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境教學中的“情境”,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幼兒共創的一種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場景,這種場景能把幼兒帶入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氛圍中,師生在此情此景中進行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幼兒;活動興趣;方式方法
近年來,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音樂教學,對音樂教育進行了一些有意的嘗試和探索,得到了以下的幾點體會:
一、生活展示情境“音樂源于自然”
音樂教學不能只把幼兒拘泥于室內的學習,應當讓他們回歸生活,走進自然,在大自然中體味音樂的存在。比如:帶領幼兒們在樹林里漫步,樹葉沙沙作響,小溪歡快地流淌,鳥兒放聲歌唱,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樂曲嗎?在教學中應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夸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通過觀看自然、感受自然,讓孩子們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時,他們就會把對我的這種感情遷移到對我所擔任的音樂課的學習上,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并有了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圖畫、錄音再現情境
在歌曲教學中,適當給幼兒設置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案例】歌曲《小星星》,在歌曲的處理、演唱上就采用了多形式的方法:
“一閃一閃亮晶晶,
滿天都是小星星,
掛在天空的放光明,
好象許多小眼睛。
一閃一閃亮晶晶,
滿天都是小星星。”
通過這樣處理,幼兒從形式上感覺新穎,演唱時感覺情緒飽滿,教師和幼兒相互配合,情趣調動了起來,并且唱出了歌曲的情感,起到了較好的效果。通過圖畫、講故事加深了對歌曲內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幼兒很快進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學的非常認真,曲調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幼兒還能伴著音樂邊歌邊舞,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表演體會情境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音樂與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現歌曲的內容,通過有聲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小兔子乖乖》這首歌曲,從歌曲曲調上看比較平淡,而且音準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現,如果直接教唱,幼兒不易學會。根據這種情況,我先給幼兒介紹了歌曲的內容,然后找5個幼兒分別扮成小兔和大灰狼,隨著優美的旋律進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幼兒充分表現了兔子為了逃命的那種心情,扮演老狼的同學也表現出想吃小兔的那種急切心情。游戲表演進行的順利而愉快,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四、給幼兒自主的空間,讓幼兒尋找快樂
能讓幼兒快樂的音樂,首先是幼兒喜聞樂見,貼近幼兒生活的音樂。過去往往教師自己費許多時間選出音樂,但幼兒卻不喜歡,為什么呢?因為教師忽略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于是我想到,在選擇教材時為什么不能讓孩子與教師共同收集喜愛的音樂,從孩子生活中尋找素材,尋找他們快樂的源泉呢?幼兒喜愛動畫片,觀看動畫片成了每日必須完成的事,也是幼兒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幼兒生活中尋找和挖掘興趣和快樂,是《綱要》倡導的一種教育觀念,也是我在操作中實踐的一種思路。
五、通過音樂欣賞,讓幼兒走進音樂喚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教學講解】
(1)通過講解,了解音樂。
【案例】在欣賞《啄木鳥》時,我要求幼兒閉目聆聽音樂,并跟隨教師有感情的配樂講解,在腦海中展現出啄木鳥為果樹治病以及果樹除蟲后枝繁葉茂的美麗畫面,使幼兒情不自禁地與音樂融為一體,更加深刻地感受樂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過動作,表現音樂。
【案例】如在欣賞《獅王進行曲》這組樂曲時,我先提出要求,讓孩子們只用動作,不許出聲,聽一至三遍音樂,并觀察孩子們的反應。結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我抓住時機,鼓勵幼兒隨著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
(3)通過圖畫,展現音樂。
【案例】在欣賞《瑤族舞曲》這首曲子時,在孩子們理解歌曲的基礎上,我鼓勵幼兒運用畫筆、大膽想象,在紙上把關于瑤族姑娘歡欣鼓舞的景象展現出來,從而完成這一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4)通過游戲,理解音樂。
【案例】在欣賞《啤酒波爾卡》時用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吸引幼兒,并讓幾個幼兒用手搭做啤酒桶,有的幼兒做小老鼠一起的游戲,使幼兒在游戲中欣賞了音樂,理解了音樂。
總之,在嘗試教學中,教師只要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發展規律,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從而使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活動真正成為以幼兒為主體、以適合幼兒的音樂為課題、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目標的一種教育活動。
【談幼兒音樂情景教學的推動力】相關文章:
上一篇:舉足輕重的幼兒音樂教育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