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園本課程,就是幼兒園自主開發的“以園為本”的課程,系統地說就是以相關政策為指導,以幼兒園現實的環境和條件為背景,以幼兒現實的需要為出發點,從幼兒本身出發,以幼兒的興趣為主,家園、社區多元合作,以幼兒園教師為主體的不斷實踐、調整和創新的課程。
[關鍵詞]幼兒園;園本課程;實踐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園本課程也進一步突顯出它的獨特價值,各地的幼兒園也都致力于發展園本課程,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進一步貼近社會現實、貼近生活、貼近大自然,使幼兒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時增強對社會與自然的感知與了解。
一、挖掘本土,關注孩子的需求。
開發園本課程,關注幼兒的需求,允許幼兒園根據幼兒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內容,主動地建構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和理解,所以,園本課程應該是適合幼兒的、貼近幼兒的生活、貼近大自然、具有當地特色的。
首先,課題的定位。經常聽到有的老師說:“什么園本課程?不就是我們以前說的特色課程嘛。”其實,幼兒園課程本來就屬于“園本課程”;或者說,幼兒園的課程就是“園本課程”。“園本課程”是幼兒園課程本身固有的特性,并不是今天才從外面引進來的什么新東西,它一直就存在于幼兒園課程之中。
其次,內容的選擇。園本課程內容必須是孩子感興趣的,適合孩子的。而孩子感興趣的就必須從孩子們的生活入手。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幼兒園建構園本課程時可以利用這些重要的文化資源。幼兒園可以利用、挖掘本土的相關資源,并以此作為教育題材對幼兒進行愛家鄉教育,同時以此為導線,讓幼兒了解中國茶文化的悠久歷史。
通過收集有關茶的知識和分類整理,孩子們鍛煉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在了解茶的生產以及嘗試制茶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們了解到茶制作的艱辛不易;而茶藝的活動不僅能夠陶冶孩子的情操,還能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茶的魅力所在。這些無聲的教科書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民族文化,陶冶了幼兒的情操。
二、園本課程的實踐以游戲的方式進行
游戲具有假想性、愉悅性,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不僅僅只是單純地在玩,而是在玩的過程中,思考、想象、驗證并吸收知識,這是孩子認識并理解這個世界的途徑,所以,園本課程實踐的過程對孩子來說,應該是一個游戲的過程。例如:教師可以把枯燥的茶知識以游戲的形式呈現,讓孩子們用自己做的茶具來進行茶藝表演,他們自己練習沏茶、泡茶、倒茶,孩子們用自己親手制作的茶具來練習沏茶、泡茶、倒茶等,幼兒在游戲中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想象,隨意將材料進行加工和改造。幼兒在玩耍中感受中國民俗文化的樂趣,并且派生出一個個新的問題和強烈的探索嘗試欲望。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在班級活動區、生活區、手工坊選擇設置了一些活動內容。幼兒通過親自參與手工制作,與傳統文化近距離接觸,從而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
三、園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在實踐中調整,在調整中繼續再實踐的循環過程
幼兒的游戲源于生活,源于現實社會,但不等于現實,不只是對現實的模仿。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要有教育機智,要隨時關注生活,關注孩子的興趣,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生活中突然發生的、有教育意義的事件來調整教學計劃。整個活動是在幼兒的實踐中不斷地生成、不斷地發展,最后不斷地成熟的。它既不是教師預先設計好的、在教育過程中不可改變的僵死的計劃,也不是兒童無目的、隨意的、自發的活動,它是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通過教育者對兒童的需要和感興趣的事物的價值判斷,不斷調整活動,以促進兒童更加有效學習的課程發展過程,這是一個不斷實踐、調整和創新的動態發展過程。
責任編輯 沁 硯
【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實踐】相關文章:
• 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的設想
• 幼兒園初任教師職業適應現狀及對策
• 中日兩國幼兒園社會教育目標之比較
• 民歌學前教育論文
• 幼兒園特色課程
• 幼兒園戶外活動多樣性有關問題研究
• 構建幼兒園游戲主題
• 上學難,上幼兒園更難
• 信息資源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 淺談幼兒園主題墻的創設
• 幼兒園的精細化管理
• 附屬幼兒園:特權還是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