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區域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它將教育目標滲透人教育內容與材料中,將教育內容分成若干個區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活動內容、材料,自主操作、實踐,從而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其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活動 教育前置法 滲透 遵守游戲規則 共享游戲樂趣 規則意識 學會合作
正 文: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它將教育目標滲透人教育內容與材料中,將教育內容分成若干個區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活動內容、材料,自主操作、實踐,從而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其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但是在組織的過程中,我們很多老師都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
場景舉例:區域活動開始了,機靈的小家伙們紛紛選擇進入了自己喜歡的區域,萌萌是個內向的小姑娘,當她緩步走近最喜歡玩的娃娃家的時候,人數已經滿員了,可萌萌還是很想進去玩,撅著小嘴,看樣子不想到別的區去,這時候老師走過來對萌萌說:“萌萌,這兒的人已經滿了,咱們去看看哪個區還有空,這個區下次再來玩,好不好?”萌萌看看老師,又看看區里其他小朋友玩的不亦樂乎的樣子,她沒動彈。 教師半推半拉地將她拖到旁邊的建構區,邊走邊對她說,下次區域活動時一定讓她到娃娃家來玩……
這樣的區域活動安排,通過人數限制自我調節,這樣做在時間上似乎對每個人都有了公平性,但在操作過程中發現,機靈一點的,主動一點的的孩子總是能進入自己想要去的區域,而內向點的孩子往往由于動作慢而被調整出去。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個場景很正常,平時也基本上都是這么做的,這位老師做的沒什么錯。那讓我們再看下去:萌萌坐在建構區中,一臉地沒精打采,索然無味,手中拿著積木,眼睛卻不時地往娃娃家瞅上幾眼。
我們都知道,區域游戲活動在幼兒園中是必不可少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現在的區域活動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選擇,是一個愉快、放松、不受限制的自我表現的地方。但是,像萌萌這類幼兒原本應該愉快的區域活動中得到快樂了嗎?沒有!為什么?缺少真正的自主。是的,老師們肯定又會提出問題來:這是無法避免的啊,由于活動區域有這樣那樣的限制,有一些比較受歡迎的活動區域就是會吸引大多數的孩子。那么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究竟該怎么辦呢?就這個問題我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給這類問題的解決辦法取名為――教育前置法,其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滲透教育,把這類教育放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在任何一次的區域活動中不斷的滲透,直到孩子們能夠掌握并能夠熟練運用。針對這個案例,我想教育前置法的教育內容就是設立隱形規則、引導幼兒遵守游戲規則。任何一種區域活動,必須有自己的游戲規則,才是科學的、長久的。有效的引導幼兒參與各種區域活動,是我們老師的職責。
讓我們來看看這節課,老師是如何處理的。這節課的課題是中班社會領域的《輪流玩》,活動目標是能認真聽取別人意見,學習與同伴互相協商交流,在游戲中能夠遵守游戲規則,有序參與游戲。
授課環節大體如下:老師設定了手偶情景表演,引出問題,讓幼兒參與討論:
情景一:一天小兔騎了一輛自行車,好朋友小猴看到了,也要騎,兩個好朋友都想先騎車,互相爭吵好不好?
這時候孩子們七嘴八舌的想了好多辦法,最終確定了一個辦法,剪子包袱錘,誰贏了誰先騎車。然后老師就跟孩子們一起討論怎么玩剪子包袱錘的游戲,游戲規則是什么;
情景二:確定了用剪子包袱錘的辦法,小猴子贏了,它先騎上了自行車,但是騎多久才能輪到小兔子騎呢?老師又讓孩子們討論,再想一個辦法,有的孩子說在車上安裝一個定時器,每個人玩5分鐘,然后輪到下一個小朋友玩;有的孩子說小猴子圍著場地騎上一圈,一圈后就讓小兔子騎……經過討論,老師和孩子們共同選擇了第二種方式;
情景三:老師帶領孩子們走出教師,活動場地上有四輛滑板車,12名幼兒看見后都忍不住一哄而上,剛才課上商量的那些辦法都拋在了腦后;老師及時把幼兒集中起來,重新回顧故事里的小兔和小猴的做法,讓孩子們商量究竟怎樣才能有序的玩,怎樣才能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玩到滑板車,然后孩子們開始討論,用剪子包袱錘的辦法首先進行了分組,每3人一組,分成四組,然后每個組的幼兒再利用毽子包袱錘的辦法確定了玩的順序,最后三人商量滑板車的行駛范圍,12名孩子都開開心心的輪流玩上了滑板車,并且還玩了很多次,體驗到了輪流玩的樂趣。
課的最后,老師進行了活動總結:今天老師感到特別高興,因為小朋友們不僅幫小猴和小兔想辦法,而且的知道了遇事情懂得了先商量,互相合作,聽取別人的意見,輪流進行活動來解決問題。
試想,如果我們在讓孩子們進行區域活動之前,利用教育前置法,把這類教育潛移默化的引導給幼兒,讓他們在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去運用,去操作。我們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些幼兒喜歡玩的游戲,把全班幼兒根據區角的種類數量進行分組,然后共同商定各個區域玩的時間、確定人員安排,輪流進入各個區域,當然,前提是一定要讓孩子們從內心深入認可這種游戲規則,只有大家共同遵守了游戲規則,才能共同分享游戲帶來的樂趣。
這樣一來,通過教育前置法的教育滲透,讓孩子們才進入區域參與活動之前,就讓孩子們了解輪流游戲、分享快樂的含義,既避免了孩子們只喜歡在一個區域活動,又能讓全班幼兒進入到各個活動區域去體驗,培養了孩子們的規則意識,極大的提高了區域活動的有效性。讓孩子們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得到更大的發展,讓孩子們自己學會玩,學會規則,學會合作,學會想象和創造是進行區域活動的主要目的。
【教育前置法――走進幼兒園區域活動】相關文章:
• 環境素質下幼兒教師論文
• 渭南市幼兒園財務管理現狀研究
• 幼兒園一日活動過渡環節的研究
• 試論如何做好幼兒園班級管理
• 幼兒園線條畫教學初探
• 體育活動中幼兒與材料的互動
• 幼兒園區域活動探索之路
• 幼兒園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 幼兒園“保教并重”需要進一步落實
• 農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態現狀
• 淺談幼兒園童謠教學的實踐探索
• 小議學前教育中美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