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知識,因此,數學教育教學應該得到重視,教師應該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和實際生活出發,從而讓幼兒獲得更多的親身感受和體驗,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并能將獲得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幼兒園作為啟蒙教育的場所,其數學教育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和思維發展都有著很大的作用。
關鍵詞:數學教學 教學觀念 改進方法 豐富多彩 相互滲透
學習數學知識和掌握數學方法對幼兒的成長非常有意義,數學可以鍛煉幼兒的智力和思維能力,因此,作為幼兒教師要思考一個問題:在幼兒教學中,如何把數學教學融入到幼兒的各個活動之中呢?
一、轉變教學觀念
我們已經步入了21世紀,這是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只有教學觀念不斷更新,才能和社會發展同步,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學無止境,只有不斷學習和探究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教學活動從幼兒的實際出發,讓幼兒在實踐中了解數學、學習數學、發展數學,幼兒才會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教師要意識到幼兒學習數學應該重視啟蒙性和生活化,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幼兒在實踐和游戲中輕松愉快地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為將來學習數學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限制了幼兒思維的發展,只有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主動積極地學習,通過對幼兒的啟發、引導、鼓勵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幼兒的質疑精神,鼓勵他們勇敢地提出問題和探究問題,提高了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設計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和調控。如:讓幼兒了解高矮,教師就可以讓幼兒從高到矮排成一排,通過他們親自實踐和嘗試輕而易舉地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將數學知識模擬成生活情境,讓幼兒在輕松中獲取知識,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作為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三、幼兒動手操作學具需要豐富多彩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主要是以教具進行演示教學,然后對數學基本概念和規律進行講解。在此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幼兒只是機械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沒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實踐證明,過早地對幼兒進行抽象教育會使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變成純粹的記憶,因此,要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給幼兒準備豐富多彩的實踐材料和學具,激發幼兒實踐操作的欲望和興趣。為幼兒準備的學具可以是教師制作的,也可以是幼兒或者家長制作的,比如轉盤、盒子、飲料瓶、冰糕、拼圖等都可以。豐富多彩的學具會大大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比如幼兒在學習分類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多種顏色和形狀的卡片或者瓶蓋,通過反復實踐和擺弄,幼兒輕松地掌握了分類的規律。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相關的數學材料,讓幼兒在玩中學到知識,從而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
四、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
新《綱要》指出:“在幼兒園教學中,幼兒的能力和經驗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幼兒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幼兒由于受到先天遺傳和后天教育的影響,其能力的不同是必然存在的,這種差異在數學學習中顯得更為明顯,有的孩子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教師點撥就能學會;而有的孩子感悟比較慢、接受新鮮事物比較遲緩。要想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成功,教師必須要實施分層次教學,按照不同能力的幼兒給予不同層次的教學材料,這樣他們才能得到獲得成功的體驗,才能激發其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五、數學應與各科教學相互滲透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各科教學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融合的,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在幼兒活動的各個領域中,都要把數學學習融合進去,比如,幼兒在學習美術這門學科的時候,教師可以把有關空間、形狀、重量等有關數學知識貫穿其中,使幼兒獲得感性經驗,提高幼兒學習數學和應有數學知識的興趣。在藝術欣賞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讓幼兒觀察和欣賞一下花朵、葉子、花盤等,從而引導幼兒感受事物排列的和諧之美,進而感受到生活中數學學科的魅力。
六、游戲中不斷積累數學知識
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對游戲最感興趣,如果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游戲融入到教學中去,就會使幼兒自主地去學習和探究,并能獲得有益的感性經驗,比如,幼兒通過搭積木,不但獲得了空間知識和幾何形狀知識,還能與分類、數量的比較聯系起來,幼兒在輕松愉快中獲得了數學知識。幼兒的好奇心是幼兒學習的強大動力,為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喜歡的玩具和游戲進行教學,這樣幼兒就會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給幼兒自主發展的空間,幼兒每一次的玩法,都會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無形中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教師要把游戲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在游戲中輕松愉快地獲取數學知識,探究數學規律,從而喜歡上數學,進而去探究數學、學習數學,并能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幼兒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在逐步地提高與發展,并需要不斷地積累和學習。所以,幼兒園數學教學需要長期堅持,循序漸進,不斷積累。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并能獲取相關的數學知識,以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忠忱.幼兒的智慧來源于動手操作[J].教育藝術,1999(3).
[2]鄭思明,陽志平.評皮亞杰智力發展的理論及其教育價值[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
[3]許燕頻.幼兒數學操作性學習活動的認知特點及指導策略[J].教育探索,2008(11).
[4]包旭芳.淺析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探究式教學策略[J].新課程:教研版.
[5]周欣.兒童數學學習的個別差異和個性化數學教育[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
【幼兒園數學教育教學研究】相關文章:
• 管窺學前教育師資流動的負面影響
• 農村幼兒教育發展問題與措施
• 小議幼兒園的管理
• 幼兒園兒童患齲齒情況分析
• 在幼兒園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 淺談幼兒園環境的教育價值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新策略
• 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之我見
• 幼兒園班級管理實施策略
• 優化幼兒園晨間談話活動的策略
• 幼兒園膳食工作精細化管理路徑
• 淺談幼兒園營養與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