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在教育過程中應依據幼兒已有經驗和學習的興趣與特點,靈活、綜合地組織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相對完整的經驗。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都是教育的內容,體現了不同課程模式。如何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需要教師精心安排幼兒的一日活動,合理組織孩子的活動,讓孩子在快樂和諧的環境中成長。就目前農村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組織與管理不夠規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現狀一:晨間活動的“放鴨式”
晨間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的開始,晨間活動有序的組織,不僅能鍛煉孩子各種能力,增強他們的體質,在活動中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組織活動之前,老師也能夠按照一日活動計劃進行。觀其晨間活動中的材料,主要以一些常見的材料如:沙包、皮球、桌面玩具、積木。孩子每天面對自己熟悉的這些玩具,已經沒有一點興趣,自由散漫現狀明顯存在,老師們每天感嘆:現在的孩子真難管,一點不聽話。于是出現了“放鴨式”的教養方式,讓孩子隨意追逐打鬧,不斷有孩子侵犯攻擊對方的行為。老師們認為孩子入園只要給一點玩具玩玩就行了,讓孩子“放鴨式”的活動就算完成了晨間的教育活動。
作為幼兒園教師要從主觀意識上改變對晨間活動的認識,晨間活動也是一日教育活動中重要的一環,這一活動組織好將會保證孩子愉悅的心情。同時還要從客觀上解決教師的這種“放鴨式”教養方式。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1.劃定區域,按照孩子的意愿自選游戲
在每天幼兒離園后,教師要檢查各活動區域材料使用情況并即時更新投放孩子需要的材料,在孩子參與活動之前,要培養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選擇活動區域,讓孩子按照區域活動的要求、人數規定逐一進行,對于參與區域孩子很多的情況,教師用商量的口氣幫助孩子重新選擇區域,確保區域活動正常有序地開展。這樣就能撇開孩子爭搶玩具的現象,還能培養孩子遵守規則意識行為。
2.結合集體教育活動投放材料,激發孩子活動的積極性
《綱要》第一部分總則中指出“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課程可以追隨幼兒的生活和經驗,凡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是急于想知道或解決的問題,都能吸引幼兒主動地參與進來。如小班
音樂活動《聽聲音找樂器》,我們可以在晨間活動時提供一些樂器給孩子玩,孩子們從未見過這些樂器當然感到很新穎,在玩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這些樂器發出不同的聲音,晨間這些活動的鋪墊,能激發孩子參加集體教育活動《聽聲音找樂器》,使這節
音樂活動很快達到目標。幼兒在快樂的玩耍中,不知不覺獲得了新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在輕松、愉快、自由的氛圍中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3.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贏得家長的了解,改變家長對幼兒園活動認識
家長對幼兒園教育活動沒有清楚的認識,認為幼兒就是來學習的。要改變家長的觀念,就要求我們經常向家長傳授幼兒教育的經驗,讓家長清楚意識到孩子到幼兒園不僅僅是學知識,更多是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從孩子生理發展的特點,讓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組織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幼兒園的快樂。
現狀二:生活常規的程序化
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喝水、洗手、入廁、餐點、午睡、起床這一系列的活動也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進行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我們教師關注的是程序是否完成,沒有關注活動過程中的細節。如孩子喝水,只是給每個孩子在規定時間里喝水,而且不能保證足夠的茶水;洗手時,孩子也只是沖沖而已,有的孩子剛洗好的小手立即摸到墻上,或在地上爬行;入廁時,有些班級讓孩子一窩蜂地進去,導致孩子因擁擠而摔倒的現象。餐點、餐后不擦嘴,即使擦嘴也是用很少一部分毛巾,不能做到一人一巾的要求;餐后立即組織孩子午睡。這一系列的生活活動都成為教師一日工作的程序化,對于生活活動的具體要求,老師們從不關注。這樣的教育結果將導致孩子不良的生活習慣,直接影響教師的教育功效。
面對生活教育活動程序化狀況,我們采取以下措施:
1.思想上形成共識
我們積極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泰州市一日活動常規細則》,讓教師真正理解《細則》內容,同時向老師宣傳生活教育活動的作用,讓教師真正明白幼兒的生活教育內容實效性,同時也關注到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制定嚴格考核制度
做好幼兒生活教育活動工作,不僅僅靠思想提高認識,還要老師們履行到實際工作中去。為了進一步落實到位,我們對照《細則》要求制定了嚴格的檢查制度。例如孩子喝水習慣,我們以孩子能否安全有序地取水和放茶杯;洗手活動,我們以孩子是否有序地盥洗、盥洗的方法是否正確;入廁時孩子們是否排隊;餐后是否組織孩子散步等形式,考核教師的管理工作,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
現狀三:游戲活動的形式化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綱要》提出:要以“游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充分體現尊重和保護幼兒游戲的權利。把學前教育的主要目標落實在幼兒愉快的游戲體驗和幼兒主動獲得學習經驗的游戲過程中,使幼兒主體性的發展成為游戲所追求的核心價值。
就目前情況看,幼兒的游戲活動,主要是教師為了某個教育目標而設立,孩子缺乏參與游戲的自主性。違背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游戲原則。因此孩子處于被動狀態。有些游戲活動背離孩子的生活經驗,孩子在游戲活動中缺乏創造性。游戲材料的缺乏,導致孩子們爭搶同一個區域,游戲只是一種形式,沒有體現到它的實際價值。
如何更好地開展游戲活動,把真正的游戲時間留給孩子,讓孩從游戲活動中輕松、自由地掌握經驗,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巧妙安排游戲,為孩子提供多種游戲機會
幼兒的活動應是豐富多彩的,幼兒的生活也應是規律有序的。根據游戲的不同,我們將六大類游戲(建構游戲、角色游戲、美勞游戲、益智游戲、體育游戲、表演游戲)落實到多個區域。真正使游戲成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基本活動這一問題,通過與各班教師反復實踐、專家指導以及不斷的完善與調整,制定出了《幼兒一日生活、游戲活動安排》表。這樣安排不僅使幼兒參與各種游戲的時間增加了,而且環境創設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游戲需要,也更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使六大類游戲較為科學、具體、巧妙地貫徹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較好地實現了游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的目的。同時在不同區域內及時投放孩子們需要的材料,以保證游戲活動的開展。
2.將幼兒的生活、游戲有機結合,構成了幼兒一日生活、游戲一體化
“生活即教育”。幼兒的很多經驗都來源于他們的生活,這說明幼兒園生活各環節對他們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同樣,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蘊藏著發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機。因此,幼兒園教育必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要抓住以上兩點,就必須使其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有機地結合,發揮出各自的作用,體現游戲、生活一體化,其關鍵就是要創設寬松和自由的環境,提供自我表現、自主選擇、自由活動的機會。使幼兒生活、游戲的氛圍既輕松有趣、又自主有序。例如在角色游戲中,我們把孩子的生活過程組織進去,當孩子在游戲中,有違背生活要求習慣的,教師要以游戲者的身份參與引導,幫助糾正,讓孩子在玩中理解并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現狀四:集體教育活動“小學化”傾向。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集體教育活動顯得尤為重要。在農村幼兒集體教育活動,經常看到以下一些現象:
鏡頭一:集體教育活動中,孩子們上課坐姿,按照兩人一張學桌,規規矩矩坐好,一節活動下來,孩子總感覺很累。
鏡頭二:孩子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地寫字,寫字姿勢無人管。教師只是看孩子寫字的結果,而不考慮寫字的過程。導致孩子不良的握筆姿勢。
幼兒的一日活動中集體教育活動組織,必須科學合理。保證教育活動質量首先從教師抓起,因為教師是組織集體教育活動直接責任人,對每一節集體活動內容,教師都要以本班孩子的為中心,合理科學地分析教材。其次要對集體教育活動可能會發生一些問題要有自己預測,以便應急活動過程中突變情況。在活動中一定要以孩子為主體,體現教師的主導性的作用,更要圍繞為孩子創設寬松愉悅的游戲環境,要達到孩子喜歡的活動目標。
幼兒一日活動的組織千變萬化,作為教師要能根據活動目標要求,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孩子的一日生活,要遵循孩子在前,教師在后的教育原則,用心構建孩子的每一天,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幼兒園的樂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邊城幼兒園)
【農村幼兒園一日活動現狀及策略探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的有效途徑
• 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日常活動
• 淺談幼兒園國防啟蒙教育
• 幼兒教育信任危機破解對策
• 幼兒園專題教研活動的探索
• 幼兒園戲劇性游戲的開展
• 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全面實施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 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情境創設初探
• 淺談幼兒園素質教育
• 幼兒園角色游戲設計的有效方法
• 完善幼兒園成長檔案的策略研究
• 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投放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