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談到幼兒園常規教育時,老師們較普遍的想法是常規教育是“能夠維持日常的教學秩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方式,然而,如果常規教育僅僅從教師對幼兒的要求和期望出發,無視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所提出的常規就很難被幼兒遵守。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的引領下,我嘗試將常規內容由老師安排規定、幼兒被動接受轉變為重視幼兒體驗習得、主動構建自我管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幼兒園 常規 教育
談到幼兒園常規教育時,老師們較普遍的想法是常規教育是“能夠維持日常的教學秩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方式,而正是由于教師把常規教育的目標僅僅鎖定在維持當下的紀律上,在教育過程中就會采用一些高控制的、能夠立竿見影的教育手段來達到讓幼兒即時順從的目的。然而,如果常規教育僅僅從教師對幼兒的要求和期望出發,無視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所提出的常規就很難被幼兒遵守,所謂保證教育活動有序開展的常規教育目標也很難得以落實。目前我們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家庭中關注的中心,雖然我們不能說父母及其他長輩不注重對幼兒的教育,但過分的關注和寵愛使他們與長輩的交往中往往不會體驗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協作。
因此,幼兒園教學如果缺乏常規制度或者這一常規建立得不夠完善顯然是不行的。我們的常規教育在觀念和方法上產生了一些誤區,它主要表現在:
1.強調有序性而忽視了自主性。在教育實踐中,經常通過檢查評比來檢測班級常規,這就迫使教師在常規教育時還是會延續著“一步到位”或者“到什么時間必須做什么事情”等來要求幼兒,導致教師在抓常規時忽視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和年齡特點。有時為了有一個安靜、有序的教學環境,強制性地要求幼兒要遵守成人制訂的規則,即使有些教師偶爾會組織一些讓幼兒參與的討論,其實質仍然是教師控制著討論的主動權,討論最終以符合教師意愿的結論而收場。將常規視為限制,從而使常規失去了對幼兒行為的指導作用。
2.強調共性而忽視了差異性。例如:在中班美術活動中,張老師面向全園教師上公開課。事先,她精心設計了一個游戲化的美術教學活動――“青蛙跳水”,讓中班幼兒學習用手指點畫的繪畫技能。為了保證公開課時有良好的課堂秩序,張老師在上課前專門對小朋友強調:“今天,許多客人老師要到我們班來聽課,小朋友們上課的時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動,也不可以跑來跑去。如果大家表現好,老師下課后給每個小朋友臉上貼上一個大蘋果。”然而,讓張老師意想不到的是,當她剛在黑板上出示畫有荷花和青蛙的圖片、播放相關的
背景音樂時,小朋友們都興奮地離開座位跑到黑板面前,學著青蛙跳起來。這個突然出現的混亂場面讓張老師難以收拾,盡管張老師想了許多辦法讓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開課也就只能草草收場。我們暫且不討論教師用利誘讓幼兒暫時守紀的做法是否合適,但僅就結果而言,為什么張老師的做法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呢?這里,除了老師作為新教師缺乏組織課堂紀律的經驗外,最主要的就在于把常規當作開展一切活動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方面,使常規教育過分強調環境的有序性,忽視了幼兒的自主性,過于強調常規教育的共性,忽視了遵守常規中的個體差異。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下,我嘗試將常規內容由老師安排規定、幼兒被動接受轉變為重視幼兒體驗習得、主動構建自我管理。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與發展要求,變空泛的教育為適時適度的引導。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曾這樣闡述:“兒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綱來學習的,他們所經歷的階段的順序性,是由兒童從周圍環境中攝取什么來決定的。”這首先表現在他們學習或游戲什么事由興趣和需要決定,他們對什么感到有興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成人來選擇的。因此,在對幼兒進行常規培養時要依照幼兒自身的大綱來進行,需要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措施,長時間地積極引導與耐心指導。
二、幼兒參與規則的制定,變被動接受常規為規則的主動建構。
蒙臺梭利早在十九世紀就提出“實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并形象地解釋為:聽到了,隨后忘記;看到了,就記住了;親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這說明孩子是在體驗中學習的。因此,必須讓幼兒參與規則的制定、修改,并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教師要給幼兒提供真正能自己選擇和決定的機會,這樣既能給幼兒從錯誤和成功的結果中學習的機會,同時也能使他們學會自覺規范行為和承擔起行為后果的責任。教師的任務不是代替兒童做出“明智”選擇,而是幫助幼兒做出自己的選擇。
在幼兒園常規教育中,教師應站在尊重幼兒、有利于幼兒長遠發展的角度,調動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2]《幼兒園創新管理》.2004,3。
[3]《幼兒園管理百科全書》.2005,6。
[4]《多元整合幼兒園管理》.2007,8。
【淺談農村幼兒園孩子的常規教育】相關文章:
• 探索農村家長對學前教育的需求
• 幼兒教師反思能力提升策略
• 幼兒園科研工作的指導與管理
• 幼兒園中班角色區域材料投放策略
• 幼兒園感恩教育之我見
• 幼兒園精細化管理初探
• 深入推進幼兒園的藝術教育
• 學前教育專業心理自助能力培養策略
• 信息技術與幼兒園主題活動的整合
• 海南島?幼兒園乎
• 幼兒園開展“孝親”教育的策略
•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探究2篇