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溝通都離不開語言作為中介,語言在人類的生活中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而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語言發展與運用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這一黃金時期,教師應采取各種有效策略誘導孩子想說、敢說、會說,讓他們在自由表達中最大限度的釋放自己,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思想和情感。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币虼�,發展幼兒的語言只有通過豐富多彩、多樣形式的活動進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們開展的語言活動要從單一化、枯燥化、機械化,逐步轉變為富有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
一、讓孩子“唱”出心中的話
音樂是一種美妙的語言,它同樣能表達人的所思所想。
音樂與語言雖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但實質是相通的,幼兒習得語言經驗的過程中適當滲透音樂元素,能讓孩子產生由衷的快樂,從而提高對語言的興趣,體會運用語言的快樂。
1.以適宜的音樂為孩子的語言感受注入催化劑。
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語言活動中往往受環境、氣氛的影響而改變,不同的語言作品需要不同的音樂風格和情感來烘托。創造一個與故事、散文、詩歌等相適應的音樂環境能有效提高幼兒的興趣,更好的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因此,在語言教學中,我經常為幼兒創設相適應的語言環境。
在詩歌《秋天的雨》的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在一首歡快的《蘋果豐收》烘托下,仿佛身臨其境般看到秋雨帶來的美景;在故事《狐假虎威》中,狐貍假借老虎的威風在眾野獸面前大搖大擺的走,此時來上一段《獅王進行曲》,效果特別的好,在音樂的襯托下狐貍那驕傲的表情猶如獅王般威風的樣子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孩子們眼前。
這些都是我們教師在上課時通過口述很難達到的語言效果,而通過音樂的渲染則讓能幼兒產生共鳴,從而能更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以變幻的節奏為孩子
兒歌朗讀增加調味料。
童謠、
兒歌的內容淺顯,語言凝練,富有兒童情趣,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朗讀和記憶,是幼兒接觸較多而又非常喜歡的語言教學活動。但孩子在朗誦兒歌、童謠時常常會沒有情感,猶如老和尚念經,有聲無色,聽者無味,讀者無心。但是加入變化的節奏就可以讓孩子的朗讀變得有趣、回味無窮。
在進行童謠《八只小狗抬花轎》活動中,我一開始用4/4拍節奏來進行教授。
八只 小狗 抬花 轎,老虎 坐轎 把扇 搖。……
x x x x / x x x x /……
但是我們在進行幾次練習后,孩子們出現了審美疲勞,積極性有所減弱。這時,我就將將節奏改為2/4拍。
八只小狗 抬花轎,老虎坐轎 把扇搖。……
x x / x x /……
改變節奏之后突出“數字”的朗讀,讓聲調變得更有輕有重,幼兒感到新鮮,印象比較深刻。其次,我還引導幼兒用其它不同的節奏來朗誦,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更高了。因此,美麗的童謠、兒歌加上變化的節奏進行朗誦,會使孩子的語言學習變得有滋有味。
3.以快樂的歌唱為孩子的語言練習增添色彩
孩子的語言就像一首歌,孩子的歌唱就像優美的語言。對于孩子來說歌唱和語言是一回事,語言是直白的唱法,歌唱是有聲調的語言。歌唱活動因其形象性、感染性、趣味性和游戲性的特點而深受孩子們喜愛,因此,在語言教學中,我常常采用語言和歌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為孩子的語言練習增添色彩,注入活力。
在學習了故事、兒歌后,我常和孩子們一起把其內容改編成歌詞,用熟悉的旋律唱出來,孩子們常常樂此不彼。
如學習了“猴子學樣”故事后,孩子們發揮著想象,將內容改編為“山崗上,有群猴,看見老漢在乘涼呦。大草帽,頭上戴,這個樣子真好玩呦。猴子跑來,圍著老漢看,拿起帽子,就往頭上戴呀,學那好漢一個樣呀!……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不但得到了進一步練習語言的機會,而且聯想、歸納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 讓孩子“演”出心中的話
幼兒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而表演游戲不失為一個融教育與情景之中的一個多角度的語言環境,因此,在語言教學時,我采用了童話故事表演、成語故事表演、生活故事表演、情境表演、動畫片故事表演、聽音樂編故事表演、模仿表演、啞劇表演等多種活動方式,讓孩子得到運用語言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主題《動物,我們的朋友》中,我根據科學活動《動物的防身絕招》組織了《小鹿歷險記》的情景表演劇,這個活動中的小鹿逃跑過程中遇到了朋友小壁虎、黃鼠狼、花狐貍、小青蛙,并且和他們每個人都進行了對話,對話過程中小動物將自己的本領告訴了小鹿,如:小壁虎說::“別急,別急,我來幫你,你可以學我把尾巴拉斷掉,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 花狐貍說:“別急,別急,我來幫你,你可以學我躺下裝死,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小鹿都沒有辦法學會。最后小青蛙說:“別急,別急,我來幫你,你可以學我這樣做!”青蛙利用保護色的辦法激活了小鹿的靈感,逃過一劫。表演過程中,孩子都把自己想象成了小動物,熱情地幫助小鹿,在整個表演過程中,孩子們始終以語言相伴隨,運用語言交流他們的需要,模仿所扮演角色。
另外,在孩子表演過程中,我不是讓他們機械地按照藍本進行表演,而是給他們充分的空間演出心中的“話”。有時會讓他們根據故事線索創造性地增加角色的對話和豐富故事情節,有時會提供故事開始部分后,讓孩子充分展開想象進行表演。如在表演“戰勝大灰狼”時,我和孩子們只看圖講述了故事的開頭,接下來就分組完整表演故事,孩子們按自己的想象表演出了版本不一的故事,從中“演”出了他們想說的話。
三、 讓孩子“畫”出心中的話
幼兒有一百種語言,美術也是其中的一種。在美術活動中幼兒自發地運用語言表現自我,表述思想,宣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往往不受時空關系的束縛,也不受客觀情理的限制,他們可以在“畫”中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在中班的綜合活動《微笑》中,兔子、大象、小鳥都會為朋友做事情,小蝸牛最后想到把自己的微笑送給朋友,他的朋友們都開心的笑了。為了讓孩子們體會微笑的意義和神奇力量,我在組織欣賞散文后讓孩子們畫“微笑”徽章,孩子們把最美的笑容留在徽章上進行相互贈送,這樣孩子們可以更深切的感受到微笑的魅力,更深層次的理解作品所蘊含的寓意。在制作徽章后,讓孩子說說送給誰?得到微笑徽章的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樣的?對送徽章的小朋友說什么?在贈送徽章的過程中孩子們充分表達著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中,爺爺用智慧、勤勞的雙手用破舊的毯子為孫子約瑟創造出很多的寶貝,體現孫子和爺爺之間的親情。但最后約瑟的紐扣沒了,爺爺也不能無中生有,此時約瑟很傷心。這時讓孩子為約瑟設計制作紐扣贈送給約瑟,讓約瑟變得快樂。孩子們都設計出特別的、與眾不同的紐扣送給約瑟,在制作后讓孩子講講你設計了怎樣的紐扣?你想對約瑟說什么?在這樣的設計、贈送中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最重要的就是發展了孩子的情商,讓他們體會到幫助別人、關心別人的情感。
單一的、傳統的語言教學已遠遠不能滿足21世紀的孩子,只有在開放性的活動中,幫助幼兒積累生活及語言經驗,豐富表述內容,提高語言水平,才是幼兒園語言教學的宗旨。讓我們的孩子在唱一唱、畫一畫、演一演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中感受語言的魅力,才能使他們主動的想聽、愿聽、想說、愿說……
孩子的語言就像美妙的音樂,需要我們給她插上五彩的翅膀,讓那旋律變得更加悠揚。
【如何在幼兒園進行語言教學】相關文章:
• 如何在幼兒園進行語言教學
• 如何在幼兒園進行語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