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敖日格樂(1991.01-),女,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西小召鎮人,本科,在讀研究生,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研究方向:幼兒園課程。
摘要:幼兒園物質文化建設是指幼兒園全體成員在教育活動中共同創造的各種物質設施,使人獲得文化的感情熏陶和啟迪。本文例舉了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蒙古族文化;物質文化;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5-0233-01
一、蒙古族幼兒園物質文化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一) 幼兒園的墻飾與建筑物裝飾方面
1、幼兒園班級墻飾更新度不夠。幼兒園墻面的裝飾上可進一步加強蒙古族特色內容的填充,并且需要定期更換,體現不同時期的文化特點。一般班級的墻面裝飾都是一個學期更換一次主題,顯然這是不對的。一些教師可能會根據一些大型節日,對墻面裝飾進行補充和修改,但是這些補充對幼兒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是不夠的。
2、幼兒園班級墻飾的幼兒參與度不夠。幼兒園班級墻飾的主題、制作材料和形式大多數是由教師本人自主決定的或者是由幼兒園統一決定,幼兒參與度很低或幾乎沒有。即使是有幼兒參與,也不過是簡單的修剪粘貼工作,墻面主題的決策還是由教師來定。
(二) 活動區的創設及玩教具的投放
1. 活動區玩教具的投放缺乏民族性。蒙古族幼兒園活動區內雖然也有民族性教玩具,但是其數量與其他玩教具相比還是較少,而且成品較多,幼兒自己動手做的產品較少。其種類也是較少的,除了典型的幾個民族性教玩具以外,其種類的民族性教玩具的引進較少。
2. 活動區角玩具的利用率不高。蒙古族幼兒園活動區內教玩具雖然有很多,但是大多數都被當做為是擺設,教師和幼兒都很少去主動的利用。只有在進行區角活動或者上觀摩課的時候才會去利用。基本上利用率較低。
(三) 服飾、飲食等生活習俗。在蒙古族幼兒園內很多傳統的蒙古族節日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對傳統節日的重視度不夠,使很多幼兒都不知道一些傳統的節日的由來和意義。
二、加強蒙古族幼兒園物質文化建設的策略
(一) 幼兒園墻面裝飾方面
1. 促進幼兒園墻面裝飾主題的更新。墻面裝飾不可一成不變,必須不時的進行更新。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那達慕、馬奶節、祭敖包等。以那達慕為例的話,教師可以同幼兒、同家長一起,把教室裝飾成那達慕的場景。把那達慕的競技三項的圖片或者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畫出心目中的那達慕場景,把其粘貼在墻上。讓幼兒在裝飾墻面的過程對蒙古民族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2. 提高幼兒園墻面裝飾中幼兒的參加度。以往,幼兒園墻面的布置安排,全憑教師個人的喜好,很少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幼兒只有在有興趣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愿意主動的接受環境的熏陶和陶冶。在決定幼兒園墻面主題的時候,要以幼兒的興趣需要為根據,符合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特點,把幼兒當做墻面裝飾的主人。
3. 提高幼兒園班級墻面的利用率。教師在對班級的墻面進行規劃的時候,需要有整體的規劃,不能想到一步做一步,想在這個墻上畫一幅畫,在那個墻上貼一個貼畫,零零星星的進行裝飾,這樣后果一定會偏離教師的預想,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有整體的設計,在進行裝飾工作之前,就要想好每面的利用方式、想要突出的主題。
(二) 活動區的創設及玩教具的方面
1. 活動區的創設。在闡述活動區的創設方面,我想從幾個經典的區角創設入手。
(1)語言區角。在語言區角投放一些蒙古族經典的神話傳說供幼兒閱讀觀看。在選擇蒙古族經典神話的時候也要以幼兒為主體,切不可以以自己為主。在蒙古族傳說中有《家奴的故事》、《巴林摔跤手》、《黃驃馬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都是顯示了蒙古民族面對困難、惡勢力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的大無畏精神。通過閱讀這些著作幼兒可以深刻的感覺到蒙古民族的精神,并在不知不覺中將這種精神賦予到實踐中去。
(2)餐廳游戲。在活動區中可以加設餐廳的游戲 ,讓幼兒在這一區角中學習蒙古族傳統飲食文化。蒙古族將食物分為“紅食”和“白食”兩種。“紅食”是面食、肉食、茶食等,“白食”是奶食、奶豆服務等。在區角中教師可以從網上或者其他途徑找到蒙古族傳統食物的圖片供幼兒觀看;或者可以在幼兒園食堂的幫助下,讓幼兒有機會親手做,或者組織嘗一嘗的活動,發動家長從家里帶來蒙古族傳統食物進行品嘗和學習。
(3)巧手區。在巧手區中,教師除了準備一些簡單的材料供幼兒選擇,還應將蒙古族民間剪紙融入其中,讓幼兒潛移默化的接受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其樣式簡練、造型獨特,易為幼兒接受。
2. 加強蒙古族民間玩教具的投放和開發。在蒙古族民間玩教具的開發使用中還要遵循其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教育意義和玩教具開發利用的原則。一方面要保證蒙古族玩教具的數量和內容的豐富性,數量上要達到幼兒使用的需求,內容的開發上從生活中各個領域尋找資源;另一方面要保證適宜兒童的發展、順應兒童的興趣和生活經驗。加強對蒙古族玩教具的使用。玩教具的教育意義、文化意義等只有在使用過程中才能實現,它不是擺設。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幼兒使用蒙古族玩教具的引導。
3、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應用蒙古族民間藝術的能力。提高教師應用蒙古族民間藝術的能力是高效地應用民間藝術的關鍵環節。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參加各種園內外的培訓提高自身素養,尤其要提高其關于蒙古族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技能,提高其民族意識,培養幼兒園教師民族性教學觀念,讓她們在日常生活組織和教學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民族意識的教育,使其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促進其茁壯成長。
對于幼兒園而言,幼兒園文化建設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工程,其中幼兒園物質文化建設是其基礎性工程,只有基礎打好了,其他建設才能井然有序的進行,因此,無論是幼兒園園長還是教師都要重視幼兒園物質文化建設,為其實現付出努力。
(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李唯瑩.呼和浩特地區蒙古族幼兒園園文化建設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4)
[2]陳莉莎.帶孩子走進傳統文化的高遠意境―關于幼兒園墻飾的幾點思考[J].教育導刊2002,(3)
[3]蔡迎旗.重視幼兒的民族文化教育[J].幼兒教育2001,(12)
[4]李盛楠.蒙古族民間藝術在幼兒藝術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5)
【關于蒙古族幼兒園物質文化建設的思考】相關文章:
• 如何做好幼兒園保育工作
•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實踐探索
• 訪談:幼兒園的親子教育
• 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質量提升
• 淺談幼兒園室內環境的創設
• 淺談構建幼兒園管理新模式
• 幼兒園“潤、探、展”區域活動三部曲
•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幼兒園的教學管理
• 幼兒園音樂欣賞教育活動初步研究
• 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淺談
• 幼兒園教學的五點體會
• 幼兒園自主游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