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幼兒成長角度分析,空間想象力極為重要,良好的空間想象力可為幼兒日后生活及發展提供充足助力。而立體繪本創作教學具有良好的故事組織能力、想象力、表達能力以及對空間的創意和感知,因此通過該教學手段促使幼兒空間想象力養成具有良好效果。因此各幼兒園可立足于自身實際情況,對該課程進行創新和優化,以此保證幼兒空間想象力培養成果。基于此狀況,本文主要對立體繪本創作培養幼兒空間想象力的教學對策進行探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立體繪本創作;幼兒;空間想象力
空間想象力是人類智力發展的重要標準和基礎,因此幼兒成長階段該項能力培養不容忽視。對于人才來說,想象力極為重要,并且該項能力是人類特有的一項能力。處于幼兒階段的學生,思維過于活躍,且該階段是一個連續、長期的成長過程,此時的學生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天性好玩、好動,而幼兒園教師通過各種立體繪本創作教學策略,進一步開發幼兒空間感知及想象能力,以此為幼兒綜合能力培養奠定基礎,促使幼兒成長為高質量人才。
一、空間想象力的含義
人類對于客觀事物空間形式進行綜合觀察、分析以及認知的思維能力則是空間想象力。而從幼兒角度來說,空間想象力則是立足于生活經驗基礎上通過細致觀察、分析和判斷在幼兒腦中所形成的思維能力,而人眼構造保證幼兒有足夠的事物觀察條件及可能,同時幼兒也可憑借自身想象而成的立體圖形決定空間想象力水準高低。幼兒時期是空間想象力發展和培養的重要階段,在幼兒園教學中,通常教師會發現在穿桶爬行游戲中,部分兒童會呈現害怕、恐懼、拒絕狀態,一旦進入桶中會立刻停止前進,該系列現象都是空間感較差的表現,而該問題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將會對幼兒后續幾何運算、理解等能力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幼兒園教師應將培養幼兒空間想象力作為重點,并展開一系列針對性訓練,確保對幼兒空間感知力進行充分培養,以此為幼兒日后學習及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二、立體繪本創作對培養幼兒空間想象力的重要意義
空間想象力并非與生俱來,通過對幼兒進行長期觀察發現,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導致幼兒無法長時間接受規范性、系統性空間想象力訓練,而空間定位觀察以及分析能力中的立體幾何則是多數幼兒的認知障礙,因此,幼兒時期空間想象力需要依靠外界事物進行啟發,并由家長及教師從旁引導和輔助。幼兒教師可通過多種智力理論中所包含的空間理論對幼兒進行深度干預,既可利用創造性想象以及圖表、方位等視覺力量加以外部輔助,同時也可通過繪制圖案、設計、剪裁等方式培養幼兒動手實操能力及空間想象力。而立體繪本創作則恰好滿足以上教學要求,該教學活動綜合性較強,通過該課程教師進行多方位、多角度啟發促使幼兒對繪本創作主題進行思考,并隨即通過剪裁、折疊、拼接、繪畫等流程制作各種立體造型,隨后引導幼兒按照主題要求將立體造型放置到相應位置。通過該學習活動,幼兒能進一步感受觀察、回憶和想象,從而對空間概念也有所了解,此外,通過折、拉、翻等多種動作幼兒也能對二維至三維的空間世界變化感受更為深刻,進而使幼兒立體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想象力得到有效訓練和培養。
三、立體繪本創作培養幼兒空間想象力的教學對策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幼兒空間想象力
創設教學情境的主要依據是實際課堂教學情況以及情境教學原理,在教學過程中所創造出各種生動且形象的語言環境,通過該教學手段可強化幼兒情感體驗,幫助幼兒對教學內容理解更為清晰,同時也可對相關技能和基礎知識掌握更為牢固。高質量的教學情境可有效激發幼兒學習熱情,激活幼兒思維。從課程角度分析,立體繪本創作該課程是在教師逐步引導之下,通過實際動手制作促進兒童空間想象等各項綜合能力提升,此時教師需要注意的則是,幼兒的自身認知能力、生活經驗以及思維能力還有待開發,因此若教師強行對幼兒群體灌輸“空間”意識和概念,則與幼兒成長規律、認知規律以及學習特點嚴重不符。此時考慮到幼兒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力等各項因素尚不健全,可充分選擇情境創設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語言描述、設問等方法設置相關教學情境、引發兒童思考,與此同時,聲像與圖片結合的方式,可營造真實教學氛圍,讓幼兒切實感受,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將“空間概念”重點突出。
(二)賞析立體繪本,促使空間概念形象化
通過對三維立體空間的綜合運用為幼兒營造探究學習氛圍,讓兒童在繪本中發現各項立體事物的精巧設計,讓幼兒獲取樂趣的同時學習相應知識是立體繪本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教師在與幼兒共同進行立體繪本閱讀時,應引導幼兒將文字描述與圖畫加以結合,利用各種童趣語言、鮮艷圖畫以及夸張故事情節采取立體形式將繪本主題故事表現得更為形象、真實。而較為立體、層次分明的形象可有效激發幼兒空間想象力,刺激幼兒視覺直觀感受,強化對空間感知力的基本認知。
(三)巡回指導,引導幼兒思考立體化
巡回指導主要是指在立體繪本創作過程中,將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進行充分體現,與此同時教師應針對不同兒童的特點和性格進行針對性指導,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增加兩者之間交流及互動,促使幼兒在更為自由且放松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為保證巡回指導有效,需要對立體繪本特點進行充分利用,并長期堅持適度、適時給予原則。通常部分幼兒在接受自行制作立體繪畫任務時,會出現漫無目的現象,針對該問題教師應適時進行引導,幫助幼兒尋找解決方案,并積極鼓勵其自行操作。該教學活動與平面繪本不同,立體繪本屬于故事情節再現,一旦材料擺放順序及位置有所不同,故事發展效果則有較大區別,而針對該課程教學特征幼兒教師需充分掌握并利用,選取合適時機激發幼兒想象力,通過特定空間引導幼兒回憶并利用自身生活經驗,以各種不同材料使立體繪本故事情節更為豐富。
(四)分組合作,挖掘幼兒空間思維潛能
分組合作學習,該方式可進一步強調幼兒主體地位,同時此教學方法也是新課程改革提倡較多的教學方式。當教師布置立體繪本制作任務后,可對幼兒進行分組,引導幼兒之間相互討論,共同完成立體繪本制作任務。而幼兒則可以針對立體素材擺放點進行交流,并思考探討各種立體素材擺放的合理性,促使幼兒在探討中完成整個立體繪本制作。而幼兒合作過程中,教師應從旁協助,鼓勵各小組之間積極探索充分發表自身見解和感受,從而保證教學有效性。此外該教學方式也可預留給幼兒更大的想象空間,進一步激發幼兒空間思維靈感,由此促進幼兒的學習態度、能力、情感觀、價值觀綜合發展并提高自身判斷以及審美能力。在每一個立體繪本創作過程中,教師都可以采用分組合作教學方式。當繪本立體素材完成后,教師可拋出引導話題如“如何制作自己喜歡的繪本、故事情節應該怎樣發展”等相關問題,引導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了解繪本制作方法,隨即則讓各小組將制作方法加以分享并進行實際操作。立體繪本完成后,幼兒可積極分享該繪本制作過程,并將組內討論的最終故事情節走向進行講述,而講述過程中,幼兒可通過對立體材料挪動進行輔助,以此加深自身印象。因幼兒思維多有不同,因此在故事分享階段故事情節走向也有明顯差異,此時更好的創意則可被其他小組成員加以借鑒。該教學方式通過分享,使幼兒獲取極大滿足感與自信心,既鍛煉了幼兒合作能力,也促使其空間想象力有所提升。
四、結論
綜上所述,立體繪本創作教學環節,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賞析立體繪本、巡回指導、分組合作等方式可進一步強化幼兒空間認知及空間想象力,與此同時也為幼兒后續學習及生活打下堅實基礎,促使幼兒全面成長。
作者:石淑紅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六幼兒園
【立體繪本創作培養幼兒想象力的對策】相關文章:
上一篇:兒童教育戲劇在學校教育中價值初探
下一篇:探討幼兒教師專業倫理的內涵與意義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