育觀念,確立教育規劃,加強教材建設,設置活動課程,幼兒文學教育必須也完全可以走進幼兒教育天地。[2]意識到問題只是解決問題的起點,關鍵是如何開展幼兒文學欣賞教育活動,本文擬就此作一些實踐探索。
幼兒園文學教育包括藝術精神的陶冶和藝術技巧的培養。藝術精神是指崇高正直的道德精神,堅毅執著的頑強意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能愛能恨的精神品質等。藝術技巧是指藝術表現手法,語言的節律和音韻的和諧,擬人、比喻、夸張、象征等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藝術精神與藝術技巧是血肉與靈魂的統一,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沒有藝術精神,藝術技巧沒有了靈魂;沒有藝術技巧,精神失去了依托。在主題活動中,教師抓住這些文學藝術要素,切入具體作品,給幼兒以全方位的藝術感受,應該說就抓住了文學教育的精髓。
文學教育的實施,還需要我們利用一些輔助手段,如利用多媒體
課件,多媒體資料,展示相關圖畫和實物,配以合適的
音樂等等。幼兒是不識字的,對于故事性體裁的作品,可以采用講述和朗讀的方法,也可以表演;對于
兒歌和幼兒詩,可以擊節吟唱,表情朗誦,也可以編排動作進行表演;對于戲劇,鄭振鐸先生早就說過:“可以立時排演,不拘地方,也不拘時間,如不便排演,則用對話式把戲曲表演一下也是可以的。”[3]同時我們還要創設具有童趣的、優美的活動環境。
幼兒文學體裁豐富多樣,每一種體裁對孩子們來說都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在3年6個學期中,我們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把各種體裁分別編進各個學期的計劃中,爭取每個學期都有一個文學的主題活動。通過這個文學的主題活動來帶動其他的活動,除達到文學認知的主要目的外,還可以實現其他的目標。
一、小班文學教育的實施
我們可以把認知
兒歌和幼兒詩作為幼兒園小班文學教育主題活動的中心。上學期以兒歌為主,下學期以幼兒詩為主,圍繞一個大的主題,教師挑選一系列的優秀作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帶領孩子們走進詩歌天地。
如:春天到了,可以開展一個表現春天美、謳歌春天美的文學教育主題系列活動,把活動室設計成春天的情景,用能表現春天的圖畫和實物裝點起來。
活動一:挑選一個有代表性的表現春天的影像資料,組織孩子們觀看,讓他們建立一個關于春天的基本印象。春天來了,小草長出了嫩綠的新芽,花兒開了,冬眠的動物醒了,燕子從南方回來了,小溪流歡快地流淌,小鴨子“嘎嘎嘎”地在池塘中戲水……
活動二:教師選擇一部分表現春天的兒歌和幼兒詩,如:《春天來了》、《春天是這樣來的》、《春雨》、《春媽媽的三個小姑娘》、《桃花》、《春的消息》、《春天說了什么》等兒歌和幼兒詩,多花些時間,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讓幼兒熟悉這些作品。可以聽錄音,觀看配有春景畫面的配樂詩朗誦,讓幼兒體會春天是多么的美妙。
活動三:師生一起吟誦,歌唱,表演。練習時一定要邊念邊擊節,擊節的方式方法要靈活多變,可以拍手,拍身體的其他部位,可以使用打擊樂器,總之要讓幼兒掌握語言的節奏和韻律,充分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還可以編排動作去表現詩歌內容,既方便記憶又增加了游戲性,從而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然后可以開一個朗誦會,作為活動成果之一。
活動四:引導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詩歌內容,表現自己對春天的理解,對春天的喜愛,對春天的贊美。教師要善于從中發現幼兒思維的火花,及時夸獎他們獨特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并記錄下來,作為活動成果之二。
活動五:組織孩子們帶著這些作品走進春天的大自然,去尋找春天,發現春天,去親身感受萬物復蘇、生機盎然、姹紫嫣紅的美麗春景,把詩中春景和現實春景結合起來,引導孩子們展開藝術聯想。讓孩子們在清山綠水旁朗誦詩歌,用攝像機或照相機拍下當時的情景,作為活動成果三。
活動六:把詩歌欣賞和
音樂舞蹈結合起來,教孩子們唱《春天在哪里》這樣的兒童歌曲,讓他們自編
舞蹈動作,把春天美和對春天的愛唱出來,跳出來,作為活動成果四。
活動七:把詩歌欣賞和美術結合起來,引導孩子們把心中的春景和看到的春景用畫筆描繪出來,極力贊揚有獨特創意的孩子。做一個小小的畫展,作為活動成果五。
如有必要還可以開展一些延伸活動,一到兩周一個活動,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讓幼兒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和無限生機,陶冶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操;另一方面讓幼兒感受到了詩歌語言的魅力,它的凝煉性、形象性、抒情性、音樂性是其他藝術形式不可逾越的,這不就是一種藝術技巧的感染和藝術精神的熏陶嗎?
二、中班文學教育的實施
我們可以把認知幼兒童話、寓言、幼兒故事、幼兒散文等作為中班文學教育主題活動的中心,以故事性體裁的作品為主,不求面面俱到,但要讓孩子們通過主題活動進一步感受故事的魅力,培養他們對真善美的向往和對假丑惡的擯棄。
從各種鮮活典型的故事形象身上,引導孩子們明白什么是堅毅、勇敢、善良、機智和美麗。從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中,引導孩子們明白什么叫一波三折、柳暗花明、好事多磨,甚至什么叫起死回生。別具一格的故事環境,會讓孩子們如醉如癡,流連忘返。童話世界,繁花似錦,鳥語花香,碧草連天,在這樣的地方發生的故事怎不叫人沉醉!很多幼兒生活故事,要么發生在一個其樂融融的家里,要么發生在一個令人向往的幼兒園里,要么發生在一個妙趣橫生的公園或動物園里。美好的故事環境甚至成了許多人一生都向往、追求的目標。
確定活動的主題時,可以把內容、形象等作為選材的依據,充分調動多種教學手段讓孩子們熟悉作品,欣賞理解這些作品。如:選擇一系列表現角色崇高精神、美好情操的作品;表現真善美戰勝假丑惡的作品;表現角色機智勇敢、樂于助人的作品等,也可以是用一個系列主題活動來完成。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再詳細舉例了。
三、大班文學教育的實施
我們可以把認知幼兒戲劇文學,開展幼兒戲劇活動作為大班文學教育主題活動的中心。孩子們天性喜歡游戲,喜歡模仿,幼兒戲劇活動其實就是一種高級的、有組織的游戲活動。幼兒戲劇活動是一個綜合性的活動,綜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造型等多種藝術手段,把戲劇文學變成戲劇活動,可以讓孩子們好好過一把游戲的癮、模仿的癮、表演的癮。妙趣橫生,又富有鮮明個性的角色語言鍛煉了孩子們的語言能力,激發了他們對語言的興趣,豐富而有趣的角色動作鍛煉了他們的表演能力和動作協調能力,充滿童趣的的服飾造型,舞臺設計和兒童音樂無不給幼兒以充分的美的愉悅和享受。
大班兩個學期可以集中排演兩個戲劇,選取孩子們感興趣的劇本,首先帶領孩子們熟悉劇本,觀摩兒童劇影像資料,可以采用競爭機制,讓小朋友自己報名參演,模仿角色語言和動作,競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師生同臺也很好,增強游戲性,增進師生間的感情。
2005年,武漢市武昌區曾在各幼兒園開展了一個幼兒戲劇排演比賽,孩子們表現出來的熱情和表演能力都讓我們大開眼界。如果把這個活動作為幼兒園的常規主題活動,就可以讓更多的孩子,甚至幼兒園所有的孩子都參與進來。這個活動讓我們看到,在幼兒園大班開展幼兒戲劇排演活動是完全切實可行的。幼兒戲劇排演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多種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學會了一些文學藝術的表現方式,為他們以后的學習、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這是素質教育具體而集中的體現。
今年“六?一”前后,我切切實實看到了,感受到了孩子們對幼兒戲劇的熱情。我組織學前教育系的學生排演了幾個妙趣橫生、生動活潑的幼兒戲劇,在“六?一”兒童節前后,我們把這些戲劇作為禮物帶進了幼兒園,小觀眾場場爆滿,熱情似火,他們觀看時的專注、投入和積極的參入意識極大地鼓舞了我們,也讓我們始料不及。演出結束時,孩子們戀戀不舍地不肯離去,紛紛搶著和自己喜愛的角色合影留念。這是多么難得的熱情和興趣呀,如果我們抓住了他們這個興趣點,在大班開展戲劇活動,他們該有多么欣喜呢!幼兒園文學教育不是落到了實處嗎?幼兒園素質教育不是也落到了實處嗎?
四、結語
教育是一種藝術,藝術具有多樣性與復雜性,幼兒教育也是如此,每一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審美趣味和選擇,因此,以上所討論的方案并非“標準答案”,只是提供一個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視角,僅供參考。每一個教師都可以依據自己的文學修養、把握能力和教學需要設計自己的主題活動方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加以充實和提高,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幼兒文學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瓊輝,讓幼兒文學走進幼兒園,學前教育研究
[2]幼兒文學教育的缺失及其建構,語文教學與研究
[3]鄭振鐸,兒童文學的教授法。見:中國現代兒童文學文論選 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217
陳瓊輝,江漢大學實驗師范學院教師。
【幼兒園文學教育的實踐探索】相關文章:
• 幼兒園打擊樂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
• 例談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
• 淺析幼兒園課程中幼兒教師的角色定位
• 幼兒園引入男教師要有真行動
• 技工院校幼兒教育論文
• 初探幼兒園進行五線譜教學的方法
• 幼兒園繪本教學的有效策略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學
• 幼兒園種植活動與教育價值分析
• 幼兒發現學習
• 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優化路徑
• 韓國幼兒園印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