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文章論述了學前教育專業駐園研習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學前教育專業駐園研習的主要特征,探討了學前教育專業駐園研習存在的問題,對學前教育專業駐園研習的路徑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學前教育;駐園研習;角色轉變
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逐漸重視,學前教育專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為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奠定了基礎。但幼兒園工作的性質,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扎實的業務技能和較強的研究能力。開展學前教育駐園研習,是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學生認識知識、增加實踐、加強研究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培養新時代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必須充分發揮好駐園研習作用,培養出“學教合一”“知行合一”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
一、學前教育專業駐園研習的重要作用
(一)加深學生專業理論認知水平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主要以學習和了解理論知識為主,較為全面系統地學習專業學科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保健學、幼兒教育研究方法等,這些學科知識不僅涉及面廣、知識體系龐大,而且比較抽象化、理論化和專業化,不容易被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開展駐園研習,引導學生在幼兒園通過具體實踐操作,獲得親身感受和體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學會將知識融會貫通,不斷加深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知識的理論認識,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素養和水平。
(二)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操作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僅要有專業知識,更要學會用專業知識指導專業操作,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如觀察和分析幼兒的心理和行為、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制定學前教育規范和方案、開展學前教育研究等[1]。開展駐園研習,可以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放在真實、現實的工作環境中,使學生在幼兒園的工作和實踐操作中,增加閱歷,有效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適應現代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需求,滿足學前教育工作的實踐需要。
(三)促進學生盡早實現角色轉變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獲取知識,大多數時間身處“象牙塔”中,對外界、對社會了解不多,涉世不深、社會經驗不足,是一名“半社會人”。但是臨近畢業、面臨就業的學生,為了更好地就業、擇業,就必須多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形勢,積累社會經驗,為進入社會實現“重生”打好基礎。通過駐園研習,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由“學生”向“教師”角色轉變的有利機會,駐園研習的社會經歷,能夠改變學生不接地氣、不切實際的思想,改變學生對自己估計過高、對困難估計不足的認識,促使學生形成一種較為科學的認知和態度,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轉變、實現自身價值[2]。
二、學前教育專業駐園研習的主要特征
(一)實踐性
實踐是駐園研習的基本要求和基礎環節[3]。開展駐園研習實踐性教學活動,就是要帶領和引導學生進行師德體驗、教學實踐、班級管理實踐、教研實踐等全方位的親身實踐,使學生完全脫離了學校氛圍,進入了一個新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置身于幼兒園工作和實踐一線,全程參與幼兒園日常教學、管理、生活、培訓等一系列工作,幫助和引導學生正確完成幼兒學習教育、幼兒日常管理、幼兒生活照料等要求,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
(二)全面性
開展駐園研習活動,不僅僅是開展淺層次、短時間的崗位見習、實習或鍛煉,而是要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安排、日常管理、幼兒保育、教育研究的方方面面,對學生進行全方面、全要素的演練和實踐,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更加真實、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兒園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并對每一個工作環節的指導思想、具體要求、教學措施、教育反饋等形成較為全面、系統的認識和把握,從而為更好地適應、滿足和做好學前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研究性
開展駐園研習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結合具體教育實踐,對教育教學的過程、疑惑、問題等,進行案例式的分析、探討和研究,并以理論研究成果推動具體實踐,不斷加強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知識的準確理解和科學認識,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和教育實踐能力,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水平,以便其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將來教師工作的實際需求。
三、學前教育專業駐園研習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
部分學校對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重視程度不夠,認為其只是理論教學的補充,滿足于“安排了”“結束了”,卻甚少關心研習成效如何;部分幼兒園雖然有優質教育資源,但忙于幼兒園日常事務,對研習學生只是“接收了”“開展了”;部分教師忙于完成教學任務,無法全力指導駐園研習的學生,僅限于“指導了”“幫過了”;部分學生對參與駐園研習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追求“參加了”“完成了”,而對研習不深入參加、不積極思考。思想上的輕視和行動上的消極,必然影響駐園研習的活動成效。
(二)參與程度不深
駐園研習活動一般安排在學生大三或大四最后一學期,一般只有一個月左右,雖然學生能夠按照計劃參與研習活動,但由于實際駐園研習時間較短,當學生發現自己還有所欠缺時,已經無法“回爐”。有些學生駐園后只是參與一些幼兒保育等細小工作,沒有全方面參與幼兒園日常教學管理、活動安排等,導致學生駐園研習活動停留在淺層次、表面化,造成學生在積累與家長順暢溝通、觀察和引導幼兒行為、指導幼兒學習和游戲、觀摩研究教育活動等教育教學經驗方面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
(三)總結程度不足
雖然每次駐園研習活動結束后,學校和幼兒園都會安排學生進行活動總結。但是學生對于活動總結往往是“應付”“交差”,既沒有深入思考,也沒有討論研究,體現不出學生的思維層次、總結水平和反思程度,達不到進行活動總結的預期效果。指導教師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對活動總結進行批注、指導不夠。學校和幼兒園雖然也能從活動中發現和總結良好經驗,但根據活動總結進行借鑒提升、做好活動總結的運用和轉化方面,做得還不夠。
四、學前教育專業駐園研習的路徑選擇
(一)提高駐園研習的重視程度
思想的重視程度,決定了行動的開展深度。學校、幼兒園、學生和教師,都必須在思想上提高對駐園研習的重視程度,切實推動和落實好駐園研習活動。學校要將開展駐園研習活動擺上重要議事議程,將其列入重點工作任務,確定具體主管人員,設立專門經費支持,督導和推動駐園研習活動。幼兒園要重視對駐園研習學生的管理和培養,大膽、充分地把學生放在幼兒園工作一線,引導和幫助學生開展和參與各項具體工作。學生要牢牢抓住駐園研習的重要實踐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幼兒園各項工作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實踐和思考,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教師要加大對駐園研習的指導力度,及時指出駐園研習的不足,推動駐園研習良性運行。
(二)提高駐園研習的實際成效
缺少專業理論、業務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幼教人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學校必須以駐園研習為抓手,不斷提高活動水平,增強活動實效。學校要科學制定駐園研習計劃,延長駐園研習時間,選擇優質幼教資源,做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駐園研習的全覆蓋。幼兒園要充分發揮好駐園研習“主戰場”的優勢和作用,引導和帶領學生全面、深入地參與幼兒園的日常教學管理、活動開展、幼兒管護、教育研究等各項工作中,使學生在研習實踐中積累經驗、提高能力。學校和幼兒園要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明確駐園研習學生的責任、義務、紀律要求、評價及獎懲等,加強對學生、教師的指導和管理,及時做出反饋和評價,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不斷增強研習活動的實際成效。
(三)規范駐園研習的實踐操作
建立科學的業務規范,是開展駐園研習活動的行動指南。為改進駐園研習活動中的不規范行為,學校必須進一步加大開展研習活動的制度建設。學校要建立健全駐園研習制度,嚴格按照《學前教育學院駐園研習管理辦法》,明確相關人員的職責和要求,做好選擇幼兒園、選派學生等各項工作,推動活動實施和環節落實;要科學制定《駐園研習計劃》,確定每個時間段的研習方向和研習內容,提出每個時間段的具體任務要求,做到方向明確、任務明確、要求明確,保證見習效果。學生要認真填寫《駐園研習手冊》,做好幼兒一日生活、幼兒游戲活動的觀察記錄,做好教學活動的聽課記錄和教研會議的會議記錄等,為今后的研結和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和素材。
(四)推動駐園研習的角色轉換
開展駐園研習,要求學生擺脫“學生”的思維理念和行動舉止,以一名“教師”的角色和身份要求,全身心地投入駐園研習的每一個環節[4]。因此,在駐園研習過程中,學校和幼兒園要加強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理念,幫助學生及早完成角色轉換。學生要堅決摒棄“完成學校安排任務”的被動思想和錯誤觀念,剛開始便從思想上加強對幼兒教師的身份認同,牢固樹立作為教師的光榮感,完成教育的使命感,積極主動地從“學生”轉換為“教師”,嚴格按照教師的思維理念、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參與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開展、幼兒管護、教育研究等各項工作,優質高效地完成好駐園研習活動。
(五)做好駐園研習的總結
只有做好研結,運用好總結成果,才能改進活動中的不足、提高活動水平。駐園研習活動結束后,學校要及時組織召開駐園研習匯報會,并開展總結交流小組會,舉行活動案例分析等,對研習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并結合學生反饋和活動總結情況,發現不足、明確方向、解決問題,為組織和開展好今后的駐園研習活動,提供真實的經驗借鑒和強大的智力支撐。要督促和指導學生認真撰寫研習活動總結,鼓勵和引導學生根據在研習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撰寫出高質量、高水平的活動總結,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思想深度,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和行為收獲,幫助學生獲得成長和進步。總之,學前教育專業駐園研習是開展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方式,其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文章針對學前教育專業駐園研習進行了積極探索。
作者:高羽 單位: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學前教育專業駐園研習問題與路徑】相關文章:
上一篇:學前教育音樂類課程評價體系構建
下一篇:幼兒園學前教育教學策略研究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