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大班數學活動:圖形碰碰樂 |
課程分析
|
三角形是幼兒園數學活動中常見的幾何圖形,然而,幼兒在運用幾何圖形開展拼搭游戲時,往往是無意識地進行圖形拼搭。讓幼兒感受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展空間方位知覺能力是大班階段幼兒需要建構的經驗。單一地讓幼兒開展“形拼形”練習,既枯燥又無趣。如何在有情、有趣的數學游戲中,讓幼兒愉快地嘗試、發現、學習;如何在游戲中有效地刺激、挑戰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概括,以及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體現集體教學活動的有趣、有效,是我設計“圖形碰碰樂”活動的初衷。活動旨在通過“圖形碰碰樂”的過程,讓幼兒嘗試運用三角形進行拼搭、裝盒,在圖形的移動、翻轉、拼接中,體驗幾何圖形變化的樂趣,積累更全面的關于三角形的認知經驗。 |
課程目標
|
1.感受幾何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展空間方位知覺能力。 2.嘗試將三角形在操作板上移動、翻轉、拼接幾何圖形,體驗幾何圖形變化的樂趣。 |
課程準備
|
1.教師示范用材料:希沃白板課件 2.幼兒操作用材料:希沃平板人手一個 |
課程過程
|
一、活動導入 (一)視頻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憨豆先生要來給小朋友們變魔術了,我們一起看一看有趣的魔術表演吧!(教師播放白板動畫) 師:憨豆先生從禮帽里變出了什么?(各種各樣得圖形)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插入動畫功能,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設計意圖:興趣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內在動驅,在第一個導入環節,創設憨豆先生變魔術的游戲情境,利用動畫效果,幼兒更容易產生興趣,進入游戲情境中。】 (二)指認幾何圖形--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1.認知幾何圖形、正確命名。 (1)展示幾何圖形卡片5張(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師:小朋友們,這么多得圖形,你們認識它們嗎?還記得它們的名字嗎?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插入圖片及動畫功能,幫助幼兒認知圖形】 【設計意圖:教師指著圖片,請幼兒正確命名,如有幼兒將平行四邊形說成是菱形,教師則出示“菱形”與其對比,幫助幼兒理解:菱形也是平行四邊形的一種,豐富幼兒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并正確命名。】 2.指認旋轉后的幾何圖形。 師:圖形寶寶們要和你們玩一個有趣的游戲,小眼睛仔細看哦! 提問:哪個圖形卡片被轉動了,你還認識它嗎?(平行四邊形) 師:轉圈圈的游戲可好玩了,其他的圖形寶寶也想玩,誰來幫幫忙? (請幼兒嘗試給圖形轉圈,長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可請個別幼兒在大屏幕上進行操作,教師先請幼兒轉動幾何圖形,再提問,讓幼兒指認,重點指認“三角形、梯形、長方形”。) 師:小朋友們,圖形寶寶們都在玩轉圈游戲,他們轉圈后有什么變化嗎?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小結:雖然圖形寶寶們都轉圈了,它們的方向改變了,但是它們還是原來的形狀,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了,形狀并沒有變化。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插入圖片及動畫功能,感知圖形形狀不變】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豐富幼兒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同時,通過“轉動”幾何圖形、改變幾何圖形的方向,加深幼兒對幾何圖形主要特征的認識,并為后續的"圖形拼搭"活動作鋪墊。】 (三)拼搭幾何圖形--感受幾何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 1.玩游戲:2個三角形碰一碰。 (1)教師交代游戲玩法 師:瞧,這里還有許多的三角形,我們來玩“三角形碰碰樂”的游戲。請你們仔細聽兒歌。 碰碰樂、碰碰樂,2個三角形碰碰樂。 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 提問:請問你們聽到了什么? 怎么才算2個三角形碰在一起了? (教師用2個三角形當場,幫助幼兒理解:兩個三角形分別有一條邊必須完全重合在一起。) 小結: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一定要完全重合在一起,2個三角形才快樂。 (2)教師宣布游戲規則: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來和三角形玩碰一碰的游戲,聽清楚游戲規則:第一:聽清楚是"幾個三角形碰碰樂"。 第二: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要全部“碰”(完全重合)在一起。 第三:三角形“碰”在一起后(放在操作板上或在平板上操作),小朋友馬上回到坐位上。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克隆、拖拽功能,初步嘗試圖形碰碰樂游戲】 【設計意圖:教師用第一、第二……的方式宣布游戲規則,思路清晰、目的明確,能幫助幼兒有意識、有條理地記憶;此環節教師的語速不宜太快,邊說邊用手勢進行演示,以幫助幼兒理解規則。】 師:聽明白了嗎,有沒有問題? 沒有問題就開始游戲吧! (幼兒進行獨立操作,教師觀察引導,對出現的奇特的圖形進行集體講解)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克隆、拖拽功能,初步嘗試圖形碰碰樂游戲】 【設計意圖:宣布游戲規則后要及時追問,有助于了解幼兒對游戲規則的理解程度。如果大部分幼兒有疑惑,教師要再次進行解釋;如個別幼兒提出疑問,則可將問題拋給大家,引發生生互動。】 (3)游戲評價: 師:2個三角形能碰出一個正方形,還能碰出其他的幾何圖形嗎? 你覺得2個三角形還能碰出哪些幾何圖形? (該環節幼兒可能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如拼搭結果是相同的幾何圖形,比如都是三角形或正方形等,教師記錄圖形后則讓幼兒再一次拼搭;第二種情況:如拼搭結果出現2種幾何圖形,教師記錄拼搭結果后,再讓幼兒拼搭。) 小結:2個三角形能碰出一個正方形、一個比自己大一點的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克隆、拖拽功能,初步嘗試圖形碰碰樂游戲】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師及時記錄幼兒的拼搭結果,便于幼兒感受2個三角形組合后出現的變化,同時為下一環節4個三角形的拼搭作鋪墊。】 2.幼兒進行第二次拼搭活動:4個三角形碰碰樂。 (1)教師念兒歌,幼兒進行拼搭。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們說得非常好,現在更多的三角形寶寶也想參與到游戲中,我們再來試一試吧! 碰碰樂、碰碰樂,4個三角形碰碰樂。 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 (2)幼兒操作后分享: 師:4個三角形分別有一條邊“全部”碰在一起了嗎? 4個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圖形呢?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克隆、拖拽功能,嘗試4個三角形碰碰樂】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師及時記錄幼兒的拼搭結果,便于幼兒感受4個三角形組合后出現的變化,同時為下一環節感知拼搭規則圖形奠定基礎。】 (四)課堂游戲,感知多個三角形碰出圖形的特征。 師:請小朋友們來找一找三角形寶寶碰出來的“規則圖形”。 你們知道什么是“規則圖形”嗎? 規則圖形,像我們平時見過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等,這些都是規則圖形。 (請兩位幼兒比賽尋找三角形碰出來的規則圖形,可游戲多次。教師對幼兒游戲進行評價)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課堂游戲功能,感知多個三角形碰出圖形的特征】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游戲,幫助幼兒感知多個三角形可以拼出不規則圖形與規則圖形兩種類型的圖形,認知規則圖形的辨別標準,能在規定時間內找到由多個三角形拼搭出的規則圖形。】 師:剛才你們找到了哪些規則圖形? (出示規則圖形與不規則圖像,感知不同的組合方式呈現不同的圖形)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游戲答案揭示功能,感知多個三角形碰出圖形的特征】 【設計意圖:圖片的呈現,幫助幼兒從直觀上感知多個三角形拼搭出的圖形的不同特征。】 師:我們今天和三角形玩了碰碰樂的游戲,這些三角形都是一樣的大小,你知道大小不一樣的三角形會碰出什么圖形嗎?不同的圖形碰在一起又可以碰出什么呢?跟著憨豆先生一起來看一看吧! 六、活動延伸: (一)游戲:拼一拼——嘗試用8個三角形拼搭規則圖形。 師:能干的小朋友們,現在要請你們幫個忙,幼兒園有些玩具房子壞掉了,你們能用三角形把破損的地方修好嗎? (請幼兒集體操作,幼兒先嘗試獨立操作,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壞掉的地方是什么形狀的?都是規則圖形對嗎?那我們就要用三角形拼出規則的圖形,剛才沒有成功的人再來試一試。 (幼兒再次操作,教師觀察,發現問題再總結) 師:小朋友們,房子修好了嗎?一個房子用了幾塊三角形?我們一起數一數! 【媒體運用:利用電子白板插入圖片及克隆、拖拽、旋轉功能,為幼兒探索提供便利條件】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師先讓幼兒嘗試探索拼搭出特定的規則圖形的方法,再通過幼兒的操作發現問題,總結歸納;幼兒再次進行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引導幼兒掌握拼搭的技巧:在拼搭過程中兩個三角形一樣長的邊要完全重合才能拼出需要拼搭的規則圖形。】 |
課程反思
|
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東西充滿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從玩具到食品,從服裝到建筑,等等,無所不在,無處不在。 1.本次活動以數學教育生活化為主導思想,以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圖形作為操作材料,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2.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從第一環節引導幼兒有意識認識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到第二環節嘗試著做做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樣子,到第三環節嘗試送圖形回家,進一步感知了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3.多媒體的運用聲形并茂,更易喚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便于幼兒理解、掌握。 |
【大班數學《圖形碰碰樂》希沃課件含教案】相關文章: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