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前樂理課程是學前教育的主要構成部分,此課程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因為一部分學生在還沒有接受學前教育的時候,普遍沒有樂理基礎,從而導致學生之間的音樂素質存在明顯的差距,同時,還由于課程具有一定的專業型,讓學生難以理解,再加上教師在教學期間,依然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徹底掌握學前樂理的內容,所以相關教育者一定要制定出完善的教育方案。
關鍵詞:學前教育;樂理課程;教學方式;樂理基礎
教育工作始終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特別是對于學前教育來說,這些年已經開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而樂理課程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項能夠充分地發掘學生的音樂能力,而且還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讓他們對生活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從而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可以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不過目前,學前樂理教育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急需要制定出完善的教育方案。那么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討論一下相關的話題。
一、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思想
隨著社會的進步,讓人們越來越關注高等教育的情況,在進行學前教育期間,一定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依照學生的心理訴求,來給學生創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就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在對樂理課程進行教學期間,也要遵照這一思想,把學習和生活合理的融合到一起,打造出寬松的學習環境,并創建生動的教學內容,然后運用豐富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而在教學期間,教師要扮演課程組織者和引領者,并對教學方案進行合理的設計,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自覺去挖掘樂理知識的含義。如果學生在學習期間遇到困難,那么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解答。在課后,還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合理的評價,并和學生多進行溝通,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學前樂理教育課程教學所具有的問題
(一)音樂基礎參差不齊
因為很多孩子的生活環境存在一定的差距,導致接受的音樂教育的水準也具有明顯的差別,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學生,由于教學條件有限,因此很難接受到音樂方面的教育,而且音樂課程本就相對枯燥,所以也很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而城里的學生很多從小就接受音樂教育,在接受能力上相對較快,從而導致學生之間的音樂基礎差距參次不齊。這樣一來就增加了音樂教學的難度。
(二)教材和參考資料比較匱乏,教學資源不足
目前,樂理教材大部分都為音樂專業學生所準備的,不但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而且內容相對復雜,學前教育學生很難充分的理解。同時在教學期間缺少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課堂教學未能和教學實踐進行融合,缺少幼兒音樂教育所倡導的節奏韻律方面的內容,所選擇的兒童曲目也只是一些老歌,嚴重與時展脫軌,因此很難獲得學生的青睞。另外,和樂理教材相關的教學資源嚴重匱乏,這也很大程度的影響了樂理教育的教學質量。
(三)教學手段單一
樂理教師大部分都接受過專業的音樂教育,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水平,不過學前教育專業經驗相對不足,沒有掌握學前教育的特點,對孩子的心理、思維特點等也不是很了解,所以無法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只能被迫采用傳統的音樂教育方式,這樣一來就與目前提倡的趣味性教學方式相悖,而且也導致教學工作和實際生活脫軌,從而無法提高學生對于樂理教育的興趣。
三、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方案
(一)優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樂理教學的主要工具,其內容質量能夠決定最終的教學質量。而教師對教材進行選用的時候,要從實際狀況考慮,給學生挑選出能夠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的教材。這主要的原因在于,課堂教育時并不多,學生想要全面了解樂理知識,最好能夠充分利用好課余時間,這樣就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另外,教師還要優化教材,讓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的理解教材內容,這樣一來就能夠減少教師的教學任務,更為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樂理知識。
(二)創建輕松的課堂氣氛
在樂理教育中創建輕松的課堂氣氛,合理的安排游戲活動,讓學生伴隨音樂旋律來做肢體動作,以此傳遞所要表達的音樂內容,這樣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學生對于音樂的認識,并從中讓他們深層次的體會到音樂所具有的魅力。此外教師還要在教學之前,收集一些經典歌曲,而目的并不只是讓學生進行欣賞,而是要讓他們去體會音樂當中所要表達的內涵,這樣就能夠對音樂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另外,教師還要多選用學生容易理解的兒童題材方面的歌曲,這樣的話,不僅方便學生的理解,而且還可以讓學習內容不再顯得枯燥,課堂氣氛也能夠更加的輕松,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內容。
(三)利用現代教育資源
信息技術的普及給學前教育工作增添了活力。如果能夠將此項技術融合到樂理課程教學當中,充分利用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形式,那么就能夠將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讓學生感受到以前從未感受過的視覺沖擊,從而得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課堂教育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這樣一來就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作為教師來說,還要深化樂理知識,從而讓學生能夠對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入了解,這樣的話就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
(四)加強學生多元化思維和綜合運用樂理知識的能力
因為音樂基礎較差,學前教育學生并不具備太強的樂理問題分析能力。如果問題稍顯復雜的話,那么就很難理解其中的內涵。而作為教師來講,此時就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培養他們多元化思維的能力,學會如何對所學知識做到活學活用,同時還要找到知識之間所存在的關聯性。例如某些問題看著簡單,但其實包括許多的知識點,這就要求學生要從多個角度去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夠全面的理解。比如如何對“降A-升A”進行識別,簡單來看,此題僅僅是音程判斷題,但是想要掌握此題的正確答案,那么還要了解半音、全音、音級等方面的概念,同時還要把這些知識緊密的聯系起來,做到全面使用,這樣就能夠正確的識別“降A-升A”“降A還原A”“還原A-升A”均屬于半音關系,所以“降A-升A”包含兩個半音,音數是1,音級相同,音程會發生變化,所以屬于不協和音程。把上面的全部內容進行融合,就能夠了解到,“降A-升A”的音程為倍增一度。其實所有的問題都是由多元化的概念所共同組成的,只要注重解題方式,才可以加強解題的正確率,所以讓學生了解合理的解題方式,才是樂理教學的主要任務。
(五)加強專業性
目前,樂理課程教材并沒有根據學前教育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內容,不僅在節奏韻律上達不到要求,而且課堂講解方式趣味性不足,同時所選用的兒童歌曲也不夠流行。所以教師應根據學前樂理教學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加強對于學生節奏韻律的鍛煉,同時還要在課堂教學期間,讓所有的學生都學會口風琴、木魚等樂器的彈奏方式,這樣一來就能夠提升教學效率,而且也能夠豐富學生的音樂技能。另外,教師還要編制一些音樂口訣,這樣就能夠讓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從而得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比如可以把“倚音記號”描述成“一個在頭頂上帶著花的姑娘”。將前倚和后倚的差別可以描述成“唱時輕、音值短,不搶風頭”等。如果遇到不好記的音程,那么教師最好設計出一套口訣表,比如“音程各種很好記,大小三六和二七,純四純五純八一,增四減五莫忘記”,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對音程進行記憶。
四、結語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能夠了解到,在學前教育中進行樂理課程教學,要掌握學生的的實際需求,并了解他們對于音樂的掌握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并采用具有趣味性以及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講解,這樣一來才能夠跟上時展的腳步,全面加強學前樂理教育的整體質量,從而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相關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積極努力,勇于創新,爭取創建出更為完善的教學方案,讓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課程教學水平能夠邁向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張添添.淺談學前教育專業樂理教學實踐課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7):137.
[2]周昕佚,陳小雪.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課程教學方法創新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05):190-191.
[3]楊峰.適應時代要求改革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課程與教學[J].北方音樂,2014,(13):109.
[4]趙雷.適應時代要求改革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課程與教學[J].學前教育研究,2011,(02):56-59.
作者:姜燁 單位: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課程與教學分析】相關文章:
上一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計算思維能力培養
下一篇: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改革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